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简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山市桂山中学(以下简称“桂山中学”)学生学习地理的观察研究,剖析了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激发学生内部动力,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共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等策略实现高中地理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引言
中山市桂山中学在2014年9月搬入新校区,随着教学条件改善,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此情况下,生源质量难免受到影响,学习困难人数有所增多。由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结构复杂,抽象性不易理解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地理学困生群体相对较大。所谓地理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身体方面发育正常,但是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表现为地理基础薄弱,读图和地理知识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较低,能力、知识目标未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桂山中学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长期观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对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1.自身原因——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自身原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等方面,学生个体差异性最大。这些因素对学习影响最为直接和重要,在地理学困生身上集中表现为:
(1)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学生认为,地理难学,成绩一直上不去。这与学生缺乏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有很大关系。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地理出现很大的不适应的情况。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甚至比数学、物理等学科都难学。从学生交给教师的周记内容反映出该情况:
“高中地理到底该怎么学啊?太难了吧! 我都没及格过,马上要考试了,还是一窍不通,而且一点兴趣也没有,怎么办啊?”
——高一(2)班 黄**
“高中地理怎么这么难学,完全听不懂地理老师在说什么?图我又不会看。历史就挺好学的”
——高一(15)班 赵**
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存在“地理是副科”的思想,对地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有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便认定自己将来是学理科的,认为只要过学业水平测试就可以,花太多时间学地理是浪费。对以上学生来说,已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机,久而久之便成为地理学困生。
(2)缺乏勤奋刻苦的意志力
顽强的意志力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如逆水行舟,勤奋努力方能不断前进。紧张的高中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失败是很正常的,比如,考试成绩起伏、地理科目成绩难以提高等。由于现代学生部分是独生子女,加之珠三角一带经济发达,学生家境优越,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导致部分学生怕苦怕累,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学习上存在畏难的情绪;做题只拣简单的做,学习懒散,经常抄作业或缺交作业。这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迎接而上、战胜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力,因此无法搞好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
(3)学习态度不端正
我们经常会发现,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在上课讲话、搞小动作、不记笔记、打瞌睡、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随心所欲,写字潦草,丢三落四,直接超答案;有些学生对教师精心批阅的作业,下发后不能认真检查教师批注的内容和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导致同样的错误或问题反复出现。这都反映了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消极、被动。
2.学校因素——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弊端的影响
(1)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在高考指挥棒下,部分学校仍未走出“应试教育”老路,衡量学生好坏只认分数。在这样教育观念影响下,学校教学把应试技巧培养放在首位,大搞题海战术,教师课堂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部分学生淹没在题海中而产生了厭学情绪,逐渐沦为学困生。
(2)教师不良教育方式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困生,严厉有余,耐心不足,动则对他们停课处理,言语伤及学生自尊心,甚至体罚打骂学生,师生间就会因为缺乏平等、尊重及信任而产生对立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导致学生厌倦和反感地理学习。当学生关闭了学习地理的大门,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学困生也由此产生。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延续初中阶段重记忆、轻理解,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等地理学习方法,这部分学生往往又有课前不做预习、上课不做笔记、课后抄作业、错题不改正,学习不主动、不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等不良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然难以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的要求。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指导有关。
3.家庭影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父母离异或者是家庭关系不和睦导致学生无心学习。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的婚姻与家庭观念发生巨变,离婚率逐渐增高。笔者所在学校同样存在不少单亲家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安全感,存在自卑、不自信、心理失衡、逆反心理较强等问题。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偏差。部分家长受个人教育程度、人生境遇所限,受社会风气影响,经常给学生灌输“读书无用论”,或者一直忙于工作,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父母也帮不上忙,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寄予过高的期望,导致学生压力过大。种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滋生出学困生。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
1.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要改变学困生意志力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等自身问题,必然的途径是由内入手,即是从学生内心施加积极影响。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则是要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对其施以正确引导。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的世界,笔者经常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尽量多沟通交流,与学生谈一些体育运动、电脑网络、各地见闻等,参加一些学生的课外活动,如,一起打球。一段时间后,师生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时,学生往往会主动地谈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笔者便给学生分析要害,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下,学生逐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信心、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当学生的内在动力得意激发,学困生转化就可以事半功倍了,下一步则是在学校教学层面导之以科学合理方法。
2.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除了学困生自身因素外,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样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学校缺乏对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指导又加剧了其学习困难程度。因此,学校层面应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策略。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地理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等方法增加地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有意创造条件让学困生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提问或解题思路讲解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策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学困生通过努力达到提高成绩的目标,从而巩固和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得以稳定、持久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上课做笔记、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针对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告诉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注意:重视地理概念消化和理解;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地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及时归纳总结,每章节学完后应画出知识结构图;要重视地图在学习中的运用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学困生转化一个关键。
3.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氛围和谐与否,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甚至家长的言行都会对学生学习状态产生影响。在对待学困生转化问题上,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向家长传达正确教育理念,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和配合。首先,家长应对学生的学习多加关注和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其次,家长要改变陈旧教育观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管教应该宽松得宜,对他们的期望应该契合实际,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在学生成长路上应多给予鼓励。再者,家长应当摒弃不当的言行,不要过分溺爱学生,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迎难而上等品质。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困生轉化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肖秋华.地理教学中如何摆脱“学困生”的学习困境[J].新余学院学报,2012,17(5):153-154.
[2]李荣.循循善诱 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
[3]王翔鹰.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