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在政区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及思考

2021-11-05 23:25李家兴薛梦缘华林甫
科技智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阆中行政区划

李家兴?薛梦缘?华林甫

摘  要:阆中是四川省的县级市,位于嘉陵江中上游,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阆中作为政区的确切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属于“千年古县”。历史上,阆中县建制稳定且长期处于区域政治军事的核心地位,阆中古城一直是县级政区治所的所在地。不仅如此,阆中古城曾长期作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治所的所在地,前者有133年,后者持续了1654年。阆中与周围各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存在过行政管辖关系。以阆中为个案,考察其在区域中的地位,一方面有助于挖掘阆中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优化当代行政区划设置、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阆中;治所;行政区划;区域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10.02

The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Langzhongs Status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System

Li Jiaxing  Xue Mengyuan  Hua Linfu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Langzhong is a county-level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it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Jialing River,it is an important military center for Ba Shu. According to definite records, Langzhong, as a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Qin Dynasty, and belongs to the “millennium ancient county”. Historically, Langzhong county has always existed and has been at the core of regional politics and military for a long time,the ancient city of Langzhong is the seat of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Moreover, the ancient city of Langzhong has long been the seat of top-level district and Tongxian-level-district,the former lasted for 133 years and the latter lasted for 1654 years. Langzhong has a deep historical origin with the surrounding counties, and there has been an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relationship in history. Taking Langzhong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its position in the region, on the one hand, it can help to explore Langzhong's ow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provide new ideas for optimizing the setting of contemporar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gzhong;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政区治所即政区的行政中心,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历史学界关于治所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主要集中于城市史、地域开发史、历史城市地理、历史政治地理等领域。其中,历史政治地理学对治所的研究,不仅从空间维度出发,讨论了政区治所选址、治所迁移问题1,也从时间维度出发,讨论了政区治所地位、稳定性及其与政治空间变动关系2。笔者试图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出发,分析阆中的行政建置沿革及它在区域中的地位演变。

目前,阆中是四川省的一个县级市,阆中古城一直是阆中县治所的所在地。阆中曾长期作为高层政区(133年)、统县政区(1654年)治所的所在地。阆中长期作为各级政区治所所在地反映出其在区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今天,重新审视阆中在区域中的地位,仍然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挖掘阆中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为优化当代行政区划设置、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一、阆中县的行政建制沿革

(一)历代阆中县域的盈缩概况

阆中作为政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秦灭巴国后,阆中地域得到了开发。《华阳国志》卷一《巴志》云:“周慎王五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1]根据《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的最新考证结果,《秦封泥汇考》中有“阆中丞印”,这说明秦代已设有阆中县。汉代有更确切的文字记载,《汉书·地理志》记载,巴郡“阆中,彭道将池在南,彭道鱼池在西南”[2]。近年,据张家山汉简研究显示,《二年律令·秩律》中所记载的巴郡屬县,“阆中”就在其中。[3]此后,“阆中县”虽在隋短暂改为“阆内县”,但总体而言,“阆中”这一政区专名一直沿用至今。

阆中县的县境大小历代不尽相同。汉代是阆中县幅员最为辽阔的时期。今阆中市周边的许多县和市都与阆中颇有渊源。据《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巴郡“充国,永元二年分阆中置”[4]。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代的恩阳县、蓬池县、仪陇县在汉代就是阆中县的辖地,“恩阳县,本汉阆中县地”“蓬池县,本汉阆中县地”“仪陇县,本汉阆中县地”。[5]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宋代的晋安县、苍溪县、奉国县、西水县、恩阳县、蓬池县、仪陇县等七县在汉代均为阆中的辖地,“晋安县……本阆中县地”“苍溪县……本汉阆中县地”“奉国县……本汉阆中县地”“西水县……亦阆中县地”“恩阳县……本汉阆中县地”“蓬池县……本汉阆中县地”“仪陇县……本汉阆中县地”。[6]

历史上,统治者除了在阆中县的周边设置新县外,也将周边部分政区省入阆中县。据《旧唐书》记载,唐武德元年(618年)设立思恭县,武德七年(624年)又将思恭县省入阆中县。[7]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省玉井镇入阆中县[8]。元代,新得、小寧二州并入阆中县。[9]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苍溪县、南部县曾短暂省并入阆中县,“苍溪……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部……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10]

总体而言,阆中县幅员在汉朝时期最广。此后,虽有不同类型的政区来属,但新组成的县境仍不能与汉朝时期的县境相提并论。阆中县幅员变动过程,体现出阆中县与周边县深厚的历史渊源。现阆中市周边的县,有一部分早在汉代就从阆中县分出,至今政区建制和县幅员仍较稳定,如仪陇县等;另外一部分县,虽经历过合并和分割,但同阆中县关系十分密切,如苍溪县、南部县等。

(二)历代设治于阆中的县级以上政区沿革

阆中自秦代设县后,一直延续至今,其间并未被并、省、废。随着历代行政区划结构调整,阆中所隶属的县级以上政区却经历过多次转变。秦代实行郡县制,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巴郡,秦置……阆中,彭道将池在南,彭道鱼池在西南。”[2]阆中县最早属于巴郡。汉末,郡县制逐渐向州郡县三级制转变,巴郡隶属于益州。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阆中隶属于巴西郡。《华阳国志》详细记载了刘璋分巴的过程:“献帝初平六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颖,建议分巴为二郡。颖欲得巴旧名,故白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江南庞羲为太守,治安汉。璋更以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建安六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1]从史料记载看,巴郡最初分为巴郡、永宁郡、固陵郡三郡,垫江以上为巴郡,但后来因为蹇胤、白璋与刘璋争夺巴郡名,刘璋改永宁郡为巴郡,改固陵郡为巴东郡,原巴郡部分则改称巴西郡。巴西郡的地域范围仍为垫江以上。阆中县为巴西郡辖县之一,且为郡治。[11]

魏晋南北朝时,阆中县以上的高层政区发生变动,阆中县的隶属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益州被分为梁、益、宁三州,巴西郡属梁州。晋末,梁州设立北巴西郡。永初年间,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二县,阆中为郡治,《宋书·州郡志》记载了当时的沿革:“宋起居注,文帝元嘉十二年,於剑南立北巴西郡,属益州。今益州无此郡。又《永初郡国》何、徐梁州并有北巴西而益州无,疑是益部侨立,寻省;梁州北巴西是晋末所立也。《永初郡国》领阆中、汉昌二县。”[12]刘宋元嘉八年(431年),北巴西郡复设,“宋元嘉八年复于此城立北巴西郡,宋末除‘北字,齐不改”[6]。由此可见,阆中县除南朝宋末短暂隶属巴西郡外,宋、齐两代均属北巴西郡。南朝梁时,阆中县为南梁州、北巴州的治所所在地。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设置隆州。隆州得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阆中因古代有隆城而得名。《方舆胜览》引《西魏典略》曰:“此州古有隆城,故又谓之南隆,治古阆中城。”[13]第二种说法认为,阆中因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平蜀,改为隆州,取其连冈地势高隆为郡名。”[6]西魏时,隆州还辖4个郡,阆中县隶属于隆州所辖的盘龙郡。

隋代开皇初年,盘龙郡被废,“后魏平蜀,置盘龙郡,开皇初郡废”[14]。隋炀帝时,设置巴西郡,《隋书·地理志》载:“大业初置巴西郡。”[14]阆中县因避隋文帝父杨忠的讳,改名为阆内县。阆内县隶属于巴西郡,且为巴西郡的郡治。

唐武德元年(618年),巴西郡改为隆州,阆中隶属于隆州,且为州治。《旧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元年,改为隆州。”[7]唐先天元年(712年),因为要避皇帝李隆基的名讳,于是改隆州为阆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阆州为阆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回阆州。[7]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阆州升为保宁军节度。北宋乾德四年(966年),阆州隶属利州路,南宋绍兴十四年(1344年)隶利州东路。《方舆胜览》记载:“后唐为保宁军节度。皇朝改安德军节度,初隶西川,后隶利州路,中兴隶利东路。今领县七,治阆中。”[13]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人率军攻蜀。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安德军节度移治大获山,即把治所移到今苍溪县王渡乡大获山,阆中不再为安德军节度的驻地。

元初,设东川路元帅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保宁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帅府被废除,改为保宁路;后来,又将保宁路改为保宁府,隶属于广元路。[9]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保宁府直隶四川行省,“洪武四年直隶行省”[10],后隶属于四川布政司。清代,承明制,仍称保宁府。清代的保宁府隶属于四川省。

民国以后,保宁府被废,阆中县属嘉陵道。[15]嘉陵道署最初设置在阆中,民国五年(1916年)移驻到南充县城。[16]民国时期,阆中县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1935年,原阆中县境内先后建立了阆南县、阆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阆中县隶属川北行政区剑阁专区。1953年3月起,阆中县改隶四川省南充专区。197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12日,阆中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直属四川省。1993年,由南充市代管。为了更清晰展现阆中县的历史变迁,笔者将阆中县的历史沿革统计在表格中(见表1)。

二、历代以阆中为治所的各级政区的管辖幅度

(一)历代从阆中县分出的政区

秦汉时期,阆中县的县域十分广阔。上文已经简要介绍了部分从阆中县分出政区的情况,下面笔者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从阆中分出的政区情况。

1.分置充国(后为南部县,治所在今阆中市天宫乡)

充国较早从阆中分出。东汉永元二年(91年),官员分阆中县地,设置充国(县级政区)。《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充国,永元二年分阆中置。”[4]后来,充国又分出了南部县、新安县等地。《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南部县……汉巴郡充国县地。”[17]新安县也从充国分出,在南朝齐后被废除。唐代时,虽然在原新安县地又设置了新井县,但不久新井县还是被并入了南部县。《读史方舆纪要》追溯新井县沿革时说:“新井废县,县东北四十里。汉充国县地,晋安帝尝置新安县,为新巴郡治,宋、齐因之,后废。唐武德初析南部、晋安二县地置新井县,以其界内有盐井而名,属阆州。宋因之,元并入南部县。”[17]

2.分置苍溪县(治所在今苍溪县陵江镇)

《太平寰宇记》记载:“苍溪县……本汉阆中县地。”[6]西晋太康年间,始分阆中县地置苍溪县。刘宋时,苍溪县被省并。萧齐时,原苍溪县地改置汉昌县。隋朝时,汉昌县改为苍溪县。此后,苍溪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读史方舆纪要》将其沿革记载如下:“苍溪县……秦阆中县地,晋分置苍溪县,属巴西郡,刘宋省。萧齐改置汉昌县,仍属巴西郡,梁因之,隋开皇末复改曰苍溪,属隆州,唐属阆州。”[17]

3.分置大寅县(后为蓬池县,元代省入仪陇县,治所在今蓬安县茶亭乡)

南朝梁时期,阆中县的幅员变动比较大。梁天监元年(502年),分阆中县地,新置大寅县,“梁天监元年分置大寅县,因大寅县池以为名”[5]。唐广德元年(763年),大寅县被改为蓬池县。元朝,蓬池县被省入仪陇县。《读史方舆纪要》将其沿革记载如下:“蓬池城,县南三十里。亦汉阆中地,梁置大寅县,属隆城郡,隋属隆州……宋亦为蓬州治。元移州治相如县,而以蓬池省入仪陇。”[17]

4.分置仪陇县(治所在今仪陇县金城镇)

梁天监元年(502年),分阆中县地,新置仪陇县,“仪陇县,本汉阆中县地,梁天监元年於此置仪陇县”[5]。仪陇县建制比较稳定,只是其隶属的政区发生了多次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仪陇县……汉阆中县地,梁置仪陇县,又置隆城郡。隋郡废,以县属隆州。唐初因之,武德三年于县置方州,八年州废,还属蓬州。……宋仍属蓬州。”[17]清代时,仪陇县隶属于四川的顺庆府。

5.分置奉国县(元代省入苍溪县,治所在今阆州市老观镇)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官员分阆中县地,新置义阳郡,“梁普通六年,分阆中置义阳郡及义阳县,属巴州”[5]。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废义阳郡,改为奉国县。元朝至元中期,奉国县并入苍溪县。《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奉国城,在县东南。梁置奉国县,为白马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县属隆州。唐武德七年改属西平州,贞观初复属隆州,寻属阆州。宋因之,元至元中并入苍溪。”[17]

6.分置義阳县(后为恩阳县,元代省入化城县,明代化城县省入巴州,治所在今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官员分阆中县地,新置义阳县。隋开皇末年,义阳县被改为恩阳县。唐贞观年间,恩阳县被短暂并省,万岁通天年间又被重新设置。元朝至元年间,义阳县被废除,省入化城县。《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恩阳废县,州西三十五里。梁置义阳县,隋开皇末改曰恩阳,属巴州。唐因之,贞观十七年废,万岁通天初复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化城县。”[17]明代洪武年间,化城县省入巴州,“洪武九年四月以州治化城县省入”[10]。

7.分置西水县(元代省入南部县,治所在今南部县西水镇)

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官员分阆中县地,新置西水县。西水县的前身是梁大同年间所设置的掌天戍,“西水县……亦阆中县地,梁大同中於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掌天戍,后魏废戍。后周闵帝元年改为西水县”[6]。元代时,西水县并入南部县。《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西水废县,府西四十里。本阆中县地,梁置掌天郡,西魏改曰金迁,后周又置西水县。隋开皇初郡废,县属隆州。唐因之,宋属阆州,元并入南部县。”[17]

南北朝以后,阆中县的治理范围比较稳定。明代时,阆中县地又一次被分割。明洪武年间,苍溪县、南部县被并入阆中县,不久苍溪县与南部县二县又从阆中县中分割出,“苍溪……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部……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10]

(二)历代治所驻地在阆中的县级以上政区管辖幅度

前文笔者已对治所驻地在阆中的县级政区的沿革进行过梳理,同时笔者也指出阆中为统县政区的治所。那么,以阆中为治所的统县政区,它们的管辖幅度究竟有多大呢?

东汉刘璋三分巴郡后,阆中县成为巴西郡的治所所在地,《太平寰宇记》记载:“后汉建安六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郡,自安汉移理于此。”[6]东汉时,巴西郡辖八县:安汉、垫江、阆中、宕渠、宣汉、汉昌、西充国、南充国。[18]

西晋时,巴西郡的辖县发生过几次变动。学术界对这一段时间的沿革状况有不同观点。《晋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巴西郡辖县情形。巴西郡辖九县:阆中、西充国、苍溪、岐惬、南充国、汉昌、宕渠、安汉、平州。[11]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复原了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巴西郡的辖县情况,巴西郡辖八县:阆中、西充国、南充国、汉昌、安汉、宣汉、宕渠、平州。《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则考证出太康二年(281年)巴西郡辖六县:阆中、西充国、安汉、汉昌、南充国、平州。[18]后来,巴西郡辖县发生过变化,“太康六年九月,罢新都郡并广汉郡。晋惠帝复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三县”[11]。

刘宋永初年间,北巴西郡只辖二县:阆中、汉昌。《宋书·州郡志》载:“《永初郡国》领阆中、汉昌二县。”[12]南朝宋时,《宋书·州郡志》载大明八年北巴西郡的情况,北巴西郡辖五县,阆中、安汉、南国、西国、平周3。南朝齐时,《南齐书·州郡志》记载了永明末年北巴西郡辖县的情况,北巴西郡辖七县:阆中、安汉、宋寿、南国、西国、平周、汉昌。[19]南朝陈时期,阆中隶属于隆州、盘龙郡。据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考证,隆州辖四郡十县:盘龙郡(阆中、南部、汉昌)、南宕渠郡(汉安、相如)、金迁郡(晋安、晋城、西水)、白马郡(奉国、义阳);其中,盘龙郡辖三县:阆中、南部、汉昌。[20]

隋炀帝时,设巴西郡。《隋书·地理志》记载了大业五年(609年)巴西郡辖县情况,巴西郡辖十县:阆内、南部、苍溪、南充、相如、西水、晋城、奉国、仪陇、大寅。[14]

唐武德元年(618年),巴西郡改为隆州。武德元年(618年),隆州辖十县:阆中、南部、苍溪、南充、相如、西水、三城、奉国、仪陇、大寅;当年,又增加新井、思恭两县。武德四年(621年),原隆州所辖的南充、相如两县改隶果州,原隆州所辖的仪陇、大寅两县改隶蓬州,同时隆州增置了新政县。武德七年(624年),原隆州所辖的奉国县改隶西平州,但不久又重新隶属于隆州;同年,思恭县并入阆中县。先天元年(712年),隆州被改为阆州;天宝元年(742年),阆州被改为阆中郡;乾元元年(758年),阆中郡又被改回阆州。[7]《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天宝十一年(752年)阆中郡辖县的情况,当时阆中郡辖九县:阆中、晋安、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岐坪。其中,新井、新政分别是“新井……武德元年,分南部、晋安二县置”“新政……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两县置”。[7]《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元年阆州辖九县[21],其所记载的九县与《旧唐书》一致。

宋代,阆州辖七县,《宋史·地理志》记载了崇宁元年(1102年)的情况,“县七:阆中、苍溪、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8]。不过,虽然与唐代阆州所辖的九县相比,宋代在辖县的数量上减少了,但是这并不意味阆州幅员缩小,县数量减少只是并县后的结果。《宋史·地理志》记载:“阆中……绍兴十八年,省玉井镇入焉。奉国……熙宁四年,省岐平县为镇入焉。西水……熙宁四年,省晋安县为镇入焉。”[8]

元代保宁府辖三县。《元史·地理志》记载了元至元三年(1266年)时情况,保宁府辖三县:阆中、苍溪、南部。[9]与宋代阆州的幅员相比,保宁府幅员并没有减少。《元史·地理志》载:“初领新得、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又并奉国入苍溪县,新井、新政、西水总入南部县。”[9]

明代,保宁府辖八县。《明史·地理志》记载了万历年间的情况,“保宁府……领州二,县八”[10]。八县指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梓潼、通江、南江。二州为属州,是剑州、巴州。剑州领梓潼一县,巴州领通江、南江两县。相较元代,明代以阆中为核心的统县政区范围有所扩大。

清代顺治年间,保宁府的辖县情况与明代相同,同样辖二属州、八县。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县改隶绵州直隶州。宣统三年(1911年),保宁府辖二散州、七县,七县是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南江、通江,两州是巴州、剑州。[22]为了更清晰地展现阆中县以上统县政区所辖县级政区情况,笔者将上文考证的结果绘制在上表中(见表2) 。

三、阆中在历代政区中的地位

(一)历史悠久,建制稳定

从阆中县的政区沿革中,可以看出阆中县拥有2000多年政区建置的悠久历史。如果从秦代设置阆中县开始计算,阆中县作为政区的历史已有2300余年。因此,阆中被称为“千年古县”是毋庸置疑的。同时,阆中县的建制很稳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历史上阆中县的幅员曾发生过变动,但从未有过阆中县整县被省并的情况,2000多年来连续存在;另一方面,从政区的名称看,“阆中”这一专名也比较稳定,除了隋代因避讳原因改为“阆内”之外,“阆中”这一政区专名一直在各代使用。

(二)长期处于政治军事的核心地位

阆中地理位置重要,是蜀之门户,“自昔言地形者必曰蜀,而巴西尤蜀之门户,连秦陇带巴渝,控阴平,通僰道,剑门据天下之雄,七盘扼古今之险,保宁制其中权,左提右挈”[23]。从阆中政区的沿革中可以看出,阆中县历史上长期处于政治、军事核心地位。据《华阳国志》记载,阆中在秦始皇设县以前就已做过治所,“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1]。

汉代以后至清末,阆中一直是统县政区的附郭县,即统县政区的治所所在地。晋代,阆中为巴西郡的首县,即巴西郡郡治。[11]南朝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的首县[19],即北巴西郡郡治。南朝梁、陈时期,根据《北周地理志》考证的结果,阆中县是北巴西郡与南梁州的治所所在地。西魏时,阆中县同时为隆州及隆州所辖盘龙郡的治所所在地。隋朝时,阆中为巴西郡治[14]。唐时,阆中为阆州(阆中郡)的州治。[21]宋代時,阆中为阆州的州治。据《元丰九域志》记载,“阆州……治阆中县”[24]。元明清之际,阆中是保宁府治所。据《元史·地理志》载,保宁府“阆中……倚郭”[9]。《明史·地理志》载,保宁府“阆中……倚”[10]。新修《清史·地理志》载,保宁府“阆中……附郭”[22]。民国初年,阆中是川北道署的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阆中县中的地物也影响了政区的命名。阆中县的专名就与阆水有关,“阆水行曲,经县三面,县居其中,以此为名”[5]。“阆”字在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中被使用,如“阆州”“阆中郡”。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先天元年改为阆州,取阆水以为名”[5],此道出了唐代阆州的得名原因即为阆水。

阆中曾是高层政区的治所。西魏时,阆中为隆州治所的所在地,“魏废帝时置隆州……治古阆中城”[5]。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打四川占据保宁府,以图攻占全省,此时张献忠、南明、清廷各方势力错杂,难以统一四川。阆中在唐代就是川北的军事重地,是攻取四川的重要跳板。“(王)建袭据阆州,后遂为并蜀之本。”[17]清廷遂将四川省会暂时迁于阆中,“我朝定鼎之初,重臣宿将,大纛高牙,辄驻於此,而此郡为四川省会”[23]。直至康熙四年(1665年)迁回成都,阆州作为临时省会的时间长达20年之久。从全国角度来看,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省会迁移的例子还有3例。[25]清初直隶省省会原治所在大名府,顺治十七年(1650年)迁于真定府,康熙八年(1669年)迁治于保定府;甘肃省会原治于甘州府,康熙元年(1662年)迁于凉州府,康熙五年(1666年)迁治于兰州;湖南省会原治于沅州府,康熙三年(1664年)迁于长沙府。以上三省省会驻地的迁移主要是从便于地方治理的角度出发的。保宁府曾短暂取代成都府主要原因是根据当时的军事战争情况而临时确定的,待时局稳定后,从四川全局角度出发,成都的地位自然更为核心。

阆中县是不同类型政区衙署的所在地。阆中县所在的保宁府一直为川北道衙署的所在地。明代,布政司以下设立诸道,保宁府的府城中设置有分守道与分巡道,“分守道……川北道,驻保宁”“分巡道……川北道,驻保宁”。[10]清代,从顺治八年起(1651年),设分巡川北兵备道、川北镇总兵署,驻地也都为保宁府。

历史上的阆中是川东北的区域中心,作为统县政区的治所至少有1654年,作为高层政区治所中心也有133年。有2300多年政区建置史的阆中,其中有1654年的时间作为地域中心,直至民国时期设置嘉陵道,将治所移于南充,阆中地域中心的地位才逐渐减弱。但是从行政区划规律来看,阆中有着作为地域政治中心的悠久历史和政治条件。笔者对于历代以阆中为治所的高层政区和统县政区的年限作了统计(见表3)。

(三)与周围各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阆中县的幅员经历了由大到小的变化。汉朝时,阆中县幅员最大。东汉、南北朝时期,由于经历了分地设县,阆中县的幅员变动最大。不过,这也意味着今天阆中市周边的不少县市与阆中渊源颇深。例如,仪陇县、苍溪县、南部县、巴州区,它们都与阆中县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尤其是苍溪、南部二县,它们最早是分阆中地设置的,明代时还曾有省入阆中县的经历,因此与阆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以阆中县为治所的统县政区管辖范围来看,东汉时期的巴西郡、明清时期的保宁府、民国初年的嘉陵道管辖范围比较大,永初元年北巴西郡的管辖范围最小。从以阆中县为治所的统县政区所管辖的政区来看,苍溪县隶属于以阆中县为治所的统县政区时间约为1447年,时间最长。换言之,苍溪县与以阆中县为治所的统县政区间的隶属关系最为稳定,其次是南部县约为1354年、巴州543年。

四、余论:历史上阆中区域中心地位在当代的价值

进入民国以后,阆中县的政治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在嘉陵道移治南充县后,阆中失去了地域政治中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阆中县又先后隶属于剑阁专区、南充专区、南充地区,阆中不再作为县以上政区的治所。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撤县设市后,阆中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但是,县改市并不意味阆中的经济水平已经大幅提升。1991年3月,时任阆中市副市长的赵国贵,曾介绍过当时阆中市的情况:“阆中,既是革命的老根据地,又是十年九灾的贫困地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它的特点是,既有幅员广大,有水利、石油、天然气资源,种养殖业有基础,劳动力充足等优势,又存在着能源奇缺,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厚等劣势。”[26]2006年,阆中市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中。政策的帮助、资金的支持,都使得阆中得到了较快发展。经过若干年的建设,阆中市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2019年时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阆中的劣势——交通不便,现在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十三五”期间,阆中的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阆中公路建设的数量和等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阆中市共有国道160.592公里、省道151.876公里、县道569.627公里、乡道901.088公里、村道5498.447公里。另一方面,阆中机场正在积极建设中。待阆中机场正式通航后,阆中同样有希望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并为周边地区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古代,阆中之所以能够作为各级政区的治所,长期处于区域中心地位,离不开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如今,阆中的道路状况已经大为改善。展望未来,阆中机场在不久的将来又能吸引人流、物流以及产业形态在周边积聚。可以说,目前阆中已经化交通劣势为优势,有了更大发展的潜力。现今中国境内,县级市有机场的并不多。就以往的案例来看,机场建设都能为地方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福建的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机场位置在晋江市(县级市),目前,晋江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又如,浙江有义乌机场,义乌市已经成为浙江省县域经济的龙头。机场建成后,阆中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重回区域中心地位。

四川省政府注意到阆中及周边发展区域的潜力,有意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寻找新的区域发展路径。2018年,四川省政府提出了“阆苍南一体化协同发展总体战略”,希望推动阆中市、南部县、苍溪县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阆中市由南充市代管,苍溪县隶属于广元市,南部县隶属于南充市,三县(市)位于两地级市之中。因此,这一合作也是对行政区划的突破。目前,阆苍南一体化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设在阆中市。笔者认为,阆苍南区域的划定及领导小组设置地点的选择是有历史根据的,从历史沿革地理的视角来看,苍溪、南部两县正是历史上以阆中为治所的统县政区管辖的最为稳定的两个县级单位。苍溪县隶属于以阆中为治所的统县政区时间为1447年,南部县为1354年;同时,阆中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在历史上已有许多先例。

除了正在推行的“阆苍南一体化”计划外,笔者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发挥阆中价值——在阆中成立“旅游特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突出成都、重庆两中心城市的协同引领作用。该文件不仅给成都、重庆两城的发展提出要求,也为周边县市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各县市需进一步互联互通,加强区域协作。阆中是“千年古县”,有“世界钓鱼城”等多个精品景点,旅游产业发达。随着机场、公路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阆中定将成为川北旅游发展的新高地。因此,四川省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阆中的历史价值和区位优势,成立以阆中为中心的“旅游特区”。这不仅是阆中区域中心地位价值的又一次展现,也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注释:

1. 参见王德权:《从“汉县”到“唐县”——三至八世纪河北县治体系变动的考察》,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5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61-217页;陈庆江:《明代云南政区治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成一农:《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方法的反思》,《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27卷第1辑;李大海:《近代靖边县治迁徙再研究——陕北沿边地方政区治所与城址选择关系的个案讨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27卷第2辑;段伟,李幸:《明清时期水患对苏北政区治所迁移的影响》,《国学学刊》2017年第3期;等等。

2. 参见许鹏:《清代政区治所迁徙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1卷第2辑;李新贵,王亚勇:《清代化平川厅厅治溯源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26卷第3辑;王德权:《汉唐间州郡治所的选择:以河北地区为例》,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015年第43期;等等。

3. 沈约《宋书·州郡志》中记载为“今县六”,但文中实际记载的县为五,中华书局校对人员认同清人孙虨《宋书考论》结果,“南齐志七县,有汉昌、宋寿,此盖阙汉昌”。其认为县应该当有六。但《宋书考论》为清人考证结果,不足为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李寿时有群獠十余万从南越入蜀,散居山谷,此地遂为獠所有,同上。宋置归化、水北二县”。由此可以看出,成汉后汉昌县曾短暂被占据,刘宋时期则在汉昌县基础上设置了归化、水北二县。因此,刘宋时已经不存在汉昌县。

参考文献:

[1] 常璩.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任乃强,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7.

[2] 班固.汉书[M].顏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王元钓.张家山汉墓残简缀合五例[EB/OL].(2011-03-24)[2021-10-18].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441.

[4] 司马彪.续汉书[M].刘昭,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5]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卷一[M].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乐史.太平寰宇记[M].王文楚,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 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0]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 祝穆.方舆胜览[M].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

[14] 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5] 岳永武,郑钟灵,等.民国阆中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51册).成都:巴蜀书社,2017.

[16] 应金华,樊丙庚.四川历史文化名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7]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18] 周振鹤,李晓杰,张莉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19] 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0]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1]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2] 邹逸麟,等.清史·地理志,待刊.

[23] 黎学锦,徐双桂,等.道光保宁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51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

[24] 王存.元丰九域志[M].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5] 许鹏.清代政区治所迁徙的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21(02):116-131.

[26] 赵国贵.阆中市经济发展战略设想[J].探索,1991(03):56-58.

猜你喜欢
阆中行政区划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擦亮阆中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
市制回调:行政区划改革的弹性因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一保定”的融合发展思路
突破行政区划羁绊 加快哈尔滨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