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颖 崔胜杰
宫灯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外形華丽,饱含皇家气韵。一盏彰显富贵奢华的宫灯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本期,知力记者专访北京宫灯非遗第四代传承人翟玉良,听他讲述宫灯中的科学奥秘。
翟玉良在雕刻花牙子
宫灯中的元素之一:花牙子(供图/唐宽玉)
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照明用的灯。宫灯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2008年,北京灯彩(包括宫灯和彩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一盏宫灯的制作需要100多块木料,要想将木料打造成一个造型,需要历经100多道工序。从备料到宫灯制作完成,甚至要花费数月时间,可谓慢工出细活。
北京宫灯以放置蜡烛的主体框架为中心。灯架材料为红木、檀木、花梨木、色木一类的贵重木材。利用榫卯结构将主框架和扇框的各构件连接起来,无须其他连接件便能组装。
除了榫卯结构的运用,两块平行小木板之间还会用到猪皮膘进行黏合。翟玉良说,过去没有乳胶,所以都是用猪皮膘黏合木头。具体做法是,在一个罐子里装上猪皮膘,再将罐子放进装水的容器中,烧水煮沸至猪皮膘成稀稠状,这时候的猪皮膘就可以作为胶水使用了。这样粘起来的木头非常牢固。即便是木料摔碎了,黏合处也不会断裂。
宫灯的窗扇一般为纱窗或者玻璃,窗扇上的绘画是一盏富有艺术性的宫灯的点睛之笔。窗扇上的绘画看起来跟普通的国画差不多,可在玻璃上却要反着画。这种反画,反的是顺序。玻璃不像宣纸,不能洇、不能渲染。所以做宫灯的手艺人不仅要精通木工,还要熟悉绘画。
宫灯毛笔架(供图/唐宽玉)
制作好前两步的框架和带有绘画的窗扇,再配上中国结或者流苏吊坠,宫灯基本就算完成了。
北京宫灯造型对称,整体均衡,局部形式富于变化,各个线条的比例关系又增强了层次感和韵律感,体现出古典美学特征。以北京宫灯最为经典的款式六方双层宫灯为例,它有6个面,分为上宽、下窄的两层。其中上层为灯帽,下层为灯身。其整体形态可概括成 T 形,六方双层宫灯中上层部分有 a 和 b 两组构件,它们的尺寸刚好可以构成两个等边三角形(见下图)。
六方双层宫灯的造型和比例示意图
宫灯制作中“活”的东西比较多,比如造型上可以做成三方的、四方的,一层的、两层的,甚至是球形的。宫灯技艺里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但不管宫灯外形和设计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它传承千年的文化内涵。
一盏看似普通的北京宫灯,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千年以来的沉淀。按翟玉良的说法,几十年来做宫灯的师傅们“凭手艺吃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是个再平凡不过的营生。就在那单纯朴实的年代里,正因为他们对种种细节的专注,废寝忘食的钻研,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才让严谨又多变的宫灯艺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