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联合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与分期ERCP+LC手术疗效比较

2021-11-04 07:13胡刚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胡刚峰, 黄 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上海 202150)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但创伤大、恢复慢。胆道外科进入微创时代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 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被认可[2-4]。随着EST技术的快速发展,ERCP可部分取代LCBDE成为首选微创治疗术式。对于ERCP+择期LC,和LC联合一期ERCP,究竟哪种治疗方法更佳,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比较分析LC联合一期ERCP与ERCP+择期LC两种术式的临床数据,探讨LC联合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91例病人,分为两组。LC联合一期ERCP取石(研究组)98例,男45例,女53例,平均年龄(49.5±15.8)岁。ERCP取石+择期LC(对照组)93例,男43例,女50例,平均年龄(50.3±13.6)岁。

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操作LC和ERCP。病人术前CT、MRCP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结石直径 ≤1.5 cm;体质良好且能耐受手术和麻醉;无心、肺疾病等手术禁忌证;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不包括如下:①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②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感染性休克、肝内胆管结石、胆胰或壶腹部肿瘤;③肝外胆管结石多于5枚;④发生严重LC或ERCP术后并发症而改变手术方案;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

二、手术方式

(一)研究组

病人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下行LC。术毕取俯卧位,行ERCP取石。对十二指肠镜进镜困难病人,更换体位操作。术中应用C臂机透视。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降段并拉直镜身,确认乳头位置,行ERCP取石,经主乳头开口插管至胆管后造影。X线透视检查确认结石数目和位置,了解胆总管有无狭窄。根据结石大小和乳头条件,行EST。切开长度在1.0 cm左右,检查切开部位无出血后,插入取石器械。对直径<1.0 cm的结石直接用取石篮取出,对直径≥1.0 cm的结石先用碎石网篮将结石粉碎,然后分次取出,再次造影确认结石取净。术后常规留置鼻胆管引流。

(二)对照组

病人取俯卧位。在基础镇静下取石方法同研究组。病人常规留置鼻胆管引流。术后1~3 d,无胰腺炎、出血、腹痛等症状发生后实施LC。

三、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包括胰腺炎、胆漏、胆道出血、结石残留。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上腹痛、黄疸)、丙氨酸转氨酶、肝外胆管结石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n(%)]

二、手术和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LC及ERCP手术整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治疗相关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胆漏、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道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两组手术均成功。两组1个月内复查B超或MRCP均无结石残留。

表3 手术并发症[n(%)]

讨 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病的12%~20%,并呈上升趋势[5-8]。开腹切除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不仅切口易感染,恢复周期长,伤口瘢痕明显影响美观,且需较长时间留置T管,造成胆汁流失,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延缓恢复,甚至出现术后T管滑脱、胆漏、胆道感染等可能[9]。近年来,随着LC的广泛开展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关报道日益增多,适应证逐渐扩大,已成为外科微创治疗的热点[10-11]。但LCBDE仍存在很多缺点。如在胆总管不扩张的情况下切开胆总管,留置T管引流,可能发生传统开腹手术一样的并发症,甚至造成远期胆总管狭窄,需多次ERCP胆管扩张及支架扩张,乃至胆肠内引流。

伴随 EST技术的成熟和内镜器械的不断改进,ERCP的治疗功能日益显现。针对肝外胆管结石,ERCP取石成功率非常高,已逐步取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的微创治疗手段。ERCP本身也融入外科领域。典型的例子就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序贯行ERCP和LC,进而形成分期行ERCP联合LC的微创手术方法。此种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少及无需T管引流等优势,特别对有多种合并症的高龄病人,其成功率达90%~95%[12-13]。

鉴于大多数医院ERCP由消化内科医师操作完成,后期需转科由肝胆外科医师切除胆囊,此种模式或多或少受科室操作及技术上内科医师的影响。一次住院、两次手术,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延长手术时间及周期。ERCP术后超过72 h,因鼻胆管留置引起的胆管炎正处于高峰期,肝十二指肠韧带水肿,增加LC的手术难度,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14-16]。病人心理应激反应也较第一次手术明显增强,导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不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同时,ERCP术后的间歇可能增加胆囊结石再次进入胆总管的概率,且大多数病人在无全身麻醉状态下行ERCP,心理压力很大。

尽可能缩短ERCP和LC的间隔时间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17-19]。本研究比较LC联合一期ERCP与ERCP+择期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ERCP+择期LC比较,LC联合一期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以下优势:①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LC联合一期ERCP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ERCP+择期LC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P<0.05),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一次麻醉解决两种手术,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③LC术后即行ERCP能较好检查LC手术有无并发症发生,如胆漏、胆总管损伤等。尤其是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旦出现较小的胆漏,可术中放置胆总管塑料支架,及时治疗,减轻病人痛苦及医师的心理压力。④LC术后即行ERCP,能将LC术中落入胆总管的结石一起取出,有效避免结石残留。⑤LC术中不受胃肠道内气体影响,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⑥麻醉状态下,肠蠕动受到抑制,有利于内镜医师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操作,增加插管和取石的成功率。⑦麻醉状态下仰卧位不增加十二指肠镜进镜及插管的难度,LC术后行ERCP无需更换为传统ERCP的俯卧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LC联合ERCP一期治疗,疗效确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费用,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只要做到术前充分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能,LC联合ERCP一期微创取石是安全可靠的。随着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该术式值得推广。同时,外科医师掌握ERCP技术,能更好把握LC与ERCP的衔接、手术时机的选择,体现LC+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技术的价值。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