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1-11-06 01:04:39
科技视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方可大学生能力

钱 雪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1 新教育与创业之间的联系

1.1 创新教育,启蒙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如果缺少热情的话,无论何种事业,均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行为动力来源于头脑,只有真正转变成个人的内在愿望,才会真正通过具体的行动予以实现。在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是不可少的,通过可行的渠道来对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方可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价值所在,并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进而能够真正走上创业之路,最终可以达到成功创业目的。

1.2 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

对创业思维进行分析可知,创新是其主要特征,而要保证创新动力得到加强,必须要拥有想象力。然而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并不是很强,所以要切实完成好后天教育。对于高校来说,要将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予以消除,选择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确保创业思维培养目标切实达成,如此方可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够获得更为坚实的基础。

1.3 创新教育,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

(1)通过创新教育可以使得大学生拥有的创业能力大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后,可在实践只能够加以应用,并对创新实践产生促进作用。(2)通过创新教育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客观关键得到满足。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日常教学、创新教育应该要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确保时间管理更为高效。大学生的生活、思想是较为自由的,若想保证大学时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要保证既定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如此方可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思想觉悟能够有明显提升。(3)通过创新教育可以使得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也会得到增强。高校展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价值所在,并主动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1]。

2 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理念淡薄,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概念

大学生拥有的社会经验是较少的,刚开始创业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经营理念明显缺乏,创业概念也存在明显的弊端。虽然大学生拥有的专业技术能力是较强的,在技术创新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希望通过这些优势来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然而想要成功创业,除了要拥有一定的技术,融资、风险评估、市场调研、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对财务知识要较为熟悉,并可完成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这些正是大学毕业生不具有的,这对创业产生的影响非常大[2]。

2.2 缺乏人脉,资金准备不足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人脉缺乏的问题,这对创业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较多的,最为关键的就是市场认知不准确,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资金明显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人脉关系网。大学生刚刚进入社会,其所拥有的资金较少,而且成本预算没有做到位,成本管控能力也是较弱的,这就使得资金利用率较为低下,而缺少资金支持的话,创业也就无从谈起。有些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刚刚稳定,会选择盲目增加投资、扩大规模,而这就会导致资金链无法保持良性循环,创业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2.3 缺少创新精神,没有自主品牌

大学生在刚刚创业时并不真正了解创新概念,为了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会刻意对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采用的模式进行模仿,这样一来,其对市场需求就不会形成深入理解,创新突破也就难以实现。其提出的创业项目在竞争力方面是存在缺陷的,难以获得市场认同,而这就使得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幅降低。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来说,创新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大学生必须要拥有此种素质,如此方可使得竞争实力大幅增强,事业发展才会更加稳定。

3 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和建议

3.1 建立以学生为本、人人能创新的教育理念

高校在展开创新教育时,要将实施对象予以明确,也就是要针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教育,确保其能够认识到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学校必须要强化教育,将大学生拥有的创新全能充分挖掘出来,如此方可保证教育效果达到预期。

3.2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创新培养模式

在对创新教育予以实施的过程中,可行的途径是教育教学,切实完成好教学改革工作方可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切实达成。高效想要完成好培养工作,必须要保证所需经费得到满足,实验基地、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要做到位,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课程规划必须要和专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保证师资满足实际需要,尤其要保证实践教学能够切实做到位,和就业相关的专业培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使其参与职能技能培训,如此方可确保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增强,能够将所学加以灵活运用。订单式培养、定制式培养应该要大力展开,针对实习实训展开行之有效的管理,顶岗实习时间要超过半年,毕业生还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如此可以使其将来更为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4]。高校也要从自身特色出发,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重点展开生涯教育,在大一年级要针对专业理想、职业理想进行教育,进而大二年级后就除了要展开创业教育,同时要引导学生完成职业发展规划,大三、大四这两个年级的教育内容为就业指导,在此过程中应该要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牢固的生涯意识,并对个人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就业指导能够真正转变为职业指导。

3.3 构建以基础性为导向的保障体系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可知,其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涵盖的学科也是较多的。若想保证教育目标顺利达成,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教育保障体系,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教育理念等。对于高校而言,在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要对创业实践予以重点关注,而要确保相关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应该要保证教育设施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将更为先进的技术、设施予以引入,并要秉持适合的教学理念。政府也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扶持,确保高校能够将实践活动做到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邀请业内专家来校讲学,如此可以使得大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3.4 校内外导师共同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应用型课程,在实践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就是确保大学生在创业时能够有效抵御存在的风险。高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理论学习、实践教学能够真正结合起来,相关专业的教师也要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校内、校外的导师均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也要进行创新,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应该为其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如此可以保证其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增强,并可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3.5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为了使得学生拥有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高校、企业应该要展开合作,寻找到合适的定点企业,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实习机会。对企业而言,签订协议的根本目的就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有价值的创造性人才;对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可以起到检验已经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运用,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可行性的案例。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立将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更新就业观念,实现自身价值,应是所有高校应该去面对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猜你喜欢
方可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只有确保生态平衡,方可利益最大化
小主人报(2022年8期)2022-08-18 01:38:36
自由至上
High speed ghost imaging based on a heuristic algorithm and deep learning∗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细品深读方可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