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水平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分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阐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解析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最后提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0-0079-06
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也是国家实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战略不可缺少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成长事关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然而,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内驱力不足、思想意识淡薄、职业认同感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政策、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由此可见,各级部门和青年教师自身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根本保障。
一、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育德能力和专业能力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基本要求的两大范畴。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育德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的能力,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基本道理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将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育德能力与专业能力对教师而言缺一不可,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最基本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勤练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1]。
1.教学设计能力是先决条件
教师在每次授课前需要对学生做学情分析、明确授课内容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并设计好教学各环节(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前设计好教学方案。
2.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是根本保障
如今,一般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的班级学生人数都在二十人以上,教师课前、课堂、课后都需要对这些学生做好组织与管理工作,如组织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合理分组、顺利完成实操任务等。教师教学设计方案里设计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如设计好的教学引入内容、课堂提问内容、课后线上交流互动内容等。即使有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不具备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能力,就如同“水中花,镜中月”,无法落地。
3.课堂教学能力是必备因素
课堂教学是育人与育才的主渠道、主战场。相比课前与课后,课堂是核心。当教师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综合各项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可以是线上直播授课,也可以是线下面对面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教态、教学特色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高职院校青年“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当前,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就必然要求教师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要能指导学生实践,满足培养学生将来工作岗位上的职业能力与素养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验实训场所或者校外实训基地進行示范性操作,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实操任务的一种能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等更高的教学能力。
1.教学反思能力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一种自我反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教师只有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得以改进。教学反思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速度。青年教师越会教学反思,就越能查漏补缺,越能扬长避短,从而在教学能力上日就月将。
2.教学研究能力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教学研究是指教师要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教学心得,对教学过程中或者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在深入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手段、策略等。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是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实现从“教书匠”向“教学名师”的转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
3.教学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显著特征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敢闯会创,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简单来说,教学创新能力包括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教法、超前的思维、大胆的实践等方面。
(五)“以德立学,以身施教”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当有以下两个特征时,说明他的教学能力已经趋于成熟。其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青年教师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将教师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其二,“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身教”更胜于“言传”,青年教师以身作则,用自身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二、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了某省15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及外部因素。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1份,其中有效问卷259份。经SPSS数据分析可知,80.3%的青年教师认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91.2%的青年教师认为授课任务繁重,70.9%的青年教师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的问题,76%的青年教师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提供的培训内容单一,52.6%的青年教师表示不喜欢培训内容,存在被学校强迫参加培训的现象,67.1%的青年教师认为社会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高,48.4%的青年教师自身对职业认同感不高,61%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缺乏针对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机制,78%的青年教师认为缺少企业实践的机会或是没有合适的实践岗位,32%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只看重其教学成果,却忽视了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12.2%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师中心地位不凸显。
(一)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因素
1.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青年教师来源于应届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他们都是从“一个校门”毕业后直接入职到“另一个校门”,缺少专业实践环节,对所教授专业需要的实践技能掌握不多。以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青年教师大多是本科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汽车理论知识,进行汽车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对汽車结构进行仿真与优化,较少涉及汽车拆装与检测的内容,而他们在入职后的专业教学中,却需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汽车相关总成的拆装与检修。
2.教学任务重,心理压力大
青年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有的周课时达到了20学时以上,有的除了日常授课之外,还兼有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秘书、实训管理员等工作,有的还面临较为沉重的科研任务。部分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适应期,还未完成角色转变。有的青年教师因从教和工作时间都不长,既缺乏教学经验又缺乏与人相处、协调工作的经验,这些最终都导致了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大。
3.职业认同度较低,专业发展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职业教育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不高,这些都导致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较低。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不高,再加上自身读书阶段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较少涉及职业技能与素养等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因为无法入职本科院校或者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才进入到高职院校工作,这些因素最终导致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二)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
1.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
培训内容不结合实际情况。当前,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大多数是从上到下强制性的安排,部分青年教师无法选择自己喜爱或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内容。此外,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培训内容雷同性较高。培训制度的执行力不高,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教师定期下厂实践制度,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青年教师的下厂实践锻炼形式化、走过场。培训内容没有形成体系,有些高职院校缺少岗前培训,有些高职院校的在职培训与入职培训内容完全重复或是完全不对应。
2.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制定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优评先政策,教育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出台的政策也不多,教师所能获得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与其自身职称高低有一定的关系,青年教师大多数职称不高,最终就引起了“马太效应”,导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之路不畅。有时在评优评先、岗位聘任等评审中还存在着不公平公正现象,青年教师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最终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其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进一步受阻。
3.企业不能为青年教师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其一,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少校企合作单位和基地;其二,企业讲究生产效率,相对青睐于招收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对于缺乏实践技能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太愿意接收;其三,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走向教师工作岗位的,缺少与企业的联系,无法找到与自己所教授专业关联度高的实践企业或实践岗位。这些因素导致青年教师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其自身也缺乏下企业实践的动力。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受阻。
4.“教学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地位皆不突出
其一,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用于科学技术研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教学中心地位不突出,或者没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2];其二,少数高职院校存在行政人员偏多,一线教学人员偏少的现象,行政权力泛化,学术问题未得到正确对待,一线教师的合理诉求得不到重视,教师中心地位不凸显,最终导致部门青年教师不专心教学工作,绞尽脑汁转向行政岗位;其三,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更新速度较慢,日常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在这种校园环境下,其自身的教学理念与能力提升受到很大阻碍。
5.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部分高职院校仅仅通过青年教师是否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是否建设有省级以上课程,是否编著有省级以上重点教材,是否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来衡量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忽视了青年教师大多从教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资源有限等限定因素,不注重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性培养机制,如没有形成“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等,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这一现实因素,仅仅求取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对其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性指导和培养,最终导致青年教师既没有获得有效培养,又因为没有成果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斗志。
6.生源多样化,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等因素加大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多样化,有高考招生、提前单招、对口单招、注册入学、3+3培养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这让青年教师备课、课堂授课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最大化地分层施教,将统筹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统一。此外,当今社会进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学生对原有的课堂模式不感兴趣,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紧跟技术潮流,把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才能满足“教学现代化”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需要“系统化、定制化、专业化”
1.系统化
针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内容单一、不连贯等问题,建议将培训内容系统化,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几个层面将项目内容划分。此外,培训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所有培训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系统化。
2.定制化
不同青年教师的能力特点不同,现有很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是由上往下安排的,带有强制性,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效果大大降低。如果培训内容实现定制化,通过教育管理部门或者学校的培训系统网站,青年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時间,从而在合理的时间参加培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3.专业化
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教授的专业各不相同,有工科专业、理科专业、经管法类专业、文史哲类专业、医学类专业、农学类专业、艺术学类专业等,但是很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内容却是雷同的,而且专业化程度不高,这就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在专业方向教学能力提高上受阻。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开设尽可能多地针对不同学科门类的培训,优化相近的培训项目。以汽修专业青年教师为例,可针对他们开设工科教学能力提高专题培训、工程伦理专题教学培训、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专题培训、拆装与维修实践技能提升专题培训、新能源汽车课程专题培训、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专题培训等。
(二)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与成果并重
1.多举措并进,关爱青年教师成长与教学能力发展
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教时间并不长,有的还处于环境适应期,学校的各级领导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为此,应充分发挥各校“关工委”的作用,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教学上的困惑及教学能力提升时遇到的困难。各高职院校应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依据青年教师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个性、特长等因素帮助青年教师做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定近期、短期、中长期、远景等目标。
2.注重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性帮助和考核
可由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学督导组成“导师团”,设定“导师制度”,让导师团成员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从而时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导师团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由导师团成员将自身的教学改革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可以跨学科、跨专业组建“专业互补、内容关联、技能协调”的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在团队内开展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一个良好的教学创新团队能不断地激发青年教师的斗志,通过团队协作还能促进每位团队成员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让青年教师找到归属感。为青年教师制定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机制,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备课质量提升了,备课速度加快了,或是课堂组织能力加强了,课堂实施能力增强了,或是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与能力了,可以进行一定的教学研究与创新了”等这些特征和现象时,都应该进行嘉奖,重视青年教师成长与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3.“以赛促教,以建促教,以改促教”
以教学比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多种手段磨练青年教师意志力,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以赛促教”,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微课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创融合教学大赛等多种比赛,促进青年教师学习教学方案如何设计、课程标准如何制定、课堂教学如何组织与实施、教学特色如何创新与发展、课堂授课如何起承转合,同时在备赛过程中磨练青年教师不畏困难、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等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以建促教”,让青年教师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来最大化地熟悉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一门课程的建设需要一名教师对该课程内容完全掌握,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到素养目标,从建设课程所需的学生学习手册、课件、课堂互动话题、任务工单到视频、微课,全方位无死角涵盖了课程所有内容,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 [3]。“以改促建”,通过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申报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如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在课题的申报与研究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以身施教能力等。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1.实践教学能力对于青年教师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应朝着青年教师百分之百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目标而努力。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很高的职业技能与素养,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如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数是研究生毕业,在读书期间主要是理论研究与设计研发,有关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锻炼较少,实践教学能力就成了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瓶颈,而专业实践能力往往是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十分重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所迫切需要的。
2.選派青年教师下厂实践,加强对其实践内容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
高职院校应每年分批次地派遣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实践锻炼,鼓励他们深入企业基层,贴近一线工作岗位,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且提高下厂实践的过程性考核要求,如实践期间需收集教学案例,编写校企“双元”合作新形态教材,承担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实践期满后,还应参加企业实践考核答辩会,提交实践心得、横向课题结题报告、行业或企业调研报告,开设一次实践教学公开课,从而加大对青年教师下厂实践的结果性考核要求,以求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制定激励制度,注重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
1.制定激励制度,奖优评先
其一,高职院校应设立青年教师教学奖励专项基金。对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课程建设立项、教材编写立项、社会实践取得成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等给予额外的经济奖励,对“导师团”成员付出的劳动给予一定的报酬。其二,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存。可以探究开展教学荣誉制度,对获得教学类成就的青年教师,可颁发荣誉证书,在校内外进行广泛的宣传,号召其他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这些青年教师的知名度,在年度考核中给予他们教学考核优秀,认定他们为青年教师群体中的“优秀者,先进者,开拓者”。
2.注重公平公正
消除一些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对青年教师不公的现象。各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由校领导、教务部门领导、科研部门领导、二级学院(部)领导组成的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充分保障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优绩优酬,合理提高青年教师薪资待遇水平。
3.尊师重教,以教师和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社会各界应正确看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政府部门到学校层面都应该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环境,充分尊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增强职业优越感。部分高职院校应正视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提供“土壤和养分”。
4.应对生源多样化的挑战,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氛围
高职院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部门,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氛围。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学管理柔性制度。
(五)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仅仅靠社会、政府、学校层面的外部因素约束和激励是远远不够的,青年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自己所教授专业的发展方向、路径和现实意义,多方面激发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内生动力和强烈意识,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努力钻研本专业理论知识,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其二,主动实践教学理论,验证教学方法和效果,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其三,主动与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老教师沟通,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其四,积极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经常互动交流,召开研讨会,在教学过程中互相磨课、听课,评课,提意见,想办法,着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其五,主动开展本专业的教学研究,申报教学研究课题,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创新能力;其六,主动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在学校支持下寻找合适的实践锻炼岗位,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并针对所实践企业和岗位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适,朱慧娟,潘慧.教学相长,见微知著——微课教学初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8(1):7-9.
[2]李鸿.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动力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83-86,96.
[3]魏言春,丁红燕,刘爱辉.产出驱动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师资发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54):93-95.
(责任编辑:刘东菊)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Lei
(Chang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Jiangsu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oseteaching ability level is related to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etail, secondly, it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finally, it is given that five practical path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