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思考

2021-11-05 13:23关越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27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关越(1988— ),男,满族,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小企业融资、普惠金融、债券发行。

摘 要: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中比较重要的融资工具,其债券的种类比较多样,市场县城债券发行主体类型和信用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在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分类、资金流向等方面与国际债券发行有比较大的差异,将官我国绿色金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对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银行机构;绿色金融;债券;标准体系;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带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天然的财富,但是当前资源的利用率也正在下降[1]。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环境,“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的概念被提出来了。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也激增,甚至跃居全球前列。我国绿色金融已经进入了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深入思考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相关问题,将会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实现高质量的发展[2]。本研究从绿色债券的相关概述开始,分析了绿色债券在国内的发行类型、发展现状,并详细说明了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了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证券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对未来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绿色债券的概述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额主要的融资工具,主要是由国际性银行、相关政府部门、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绿色证券具有特殊的用途,与普通债权对比,绿色债券有更强的针对性,其募集的资金主要运用于绿色产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绿色债券的发行变化都比较明。现阶段的绿色债券中,依然以金融债为发行的主体,绿色金融债券是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的核心类型,具有清洁、绿色、长期限的突出优势,绿色金融证券的快速发展经有流域完善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帮助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地成長。由于发行方的信用度比较高,如政府、大型跨国公司等,绿色证券的票面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绿色证券受到政府的支持,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和保障。绿色债券的发行期能够符合长期性资金的需求,提高人们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度。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绿色债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绿色债券的运营成本明显优于商业信贷模式。绿色金融在支持节能减排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产生环境效益,而且还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的投资项目。绿色金融也间接地减少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绿色债券的国内发行类型

绿色债券的种类比较丰富,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我国市场上的绿色债券大多是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为发行主体,主要有几种国内发行类型。

(一)绿色金融债

金融机构发行出的绿色金融债券,主要用于投资绿色项目。在2015年与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别发布公告,推出了绿色金融券,绿色债票面利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募集到的资金基本都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中。2016年上海欧东发展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评级机构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其债券期限为3-5年,主体评级为AAA,截止到2018年,浦东银行投放总金额达人民币605.39亿元,在浦发银行说明书中提供了光伏并网、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5]。

(二)绿色公司债

由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地位的绿色公司发行的绿色公司债,主要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受到受证监会监管,在交易所交易。在2016、2017年三峡集团发布了绿色债券,债券类型为公司债,上市场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评级单位是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2017年01号和02号全部用于乌东德电站建设。三峡集团绿色公司债券披露的信息比较全面,但是其在公司业务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重点关注。

(三)绿色企业债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发行并监管的绿色企业债,其主要服务于相关的绿色产业,2016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首期绿色企业债,这种债券票面利率比较低,审批周期比较短,投资者普遍认可该绿色企业债的发行与路演过程,募集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扩大产能。2016年、2017年北京汽车绿色企业债券上市场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债券种类为企业债,债券期限为7年,评级机构分别是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AAA。北京汽车绿色企业债券资金投向的披露是比较完善的,在绿色债券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并没有明确在募资书中说明其中影响因素,没有做出风险提示[6]。

三、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增长比较迅速,银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能直接提升绿色信贷供给,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还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中,使绿色产业的发展初见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足[7]。当前不同的监管部门对相同的绿色产业或者项目有着不同的鉴定标准,绿色信贷标准与绿色债券标准在分类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又导致不同类型的绿色债券标准之间也缺乏合理的衔接。金融机构在发放特定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时,往往出现资产池无法相对应的情况,进而阻碍了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绿色债券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成本优势,成本是金融机构发行债券中必须要考核的重要因素。绿色金融债券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需要支付承销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相关服务费用,增加了成本,进一步导致发行方的内生动力不足。绿色金融债券第三方认证存在不足,当前第三方认证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绿色金融证券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本土绿色证券认证机构良莠不齐,力量相对薄弱,与发行人、承销商之间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出具的认证报告或多或少存在道德问题[8]。绿色金融债券在认证的内容上具有明显的不足,在实际的时间总,我国目前的认证往往限于合规认证。相关研究认为,金融债仍然还是当前发债的主要类型,其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单笔金额数目大,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非金融债的发行总额也比较大,主要包括公司、企业、融资工具,尤其是绿色交通类占到了重要的一部分。绿色债券的主要表现为公开发行,在发行数量上仍然在小幅度地上升。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