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耀辉 付 航 蒋 帅 苗豫东 贺睿博 胡建平 王 伟 赵要军
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关键要素[1]。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均已开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自2014年启动该项目以来,历经5年累计建设县级临床重点专科95个,对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队伍建设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专科在人才引进、进修和培训,以及职称变化上的差异,从宏观角度评估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为科学评估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实施牵头单位河南省医学会设计制定了《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效果评价表》,对2014-2018年5批共计95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调查表回收率为100%。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包括人才引进情况、进修和培训情况,以及职称变化情况。
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共包括神经内科、普通外科、妇科、感染科等19个专科类别。本研究将95个重点专科分为内科(38个)、外科(26个)、妇产科(9个)、儿科(13个)和其他(9个)进行分析,其中,“其他”包括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眼科。本研究选择的指标包括引进本科、硕士及以上人数,前往国家、省级和市级医院进修人数,培训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人数,以及增加的副高级和高级职称人数。本研究通过Excel,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专科平均值,对重点专科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共引进本科461人,硕士及以上88人,平均每个专科引进本科4.84人、硕士及以上0.93人。儿科引进人才以本科毕业生为主,每个儿科平均引进本科7.15人,而引进硕士及以上仅为0.54人。属于外科的重点专科平均每专科引进本科人数仅为2.96人。详见表1。
表1 2014-2018年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人才引进情况
在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均每专科前往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医院进修的人数分别为0.85人、3.18人和0.55人。前往省级医院进修的儿科医生较多,每专科达4.62人。在接受下级医疗机构人员进修方面,平均每专科培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数分别为10.88人和7.47人,培训专科以内科科室为主,内科类别的重点专科平均每专科接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修的人数分别达到了14.29人和10.79人。详见表2。
表2 2014-2018年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人员进修和培训情况
通过实施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平均每专科副高级职称人数增加1.14人,高级职称人数增加0.44人。其中,妇产科中平均每专科增加副高职称2.11人,增加最为明显。
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进基层卫生才的引进,该项目平均为每个专科引进4.84个本科毕业生和0.93个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但从专科类别来看,外科科室人才引入数量较少。外科医生引进数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县级医院的手术量和种类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基础条件支撑,导致外科医生到基层执业的意愿较低。由于受待遇、编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招人难”一直以来是县级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3]。因此,县级公立医院应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结合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人才引进长效工作机制,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业发展、职称评定和管理使用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此外,县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的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好分级诊疗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政策,改善医院外科科室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水平,提高外科岗位吸引力。
表3 2014-2018年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实施以来高级职称人员的变化情况
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生在省级医院进修的人数最多,且多为河南省内医院,平均每个专科的进修人数达3.18人,在国家级和市级进修的人数较少。进修学习是临床医生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河南省的优质医疗资源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进修医院以省内医院为主不利于基层医生水平的提高;二是县级医院派出进修培训的医生往往因为自身职称低,在省级医院进修时只能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操作机会少,服务能力很难获得实质性提高[5]。医院应多选派骨干人员前往省外著名医院进修学习,设置考核制度和激励力措施,提升进修学习质量,进而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来自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多在县级医院内科科室接受培训,这与其“医卫结合”的功能定位紧密相关[6],内分泌科、心内科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满足基层卫生人员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工作需求,县级医院应进一步完善以内科为核心的培训模式。
医院高级职称人才增加较少,平均每专科增加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不足2人,其中妇产科在高级职称人才培养上相对较好,平均每专科增加2.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不仅是各临床专科建设的骨干力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专科人才与技术的发展[7]。当前,县级医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医生流失较为严重,人员层次趋于低端化,人才职称结构亟待优化[8]。河南省应将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与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相结合,着力加强高级职称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各项福利、奖金、薪酬待遇要予以保障。此外,在县级医院职称评定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性倾斜,在高级职称评定中,适当降低科研成果的权重,结合“大病不出县”的政策要求,可以将为县域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关键指标[9]。
为解决儿科人才短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重点加强了儿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平均每个专科引进7.69人、派出进修5.08人,在一级诊疗科目中均为最高。在我国儿科医疗资源整体不足的现状下,应持续改善儿科人才队伍建设,为其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机会,加强儿科高级职称人才的培养,发挥儿科骨干和带头人的示范效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对2019年全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评估中发现,相比于其他专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传染科的设置率较低[10]。此外,我国县级医院眼科的整体能力也有待提高,基本手术开展情况较差[11]。因此,应从专科均衡发展的整体规划出发,加强重症医学科、传染科、眼科等薄弱专科的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员进修培训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加强薄弱专科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