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茂均,张建英,李未博,陈泽林,李 霞(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551700)
乌蒙土鸡指乌蒙乌骨鸡和威宁鸡2个主要地方优质鸡种,主产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乌蒙乌骨鸡抗逆性强、肉质鲜美,富含人体必需的限制性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锌、硒等,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威宁鸡性成熟早,肌间脂肪分布均匀,肌肉纤维小,肉质鲜美滑嫩,抗寒耐粗饲,是毕节地区发展山地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地方优质鸡种[1],乌蒙土鸡抗逆性、抗病性强,是乌蒙山区比较适度生态放养的优质鸡品种,探索适宜放养密度是确保生态环境和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乌蒙土鸡推广应用中,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生态循环养殖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适度规模的生态放养密度和放牧周期,可以有效防止林地野生牧草不被过度采食破坏、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我市经果林地占比较多,林地空间较大,野生牧草资源丰富,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养鸡,即可让鸡采食野生牧草和虫蝇,防止野生牧草的过度生长消耗土壤养分,达到除草除虫,除低人工除草费用,同时鸡粪又可以肥沃土壤,形成经果林种植-生态养鸡的良性循环,因此为探索樱桃林地和桃园林地的适度规模养放密度,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我们于2018年6月12日至12月10日开展了乌蒙土鸡林下适宜放养密度试验,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选取同一批次孵化、育雏和半育成后90日龄的乌蒙土鸡,试验期至180d出栏共90d。在金沙县禹谟乡和纳雍县厍东关乡分别选取地理环境和植被相同的30亩樱桃林和30亩桃园,每个试验规模为 10亩,建生态养鸡舍,划区隔离;并随机划分为试验 1、试验2 和试验3,放养密度分别为每亩40只、50 只和 60只。试验期间如遇伤亡,及时补进相同数量同一批次的乌蒙土鸡,饲养环境与试验条件相符。试验时间:2018年6月12日至12月10日。
试验鸡通过统一育雏育成90d后,根据试验设计要求放养到试验区域,放养圈舍固定饲养员和技术员进行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试验鸡通过人工训练,通过5~7d形成补饲归圈的条件反射,早8点、晚6点补饲肉鸡混合饲料,每日视天气变化情况确定放养时间,并记录饲料消耗量、消毒、气候变化、鸡只伤亡等情况。
在试验过程中测定补饲量和可食草变化2项指标。可食草变化以每平方米草的根数和高度表示[2]。
试验开始后根据乌蒙土鸡不同日龄生长期营养需求和每日野生牧草的采食情况进行补饲,每日补饲量以半小时内料槽内不剩料为准,并做好饲料消耗记录。
可食草:在放养乌蒙土鸡的樱桃林和或桃园内,采集所有种类的生长牧草,分别堆放于棚舍前面活动场上。早上适当进行补饲后,视每日天气情况进行放,并记录乌蒙土鸡每日吃下的可食草变化情况。
测定方法:根据设定的放养区域和不同可食草的消耗速度,每10d测定一次可食草密度 (根/m )及高度 (cm )的平均值。每月统计一次鸡的饲料消耗量和可食草的高度和密度变化情况,至试验90d结束后统计试验结果。
3.1 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不同密度放养乌蒙土鸡的补饲量食草变化注:同列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 (P<0.05);不同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 (P<0.01),下表同。由表 1可见,补饲量组间差异极显著 (P< 0.01);可食草密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 <0.01);可食草高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 (P<0.05)、和试验3差异极显著 (P<0.01);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 (P>0.05)。精料消耗与放养密度有密切关系,密度越大,补饲量越多,从两个不同林地的试验结果比较,由于海拔、温度、湿度和野生牧草的种类相差不大,故试验结果相近。
3.2 单从饲料消耗看,放养40羽乌蒙土鸡效益显著。但考虑到野生牧草的资源消耗和浪费,以每亩50只为宜,可食草的变化相对于经果林地是一个生态指标,即养鸡密度的增加提高了林地除草力。但作为反映经果林地乌蒙土鸡适宜放养密度的指标,密度的增加均显著、极显著地减少了可食草的生产。从我们的观察中,试验3已出现过牧的现象,因此在生态环境与本试验相同的情况下,在林地放养60只乌蒙土鸡已是上限,过多就会对植被和土壤造成损害,而且增加了饲料消耗。所以乌蒙土鸡的养殖密度应将放养密度和补料量、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见表1、2)。
表1 桃林放养乌蒙土鸡养殖密度测定
表2 樱桃林放养乌蒙土鸡养殖密度测定
4.1 合理利用林地、草地资源是实现生态家禽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过度放牧只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在充分利用林地和草地资源发展生态土鸡时必须掌握科学合理放养密度。
4.2 不同林地和草地里生牧草资源条件不一,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不能随意放养,造成过牧或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的现象。
4.3 在林地放牧,还应防止鸡只对树木根部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经果林,在放牧鸡只前应对树木根部加以保护,这样才能合理利用了林地里生牧草资源,同时可利用鸡粪肥沃土壤,达到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