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南部地区利用环境优势四季栽培羊肚菌初探*

2021-11-04 06:23王永元李岩龙徐红霞曹秀文
中国食用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水镇羊肚出菇

王永元,李岩龙,徐红霞,曹秀文**

(1.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 舟曲 746300)

羊肚菌(Morchella spp.)又称羊肚菜、草笠竹、羊蘑、羊肚蘑,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 (Pezizomycetes)盘菌目 (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1]。羊肚菌鲜品和干品均可食用,一般以干品形式流通,制成干品后具有独特的风味,且便于储藏和远距离流通[2]。近年来,由于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鲜菇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各个季节均对羊肚菌鲜品有较大需求。因此,羊肚菌四季栽培对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增加市场供给至关重要。如今,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和栽培规模均取得了较大发展。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为部分菇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其成为食用菌产业中用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了7种羊肚菌品种的人工栽培,分别为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七妹羊肚菌(M.eximia)、头丝羊肚菌(M.exuberans)、欧氏羊肚菌(M.owneri)、Mel-13和Mel-21,其中主要的羊肚菌栽培品种是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3]。主要有林下、大田、温棚等栽培模式,通常在冬季进行栽培种植,春季出菇采收。当前国内能实现四季栽培羊肚菌的周年生产方式还未见报道,因此利用环境优势实现羊肚菌四季栽培具有一定的优势。

甘肃南部地区野生羊肚菌一般在每年4月至6月发生,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依次发生。根据野生羊肚菌发生的规律结合现行的栽培技术,对羊肚菌的四季栽培模式进行了探索。尤其近年来羊肚菌及其功能性产品开发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对羊肚菌鲜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实现羊肚菌四季栽培对满足市场需求有积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梯棱羊肚菌(L-1),保藏在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室。该菌株在甘肃南部不同海拔、不同地区进行试种,均表现出较强的出菇稳定性和抗病性[4]。

1.1.2 试验配方

母种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煮汁)、葡萄糖20 g、琼脂15 g~20 g、麸皮60 g(浸出液),自来水1 000mL,pH自然[4]。原种、栽培种采用全麦培养基[5]:小麦75%、木屑10%、麸皮6%、棉籽壳5%、细土3%、石膏1%,含水量65%,pH 7,拌匀后装入玻璃瓶进行灭菌,在121℃高压灭菌45 min,冷却后备用。立袋所用营养袋采用全麦培养基:小麦20%、木屑40%、麸皮6%、棉籽壳30%、细土3%、石膏1%,含水量65%,pH 7,拌匀后装袋进行灭菌,冷却后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点的选取

在甘肃南部地区选取拱坝河沿线进行四季栽培试验。拱坝河是白龙江支流,发源于沙滩沟与多儿沟交界的花草坡,流经舟曲县武坪、插岗、拱坝和曲告纳等乡镇,在武都两水镇的烟墩沟村注入白龙江。沿线超过100 km路段,海拔从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约950m升高至沙滩林场花草坡2 800m,气候变化明显。利用海拔差异大,气候变化明显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时间的羊肚菌人工栽培,从而实现在不同季节内出菇的尝试。为此,选取了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白龙江林科所沙滩试验站3个区域作为试验栽培点,进行羊肚菌出菇试验。

1.2.2 所选试验点的生境及气候特点

1)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

两水镇依山傍水,北靠秦岭山系的雷岭山,南与舟曲县铁坝乡接壤。海拔3 600 m高耸入云的擂鼓山横贯境西南。两水镇距离武都区城区约12 km,辖区有长江支流白龙江穿流而过,拱坝河流经三墩沟、黄栌坝、烟墩沟三村与白龙江汇合。两水镇平均海拔高度1 108 m,年平均降雨量480 mm,年平均气温14.2℃,全年无霜期245 d[6]。全镇河谷地开阔平坦,土地肥沃,山坡地势陡峻,植被较差。两水羊肚菌基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的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机关大院内(海拔约950 m),采用钢架遮阴大棚,面积为2 000m2[4]。

2)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

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位于舟曲县武坪乡拱坝河旁。实地测量海拔约1 900 m,森林茂密、植被良好,降雨丰富、气候凉爽,多以杂灌林为主。选取栽培地点为坝子村拱坝河旁农田。

3)白龙江林科所沙滩试验站至花草坡一线

白龙江林科所沙滩试验站位于沙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沙滩国家级森林公园隶属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舟曲林业局,地处甘肃南部、岷山北麓的舟曲县武坪乡境内,是甘肃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该园属温带、寒温带高寒湿润气候,植物群落结构完整,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景观独特优美,珍稀野生动物出没频繁。位于东经 104°02′~104°22′,北纬 33°33′~33°46′,属岷山山系,最高海拔 4 356 m,相对高差最大值2 500m。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杜鹃林,林线之上则是高山草甸、裸岩和千年不化的冰雪[7]。沙滩试验站至花草坡一线海拔不断上升,沙滩站海拔2 357 m,小草坡海拔约2 600 m,花草坡海拔则达到2 800m。在沙滩试验站至花草坡一线,除沙滩试验站采用大棚栽培模式及林下、林缘地带栽培模式2种方式进行出菇试验,其余地方采用林下、林缘地带栽培模式进行出菇试验。

1.2.3 栽培模式

采用林下及林源地带仿野生环境出菇试验和大田栽培试验相结合。在中低海拔地方采用大田栽培模式搭建钢架棚及遮阴给水设施;在高海拔地方则采用林下及林源地带仿野生环境出菇试验,创造简单的遮阴条件和保湿条件(部分覆膜)。在高海拔地方则采用林下及林源地带仿野生环境出菇试验时,选取林下或林源地带环境适宜的地块进行播种(一般选取向阳的灌木林或阔叶林),并进行遮阴处理(用枯草、树枝等覆盖),部分林源地带光照强的需做保湿处理,即用黑色薄膜搭建小拱棚进行覆盖营造湿润的环境。春种夏收在白龙江林科所沙滩试验站至花草坡一线开展;夏种秋收栽培试验在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开展;冬种冬收栽培试验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开展;冬种春收模式在3个试验点均进行试验。

1.2.4 出菇试验及数据采集

播种时做高15 cm床面,每平方米播撒菌种0.5袋并覆土2 cm,播种完成后约7 d进行立袋处理[8],定期进行温度、湿度观测。大田栽培模式需进行温度、湿度调控(温度在6℃~18℃,相对空气湿度在65%~85%)[8-10]、补水灌溉等。出菇时观测原基、幼菇、成品菇形成情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种春收模式

冬种春收模式是现在最主流的羊肚菌栽培模式,在3个试验点均采用大田栽培模式进行出菇试验,出菇情况见表1。

表1 冬种春收模式试验情况Tab.1 Test ofwinter cultivation and spring harvestmode

由表1可知,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和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2个试验点均实现出菇。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羊肚菌播种时间在11月中旬以后,出菇时间基本在翌年2月初至4月,实测每平方米产鲜菇约0.225 kg;而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羊肚菌播种时间在10月中旬左右,出菇时间基本在翌年4月初至5月。高海拔地区也适宜冬种春收模式,沙滩试验站采用冬种春收模式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10月初开始播种,次年4月底5月初原基形成,实测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约0.180 kg。同时在沙滩试验站采用冬种春收模式进行了林下及林源地带栽培试验,均实现了出菇,但产量不理想。由于高海拔地区春季气候多变且剧烈,往往造成原基及幼菇大量冻伤、冻死,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因此,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羊肚菌栽培,出菇期应做好棚内防冻措施,以免造成原基、幼菇大量冻伤、冻死。

2.2 春种夏收模式

春种夏收模式主要在高海拔地区试验,由于高海拔地区气温回升较晚、地面解冻在每年4月中旬前后,地面解冻后才能进行栽培试验。春种夏收模式试验情况见表2。

表2 春种夏收模式试验情况Tab.2 Testof spring cultivation and summer harvestmode

由表2可知,白龙江林科所沙滩试验站周边、小草坡及花草坡均进行了林下及林源地带羊肚菌栽培出菇试验,4月中旬开始播种,5月底原基开始形成。由于完全依靠自然环境的作用,虽然能够实现出菇但是产量不理想。后续试验可通过更多的人工干预和技术手段实现高海拔地区羊肚菌春种夏收。

2.3 夏种秋收和冬种冬收栽培模式

夏种秋收模式在舟曲县武坪乡坝子村(中海拔地区)大棚内进行试验,冬种冬收栽培模式在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低海拔地区)羊肚菌栽培试验点大棚内进行试验,情况见表3。

表3 夏种秋收和冬种冬收模式试验情况Tab.3 Test of summer cultivation and autumn harvestmode and winter cultivation-harvestmode

由表3可知,夏种秋收模式在9月初至中旬该地区气候渐渐变凉时进行播种,到10月底至11月初原基开始形成。试验中原基大量形成,发育至幼菇阶段遇到寒流天气造成冻伤、冻死,造成绝收。夏种秋收模式虽可实现,但应在出菇阶段注意防范寒潮和高温极端天气,以实现高产、稳产。

冬种冬收模式主要是在低海拔地区,即利用低海拔地区冬季气温相对稳定,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较适宜等特点进行试验。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羊肚菌栽培试验点,冬季基本不结冰、土壤不结冻,最低温度一般为-4℃,冬季温度较稳定。在两水羊肚菌实验基地大棚10月下旬开始播种,11月底至12月原基开始大量形成,幼菇密度较好,春节前后实现采收。通过给大棚覆膜等保温措施创造适宜的环境促使其出菇,从而实现冬种冬收。

3 讨论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目前已较普遍,但其出菇不稳定、产量不高、病虫害严重、重复性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工作者和菇农。从全国范围看,现在最常用的羊肚菌栽培模式还是“冬种春收”模式,近一半的羊肚菌播种面积未达到理想产量,而且有很多出菇少或者不出菇的情况发生。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羊肚菌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羊肚菌栽培对地温、气温、土壤湿度及空气湿度等环境要求较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产量低甚至绝收;另外,菌种供给厂家质量参差不齐,菌种质量不过关或者菌种退化等原因也造成产量不理想。这些情况也会对菇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其积极性,或造成羊肚菌市场供给不足,影响羊肚菌产业发展[3]。

本次栽培试验虽基本实现出菇,但是产量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羊肚菌栽培技术不成熟、管理粗放以及环境条件不可控等因素。从目前来看,羊肚菌栽培的关键还是羊肚菌栽培的技术和管理层面。尤其在当下消费者对于羊肚菌鲜菇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进行羊肚菌四季栽培模式的探索很有必要。

4 结论

从试验结果中,可确定在甘肃南部拱坝河沿线四季栽培羊肚菌可行,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通过更多的人工干预和技术手段创造适宜的羊肚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是实现羊肚菌四季栽培的关键。虽然本次试验未能真正实现羊肚菌四季栽培的周年生产,但可通过羊肚菌四季栽培模式增加不同时节鲜菇供应时长,对于满足消费者对于鲜菇的需求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羊肚菌要实现四季栽培或工厂化栽培还有很多困难,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相关从业人员持续的研究探索,实现羊肚菌四季栽培甚至工厂化栽培将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水镇羊肚出菇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绝杀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
绝杀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