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途径

2021-11-03 02:09张红武文芳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途径探究思政

张红?武文芳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实践技能的操作型人才,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公共英语在职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也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升高,在职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因此,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学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每个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都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途径探究

【作者简介】张红,武文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当前愈发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升高,其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换句话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未来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而公共英语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公共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英语的结合,也是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思政知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融入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缺乏思政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结合理念。过去在传统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多放在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上,以听、说、读、写等英语学科的核心技能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对词汇、语法以及句式等等板块进行讲解,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历来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固定思路。然而,在当今时代,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文化交流上越来越密切,一些西方思想和价值观也伴随着经济上的交流一起传播向了我国社会,这些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我国的传播与我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突,而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观念成型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如果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不稳定,那么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当前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在教学中忽视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使得思政教育在高职教学中始终难以展开。

2.教材内容缺乏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在对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建设中发现,很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材大多为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或者由国内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所编写的应用教材,无论哪种形式的教材,在内容上都是以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对西方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以及人文社交禮仪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每一章节都涵盖了听、说、读、写还有翻译这五个英语基础板块,其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这些情况仅仅从教学角度上看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以更宏观的社会发展建设为出发点,就能发现当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例如其教材中大量包含了对西方传统节日以及生活习惯的介绍,虽然加深了学生对西方人文知识的了解,但是由于并未涉及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加上初次认识西方文化的新鲜感,就很有可能在思想上误导学生,使其错误地认为西方的价值观与人文常识和生活习惯更加好,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忽视了对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上的能力提升。

二、思政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重要性

1.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收尾阶段,是学生最后接受系统教育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而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等等,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因此思政教育在其中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并且公共英语在学科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人们在对思想意识或者价值观念进行表述时,都离不开对语言形式的使用,因此在这一点上思政教育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有很高的契合度。而在人文性上,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英语教学中也离不开对热点事件的关注,或者对西方一些伟人传记的学习,而这些教学内容在精髓上都和课程思政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2.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前文也提到,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在教材的编写上缺乏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平衡,对于西方文化的描述占据了教材的绝大多数内容,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或者名师佳作的讲解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中很容易误导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崇拜或者向往的心理。而思政教育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未来思政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

1.提高英语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要实现思政教育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所秉持着怎样的教学理念就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整体走向。因此,要想实现思政教育在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的推进,打造一支在思政理念上有深刻认识的教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过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往往在定位上更加偏向于对英语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思政教育只要由思政教师来专门从事即可,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政教育的工作推进上较为迟缓,未来学校方面要提高对思政教学理念的重视,要认识到即使不同专业的教师也要在专业素养上具备一定的共同性,其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不能缺少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切实推进思政工作的开展。

2.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过去在传统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而高职高专教学体系又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导致英语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规划上较为紧张,因此英语教师也面临着“课时安排少、教学任务重”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很多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以完成教学任务,就选择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且更多情况下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缺乏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因此,未来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者开展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而在辩论赛的选题上或者知识竞赛的范围上,则可以选择时政热点为主题,以此加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3.营造有利于开展思政教学的氛围。校园文化作为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校风建设也是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所学校的校风正是对学校全体师生在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的展示,同时校风也对教育环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校风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课堂氛围作为校风建设的基础,两者之间也有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因此在校风的建设工作中融入思政理念,也是推进思政教育内化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策略。

4.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标准,督促教师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对思政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的关键步骤。在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不仅要强调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督促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贯彻,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视野的结合上,在给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加强过程性考核的分量,以实现思政理念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贯彻。

5.在英语教学中开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特色上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职业性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显著特点,其在教学规划中对专业课程也就更加侧重,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类课程,在高职高专的教学规划中所得到的重视相对较少,因此英语教学的课时相对专业课程也较少,使得英语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而第二课堂的开辟不仅能够拓展英语教学的形式,使得英语教学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有利于开展更多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完善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够实现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在开展形式和内容规划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想要参加的活动,例如使用外语演唱革命歌曲,或者以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为主题开展英语演讲比赛。通过在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实现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锻炼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在学科特点上和思政教育有着较高的契合性,教师要认识到思政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思政教育理念的贯彻,为加强针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政治立场的坚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政政治工作研究,2019(7):138-140.

[2]朱毅,陈世润.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32):26-30.

[3]刘霞,刘小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猜你喜欢
途径探究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时期学生党员加强自我管理的途径探究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