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体育课前热身运动的探索

2021-11-03 00:52廖荣誉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探索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廖荣誉

【摘要】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前热身运动,可以唤醒身体的运动机能,避免出现肌肉拉伤以及剧烈运动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冲击等情况。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热身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前积极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及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前热身运动;探索

热身运动又称为准备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密集运动、正式运动之前进行的简单准备运动,让肢体活动开,把身体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为后面的正式运动做好身心准备。热身运动能够增加学生体温和肌肉温度,增加血流量和氧气扩散的速度,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关节软骨的损伤,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课前热身运动的重视度不高,对于热身运动内容的设计也非常粗糙简单,导致学生对于热身运动存在敷衍的态度,使得热身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体育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提高对热身运动的认识,把课前热身运动作为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纳入课程整体设计中来,切实根据教学实际,有科学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设计热身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热身运动中激活身体的运动细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科学选择课前热身运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正式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之前,为了满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主要包括一般热身、静止的肌肉拉伸、专项运动热身和动态的肌肉活动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体育教学的需要,给学生设计恰当的热身活动内容。如果热身运动的选择、设计恰当合理,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会被唤醒,心率会提高,运动热情也会被点燃;反之,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脚踝和手腕扭伤等现象。由此可见,热身运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主题选择和设计热身运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例如,在進行“乒乓球”教学时,需要学生运用胳膊和手腕的力量。因此,在进行课前热身运动时,教师必须着重考虑对学生手臂的热身,也就是对学生手腕、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这几个部位进行热身。教师可以在热身运动中增加手腕转动内容和手臂深度拉伸内容,提高手腕的灵敏度,增强肌肉活性,让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得到充分拉伸和预热。只有设计这些有针对性的热身运动,才能让这几个即将发力的部位进入一种充分准备状态,让学生的身体“热”起来,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运动损伤,为“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身体机能基础。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热身运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科学、有效地设计运动教学内容,不仅要在原有运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要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有益于教学开展的热身运动,让热身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更高的匹配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入趣味性体育运动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首先要关注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趣味化的体育运动游戏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运动知识,充分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好动不好静,特别喜欢游戏活动的身心特点,在热身运动中渗透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品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进行“花样跳绳”教学时,为了训练学生步调的一致性和腿部力量,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热身运动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前热身运动中增加锻炼学生配合协作意识的板鞋竞速活动。板鞋竞速是起源于壮族的古老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传说是明朝时广西壮族瓦氏夫人为了训练士兵步调一致性、锻炼士兵的素质而开创的运动,对于广西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板鞋竞速运动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而且可以训练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穿上板鞋进行跑步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不断探索如何能让步伐更一致、更协调以及加快奔跑速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游戏形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如果教师能在课前热身运动中渗透游戏活动,并把这些游戏活动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和优化,让这些游戏活动更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那么这样的课前热身运动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且能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崭新面貌,给学生进行体育探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三、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运动负荷也称为运动量或者运动刺激,是指人做体育练习时所承受的负担量。运动负荷一般是由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决定的,合理的运动量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2]。在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运动量如果过大,会增大学生的运动负荷,使学生体力消耗过大,超出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无法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反之,运动量如果过小,会导致学生身体、肌肉、韧带没有活动开,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热身运动时,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运动基础等方面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让课前热身更具人性化。此外,在课前热身运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脸色、出汗量、表情等外部表现,适当调整运动负荷,让热身运动的负荷量达到最佳。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热身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立定跳远”可以锻炼学生腿部的灵活性,锻炼学生腿部的弹跳能力。教师在教学“立定跳远”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腿部拉伸、跳绳等热身活动。首先,教师让每位学生做四组腿部拉伸运动,灵活关节,活动开腿部肌肉;然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跳绳比赛,两位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指导。这样的热身活动让每位学生的运动热情高涨起来。当然,教师在热身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果发现有的学生体力不支或者消耗能量过多,可以及时调整运动策略,要时刻记得热身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唤醒身体肌肉群,不是竞赛,也不是争夺第一。当感觉到学生体力不支时,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每次的跳绳数量定为25个。在具体的数量限制之下,学生不需要用尽全身力气,跳绳热身运动变得更有趣味性。教师通过适当、及时调整运动量,调节了学生的运动负荷,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后面的“立定跳远”教学打下了良好的体能基础。

课前热身运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运动素养,而且要考虑到影响热身运动完成情况的其他因素,如学生的性别、体质,还有运动场地、气候变化等。在课前热身运动过程中,当运动量超出学生承受能力,学生身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时,教师应及时适当减少运动任务,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给学生传授运动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课前热身运动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还比较肤浅,不能熟练地掌握热身运动的技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给学生正确的点拨和指导,启发学生认知热身运动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热身方法,避免学生因为错误热身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例如,在教学“韵律操”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热身运动中给学生设计一套与教学内容贴近的热身运动,运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扩胸运动、高抬腿、腰部热身。这三个部分的运动形式不同,教师要分开讲解动作的要领,做到边讲解边示范动作的要领。如扩胸运动:首先将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然后两个手臂尽量往前伸的同时脚尖踮起,胳膊依次向后伸展……教师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动作的技巧有了直观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的肌肉群得到有效活动的同时,也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运动技巧。因此,在进行热身运动时,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热身技巧的传授渠道增多了,教师可以将热身运动技巧录制成微课,提前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熟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来讲解动作技巧。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和演示,内化了运动技巧,熟知了运动知识。教师要转变成倾听者、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热身动作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矫正,使学生热身运动的技巧和方法更准确到位。

课前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优质的课前热身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体育教学前身体各部位得到灵活和预热,而且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对体育运动产生喜爱和接纳之情。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热身运动的重要性,科学选择课前热身运动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热身运动游戏,适时调节热身运动负荷,传授正确的运动技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學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孙征.基于核心素养打造体育新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54-55.

李俊洪.体育课中运动负荷浅析[J].科技视界,2012(28):226.

猜你喜欢
探索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