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丹 陈梅兰
鼻咽癌属于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生理解剖位置特殊,常规放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常用手段,但放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副反应,如放射性皮炎、鼻黏膜及口腔黏膜溃疡等,不仅加重患者躯体症状,而且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患者治疗信心,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近年研究指出[3],放疗期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放疗治疗信心,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传统心理护理干预由责任护士采用口头宣教,缺乏针对性,导致心理干预效果并不显著[4]。Neuman理论认为人属于多维、整体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应激源产生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自身防御体系,而这种防御体系难以维持自身系统平衡时则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5]。因此,针对影响个体应激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维持患者心理防御体系,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本研究探讨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纳入条件:患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符合放疗治疗指征;具备良好的沟通及认知能力;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愿意配合。排除条件: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放疗前接受过其他治疗;入组前受过重大精神创伤,有过吸毒史或药物滥用史。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28~70岁,平均38.96±4.02岁;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27~70岁,平均39.02±3.78岁;临床病理分期:Ⅰ期20例,Ⅱ期16例,Ⅲ期12例;学历: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1 对照组 放疗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包括放疗前告知患者放疗治疗原理,放射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不良反应处理措施、放疗期间饮食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确定基于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划分为一级评估、二级预防、三级护理3个层次。①一级评估:通过查阅一般资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当前的生理状态、心理健康程度、精神状态等基本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表现与症状,将患者的情况划分为适应性及无效性反应两种。②二级预防:将患者的刺激反应按照主要刺激反应、固有刺激反应和相关刺激反应的分类进行划分并罗列出来,进行统计分析。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生理性因素即为主要刺激反应;放疗所产生的疼痛感以及心理因素即为固有刺激反应;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与行为因素即为相关刺激反应。③三级护理:以评估及预防分析结果为基础,生成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方案,促进无效性反应向适应性反应的转变。
(2)制订基于Neuman 理论的护理内容:①组织患者参加鼻咽癌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护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鼻咽癌放疗的流程、方案,说明放疗疼痛产生的机制,使患者对放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情绪整体上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及治疗态度。③疼痛管理:放疗会引起放射性皮炎,而皮肤破损会引起患者出现疼痛,轻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治疗;耐受能力较差或严重疼痛者,需要适量使用哌替啶或地佐辛等镇痛药物。④吞咽功能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对咽喉部、面部、舌部等部位进行训练,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避免患者由于吞咽障碍而拒绝饮食。⑤口腔护理: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口腔护理的目的及意义,嘱咐患者每天选择含氟牙膏清洁口腔,对于出现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患者给予消炎喷剂以促进黏膜愈合。⑥营养指导: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指导其每餐额外口服营养补充剂,每天3餐,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1)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评价,SAS、SDS量表各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评分,将20个条目评分相加即得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SAS量表评分>50分为焦虑 ;SDS量表评分>53分为抑郁。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2)疾病不确定感: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7]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复杂性、疾病不明确性、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与疾病相关信息不一致性等4个维度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评分,总分33~13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越明显。
(3)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8]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屈服、回避、面对3个维度,维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越倾向采取该维度生活应对方式。
(4)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 30)[9]评估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角色认同、躯体症状、情感体验、个人认知、社交功能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赋值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由经统一培训的两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组当天及干预3个月结束时,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调查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本次调查目的及相关量表填写方法,在患者完全明了后,向患者发出SAS量表、SDS量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CMQ问卷、EORTC QLQ- 30量表。本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回避、屈服及面对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应对方式评分的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总评分及相关维度(包括括复杂性、疾病不明确性、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与疾病相关信息不一致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的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角色认同、躯体症状、情感体验、个人认知、社交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放疗会导致鼻咽癌患者出现并发症,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10]。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治疗信心下降,影响治疗依从性。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由于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在治疗期间会盲目的猜测自己的病情容易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1]。近年研究指出[12],提高护士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护士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以开放式系统模式为框架,由个体、压力源、压力反应三个部分组成,这一模式可加强患者心理应激防御能力,从而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这是因为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建立对疾病治疗的正确认知与态度,使患者不再盲目猜测病情,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14]。
由于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对放疗缺乏认知,加之患者对癌症普遍存在恐惧的情绪,导致患者治疗信心不足,从而增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究其原因,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分析引起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指导,从而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认知,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加患者康复信心,减轻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均分及相关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鼻咽癌放疗患者身心健康。这是因为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从外在、特定、暂时多角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应激事件,转变患者对应激事件的看法,更好地应对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17]。
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疾病不确定感,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关于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在日后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