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梅,王永强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江苏 昆山2153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与直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程长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1]。UC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1.6/10万,且发病率逐年增高[2],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风险,甚至发生癌变[3]。目前,临床治疗UC主要采用美沙拉嗪等药物[4]。中医认为,UC多见于脾胃气虚证,治宜补脾健胃、益气和中[5]。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作用[6]。本研究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及D-二聚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肛肠科就诊的U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9至65岁,平均(47.33±8.52)岁;病程8个月至20年,平均(9.04±3.24)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6.50±7.87)岁;病程6个月至20年,平均(8.81±2.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7]中UC诊断标准且辨证为脾胃气虚型[8]者;3)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排除:1)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感染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患者;2)伴有肠穿孔、肠梗阻、直肠腺癌、中毒性结肠扩张、局部狭窄等疾病患者;3)UC缓解期患者;4)伴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者;5)精神障碍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东盛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11,规格:0.25 g/片)和每次0.5 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药物组成:人参20 g,白术15 g,薏苡仁20 g,山药20 g,茯苓20 g、莲子肉15 g,扁豆15 g,桔梗15 g,砂仁15 g,炙甘草15 g,大枣10 g。水煎分服,每日1剂,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9]显效: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每日排便次数不多于2次,粪便中无红细胞、白细胞。有效: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粪便中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小于10个/HP,每日排便2~4次,大便成形。无效: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大便常规检查无改善。
1.5.2 血清指标1)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测定血清IL-17、IL-23、TNF-α、ESR、PLT及D-二聚体水平;2)采用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苏州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测定ESR、PLT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清IL-17、IL-23及TNF-α水平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比较(±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 血清ESR、PLT及D-二聚体水平ESR、PLT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R、PLT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R、PLT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3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32/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10-12]。美沙拉嗪是一种新型的5-氨基水杨酸抑制剂,通过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抗体形成、白三烯与前列腺素样物质、清除氧自由基等来发挥抑制黏膜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作用,然而长期服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3]。中医认为,UC属“泄泻”“五更泄”范畴,是由于外感六淫疫毒,内伤饮食七情,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浊清相混,压迫大肠,生湿热,气血阻滞,血败肉腐,内溃成疡,脾胃虚弱为本,故治疗应以补脾健胃、益气和中为宜[14-15]。参苓白术散中人参补脾胃之气;白术健脾燥湿、益气补虚;山药健脾补胃;薏苡仁健脾利湿;莲子肉涩肠止泻、补脾健胃;茯苓健脾助运、利水渗湿;扁豆化湿健脾;桔梗通利水道、宣开肺气;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炙甘草益气和中;大枣补益脾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这可能是由于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IL-23、TNF-α、D-二聚体水平及ESR、PL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提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结肠黏膜的炎症损伤程度,进而缓解患者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18]。D-二聚体是一种特异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UC患者体内随着病情的进展,其血清含量迅速增长[19]。有文献[20]报道,UC患者体内ESR和PLT都明显增高,参与肠黏膜溃疡、糜烂的发展。研究表明,健脾益气的中药能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21]。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临床疗效显著,且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ESR、PLT及D-二聚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