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超,张星星
(沙河市农业农村局 05410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在集约化鸡场已成为危害鸡群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有大肠杆菌败血症、卵黄性腹膜炎等。该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常常是一种继发感染,与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热毒症等合并发生。现将河北邢台某规模化蛋种鸡场发生该病继发热毒症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2021年3月,河北邢台某规模化种鸡场存栏20000套。该场采取人工授精作业方式,每天下午授精时会挑出几只输卵管感染的伤病鸡。195日龄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此时鸡群产蛋率已达95%,部分病鸡主要表现为闭目呆立、过料严重、肛门感染。场主使用阿莫西林拌料饲喂后症状有所减轻,但停药后又恢复原状。连续半月发病鸡1000只左右,伤亡500只左右,伤亡率50%。
鸡群均按正常免疫程序常规进行,发病前一个月内使用了鸡支二联活疫苗(普莱柯)(La Sota+H120株)2倍量滴鼻点眼免疫,免疫的第3d开始用新支流灭活疫苗(普莱柯)按0.5mL/只进行胸部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每一瓶按500羽份鸡计算加入灭活疫苗中。
鸡舍大群正常,采食量正常,产蛋稍微下降。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喜欢蹲于笼内,肛门突出外翻,个别鸡出现肿脸、肿冠。病情严重鸡,出现嗉囊积液,羽毛松乱,肌体瘦小,低头缩脖,翅膀下拉,冠和肉髯发紺,呈昏睡状态、吃料逐渐减少、共济失调、站立不稳。
病死鸡皮肤干燥、脱水。解剖腹腔腹水呈黄绿色,心包膜增厚;肝脏肿大;有的卵泡破碎、出血,腹腔内充满卵黄液并引起腹膜炎致使肠粘连;有的卵黄凝固,在输卵管内形成栓塞;肠壁、腹口咽部蓄积黏液,各段肠管出血、十二指肠前段和直肠黏膜呈条纹状出血。
5.1 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无菌采集病死鸡的心血、肝脏、脾脏病料送往沙河市动物医院兽医实验室,实验室开展病原学检测,可断定为大肠杆菌。
5.2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结果为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滴度均合格。
组别 项目 抗体滴度1 ND 56677778896988776688 1 H7 6677888998989101088787 1 H5-118885777667888910109987 1 H5-12665588779965888109888组别 项目 抗体滴度2 ND 76677788896988777688 2 H7 6677888998989101088787 2 H5-11788677766788891099987 2 H5-1286658877996588 899888
?
根据查看养殖户防疫档案,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排除新城疫和禽流感感染可能,可确断为大肠杆菌病继发感染热毒症。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该鸡群进行药物治疗。
6.1 使用硫酸新霉素(山东绿鑫源)100g兑水200kg+芪板青颗粒500g兑水1500斤(山东鲁抗),上午集中饮水,连用4d。
6.2 用杜仲叶提取物(大蒜素、杜仲叶、穿心莲、柿子皮、石榴皮),于每1000g拌料500kg,于早上集中拌料,连用5d。
6.3 用清解合剂(金银花、玄参、生地黄、连翘、龙胆、板蓝根、知母、黄芪)+卡巴匹林钙,于下午集中饮水用,连用5d。
6.4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天清除一次鸡舍粪便,每隔3d对鸡舍内外作一次彻底全面消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换消毒药。鸡群从用药第2d症状减轻,到第4d停止伤亡。
7.1 从此次发病及治疗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前期鸡群感染大肠杆菌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鸡群免疫抗体下降。鸡群密度过大、环境污染、气候因素、饲养管理技术、隔离消毒条件不健全,都易引起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这些疾病发生时,鸡的抗病能力及接种的应答能力降低,即引起免疫抑制,进而引发热毒症。。
7.2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注意日粮水平的高低和营养均衡,饮用水的水质好坏。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同时注意鸡舍通风,降低氨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