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远洋,王 杰,王名彪,吴艳玲
(1.天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贵州 天柱 556605;2.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香菇(Lentinus edodes)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香菇多糖、矿物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等[1],为世界第二大食用菌。贵州食用菌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已跃升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第一梯队[2]。香菇是贵州食用菌产业的主要栽培品种,其中黔东南州为香菇主产区之一。黔东南州森林植被茂密,山地小气候特点明显,夏季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相对较低,湿度较大,为反季节栽培香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贵州省食用菌产业近年发展快,但时间短,85%以上菌种从省外购买,许多外引菌种未进行本地适应性筛选、培育,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影响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贵州偶有农户尝试栽培香菇高温菌株,却因品种不适宜,栽培技术参差不齐,导致无法保证产量[4]。为筛选适宜黔东南地区地栽的香菇品种,从不同地区引进18个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在黔东南州天柱县3个海拔区域进行品种区划试验,筛选适栽香菇品种,为本地区地栽香菇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从5个引种地引进18个中高温型香菇菌株,详见表1。
表1 供试中高温型香菇菌株Tab.1 Tested medium and high temperature strains of Lentinus edodes
菌棒培养料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白砂糖1%,含水量50%~55%,装袋。菌袋规格为15 cm×55 cm,厚0.055mm的聚乙烯筒袋。
1.2.1 装袋、灭菌、接种
采用机械装袋、扎口。每袋装料 1.8 kg~1.9 kg,常压灭菌,100℃连续灭菌18 h~20 h。接种箱接种,单面三穴接种,套外袋。
1.2.2 发菌管理
接种后,菌袋集中于室内发菌。码堆8层~10层,遮阳避光黑厚膜覆盖,待菌丝圈6 cm~8 cm左右进行翻堆,并脱去外袋。以后6 d~8 d翻堆1次。当料温超过28℃时应及时翻堆,将菌棒进行“井”字型码垛,里外侧面均对调,使菌袋均衡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的环境下培养。待转色到80%以上开始转移到试验区地栽[5-9]。在菌丝生育期观察记录不同品种菌丝形态;随机取10棒,每7天测量1次菌丝生长速度,进行数据分析。
1.2.3 出菇管理
1)试验区域
以大拱棚反季节香菇地栽模式为基础,在天柱县域内选择400 m、560 m、820 m三个不同海拔区域开展出菇试验,详见表2。
表2 试验点气温表Tab.2 Experimental place temperature
2)菇棚搭建
香菇地栽采用的出菇大棚为拱形大棚。大棚宽4.5 m~6.0 m,中间一排高柱,竹竿、水泥柱、钢柱均可,柱高 2.0 m~2.7 m,两边两排立柱,高 1.5 m,柱与柱间隔2 m,高低柱之间相距2.2 m~2.5 m,棚上部搭建竹竿,竹竿上覆盖一层塑料膜和一层90%遮阳网。
3)畦床整理
先把杂草、杂物等清理干净,撒上生石灰,灌水入田土,用微耕机翻犁成泥浆状,根据菌袋的规格及菇棚的实际情况进行畦床的整理,预留走道,便于采菇。畦宽一般为120 cm~140 cm,可平行排放2个菌棒,畦与畦之间预留排水沟,排水沟宽30 cm~40 cm,深20 cm~30 cm。按每个小区可摆排150棒,共54个小区,整好畦后,畦面撒上一层生石灰粉。
4)下地栽培
5月6日~10日,选择晴天下地栽培,在整理好的畦床上直接把脱了内袋的菌棒按压到泥土里,菌袋表面留出1/3左右面积裸露,一般根据畦床的宽度平行摆排,每个小区摆排150棒,棒与棒之间留出1 cm~2 cm的缝隙。菌棒排地后,用一层透气透明软薄膜直接覆盖在菌棒上,且薄膜边上用泥巴盖好,不让空气进入,沟内灌水,水面不能没过菌棒。待菌棒出现菇蕾(一般3 d~7 d),掀开薄膜。在畦床上铺喷水袋,早晚各喷水1次(一般早上6点~10点喷水1次,晚上20点~翌日凌晨2点喷水1次),根据温度的不同,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5)采收
按市场销售标准,待子实体长至七成~八成成熟、菌膜初裂、菌盖边缘卷呈扁平球形时进行采收,并记录子实体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10]。每潮菇结束后,继续早晚各喷1次水,15 d左右出下一潮菇。若菌棒局部出现杂菌感染或者烂棒等情况,撒生石灰粉处理。子实体生育期观察记录子实体菌盖直径、厚度,菌柄直径、长度,测定单菇质量、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等相关指标。其生物转化率(Y,%)计算公式为:
式中:m1为食用菌鲜质量(kg);m2为培养料干质量 (kg)。
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见表3。
表3 菌株菌丝生长速度Tab.3 Mycelial growth rate of strains
如表3所示,菌株速生69、香菇212、香菇931、花93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也较浓密。接种到转色最快的是菌株花936、夏香18、武香1号、夏香2号、香菇931,历时60 d。
不同海拔各供试菌株的产量情况及生物转化率见表4。
表4 不同海拔供试菌株产量及生物转化率Tab.4 Yield and biotransformation rate of tested strains at differentaltitudes
(续表 4)
各菌株的子实体农艺性状详见表5。
表5 不同菌株子实体的农艺性状Tab.5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fruitbodies of different strains
如表5所示,18个菌株的子实体基本农艺形状各不相同。17个供试菌株的颜色基本相同,为褐色,只有菌株花936颜色为褐黑色,颜色较深。根据菌盖、菌柄的测量结果显示,菌株花936最好,菌株香菇931、夏香 18、香菇212、238、912-1、912-2、高香1号次之。根据菇形比较,菌株花936菇形太大,菌株速生69、广香2044菇形小,并且容易开盖,其余菌株菇形中等,菌盖厚度适中。
黔东南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300 m~1 000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18℃,最高月平均气温24℃~28℃(7月),相对湿度为78%~84%,具备良好的香菇反季节栽培气候资源条件。香菇菌株是决定香菇品质和产量的内在因素[11],从不同地区引进18个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分别在海拔400 m、560 m、820 m进行反季节地栽试验,比较18个菌株的生长速度、产量以及子实体农艺形状。在海拔820 m,推荐的主栽品种为夏香18;在海拔560 m,推荐主栽品种为238;在海拔400 m,受极温较高影响,所试验菌株生物转化率较低,需进一步进行高温菌株及栽培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