刘 奕 蒋 宇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探究中国特色学徒制,鼎力培育技术技能人才”[1],这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备受关注,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尚未全面,教材建设的科学性也尚未完善。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方法》,2020年国家教材委员会为提高规范化水平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规划指明此期间教材管理体制也将会基本健全,育人功能明显加强,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2]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培育学生的交往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今在中职院校中语文授课状况并不理想,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断进步的社会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职语文教材改革迫在眉睫。本篇文章专注于研究中职语文教材,试图使教材跟上时代的步伐。
表1 基础模块(上册)选文
表2 基础模块(下册)选文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分上下两册,各类专业中职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每册教材有6个单元,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内有4篇课文,该教材共选用课文48篇,涵盖古今中外,内容视野开阔,体裁多种多样。本文将贯彻文质兼美的原则,从选文的题材与体裁入手分析选文的构成。
选文体裁可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文学体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选文体裁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选文体裁占比表
1.教材选文实用性不强
选文是教材系统中的主干环节,选文必须坚持实用性、示范性等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功能,提升学习成果。但是,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选文的内容和情境并没有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材选文与学生“已经看到的、感觉到的和喜好的东西缺乏任何有机的联系,致使教材成为单纯的形式和符号”[3],难以表现出选文的实用性。比如《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它的本意是让学生知道读书的幸福不仅在于知识的增长,更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但我们忽略了学习者的身份是中职学生,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其一,中职学生不爱读书,这篇文章于他们而言是枯燥无感的,学生无从找寻学习此文的动机;其二,此文通过论证读书人是幸福人来劝人读书,但学生接受中职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谋求职业发展,这篇文章自然与学生的实际并不相符,实用性不强。
2.教材选文时代气色彩薄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材,语文教材的活力源泉就是时代性。[4]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因此,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需反映时代气息,展现时代精神。而教材选文时强调时代性主要指“选文的模式与内容同现时代学生的生活能够保留适度的张力,选文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情况、知识根底、人生经验等现有的语文学习水平”[5]。如今的社会环境变化日新月异,这一代学生一出生就处于“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时代”“高科技时代”,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络获取外界信息,做到足不出户遍观天下,但在阅读中职语文教材某些选文时会难以共情。例如铁凝的《哦,香雪》一文,以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表达了山里姑娘想要摆脱山村闭塞落后的急迫心情,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日益提升,科技和交通比过去发达很多,所处的时代完全不一样,自然难以产生共鸣,无法体会那种对铅笔盒的渴望和对城市的向往。
3.选文的职教特色并不突出
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需注重突出职教特色,因为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它是一种就业教育。中职学生未来即将直面职场,语文教材选文一定要围绕就业指导和能力培养展开,要“强调其实用性,以生产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要为中心,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6]。但经比较,高教版中职教材的职业特色不够明显。反观其他出版社教材,如劳动版中职语文教材有一单元名为“品读职业”,其中的选文有《员工守则(节选)》,这篇文章包含了总经理致辞,还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作为中石化的一员需清楚准则和规范。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将来的职场生涯规范有一个初步了解,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还有选文《信客》,论述了两代信客的职业阅历,通过这篇选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信客优秀的职业品质,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职业道德。通过双方选文内容可以看出,高教版语文教材在职业特色展现方面没有劳动版的语文教材突出。
1.选文标准难以达到完全平衡
教材选文难以处理的问题便是选文标准的平衡,选文的原则需坚持经典性、时代性、工具性、人文性等。过去的选文强调文章的经典性,需经得住推敲和时间的考验,既能让学生吸取精华,又能提高语文素养,但片面强调经典性容易使选文游离在学生生活经验、时代之外;若只选取现时的作品,又容易导致盲目追求时髦,忽视学生的真实需要。编者需在二者中找寻经典性和时代性的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工具的课,现在的语文教学却偏重于人文性,甚至许多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班会课、政治课,没有发挥语文课本身的价值。我们需要把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即是升华,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无论是在标准的把控上,还是教学的实践上,都要兼顾二者的平衡。以工具性为本,做好人文性教学。[7]
2.教材编写环节缺少开放性
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更具开放性。比如针对编写人员来说,需要的不仅是教育界的专家,还可以让一线的教师和学生来参与教材的选文。教材选文与课堂教学能否相辅相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相对普高学生,所处的环境、所受到期望及社会的审视都不同。教材编者在揣度中职学生的心理时难度更大,如果有不同地域中职学生的意见做参考,那么教材选文也可以更贴切实际和学生心理。
1.取长补短,加强文章实用性
选用“实用文章”已经是教材编者都认同的一条原则,但现实情况是教材选文中实用文章的数量与质量仍然欠佳,在统计文章体裁时可以发现应用文基本没有。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对于“什么样的文章是实用性文章”的思路还未打开。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定论,但是就国外教材的选择来看,网络信件、统计图表、广告策划、人事单位的数据信息等,都可被选用作为学习材料。[8]我们也可从中获取经验,在选文时切实关注中职学生的现实生活,将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密切联系起来,选取那些能对中职学生未来道路有切实帮助的实用文章。如适当地选择一些对社会分析、对职业思考的精彩文章;反映先进工人事迹的新闻报道性文章等。[9]
2.优化选文,贴切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选文应当保持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教材中枯燥难懂、陈旧冗长的选文无疑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学习需要,选用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作品。并且因为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比较薄弱,有一定数量的中职语文教师感觉完成全部的语文教学有困难,所以需要控制内容总量,衡量内容难度。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降低总体语文教学水平,而是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控制数量,去关注质量的提高,以实用和必须为基本原则删减调换某些选文。例如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像山那样思考》、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代入的《哦,香雪》。
选文的素材要丰富多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世界的时代风采,收编国外好文是重要途径,朱绍禹先生认为“选入外国文学作品,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眼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接触世界名著,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10]。况且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与中职学生息息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在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前进,学会尊重理解外国文化是学生的“必修课”。经过对教材外国选文的分析,发现外国选文多为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地区的文章,存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因此选文要注重文化多元,扩大选文范围。
1.扩大外国选文的空间范围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外国选文中西方作品所占比重过大,东方文学中只有日本入选。但东方文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胸襟兼顾东西方世界遴选优质文章,让学生能理解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开放意识。
2.选文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
编者要选取能体现现代科技进步、反映时代精神的文章,起到知识拓展、激发求知欲的作用。教材选文不可能一味地投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那些“足以表现现代精神的,与现代生活有关涉的,为现代青年所能理解接受的才能入选”[11]。
面向职业,以职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多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选文中的职业发展相关的文章少之又少。中职语文教材应选取能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文章,尽早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选取以职业情感为主题的文章,培育学生构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可以借鉴劳动版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例如选用著名企业的《员工守则》作为课文,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生活与企业精神。
目前国内对于中职语文教材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但主要集中于中职语文教材不同版本的比较。语文教材选文研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摸索,解决当下的问题才能促进语文教材改革。本文也致力于呼吁人们重视中职学校教材建设,拓展中小学教材的研究范围,为丰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献上微薄之力,从而推进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