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1-11-03 00:52戴文熹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新课标语文教学

戴文熹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指导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社会性与实践性,强调在写作过程中融入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写出自身的个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在高考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社会化题材的融入,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考作文;语文教学;新课标

一、前言

新课标视域下,高考作文坚持稳中求变的风格,在命题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仿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同时注重选材的新颖性,既有现实材料的补充,也有历史典故与名言,还有国内、国外大背景的融入[1]。因此,学生在语文高考写作中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展现一定的格局,要有一定的立意,否则很难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高考作文实际,高中语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融入社会化题材,反映生活

融入社会化题材,反映生活观察与思考,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视域下,在语文高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化的思考,将自身对社会观察的内容和社会题材应用其中,在作文中增加新鲜资料,实现社会化题材的有效应用。事实上,近些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也在积极渗透社会化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社会材料实现举一反三,对社会和现实进行思考。

以“守初心”写作训练为例。在写作时,学生对于初心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初心的认识局限于自己,主要内容安排为“自己遇到了什么事情发生了初心改变,后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了感悟”。这种写作内容模式过于陈旧,无法写出新意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化的题材和内容,丰富写作内容。如初心的社会化题材有“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建党10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社会上掀起的“不忘初心”的各种人物典型事迹,还可以融入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等。这些都是社会化题材,将这些题材融入作文当中可以展示当代高中生对社会的思考[2]。如,将“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这一社会化题材应用到文章当中时,不能简单地陈述,而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材料的观察和理解,反映这一事迹的特点,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和设计,使其更好地融入题材当中。

融入社会化题材,反映生活,是近年来语文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方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加入对社会的思考。

三、融入个性化情感,立意准确

融入个性化情感,实现立意准确,体现了高考作文在立意上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思想非常活泼,网络已经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同一事物,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不同,会导致其在写作立意上的差异性。基于学生的实际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融入个性化情感,实现立意准确,体现当代高中生的思想。

以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为例,素材中提供了“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的材料,是以抗疫为背景的题材。这一题材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很快找到立意。大多数学生以“奉献、责任”为立意点,也有学生从世界眼光、家国情怀等角度进行立意[3]。这些立意体现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角度和思想不同。立意决定了文章的走向,是写作内容不偏离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准确立意,避免出现立意错误的情况。准确立意,求学生要全面阅读材料,学会凝练含义或选择提示语进行立意。高中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在立意的抉择方面也有差异,因此立意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内容。如上述作文,学生第一选择是“奉献、责任”,这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时的第一感受,是选择了一个侧面和角度来进行写作。也有学生另辟蹊径,通过全面了解阅读材料的方式找到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两种立意。立意不同,自然在文章选择、问题上会出现一些差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做好立意,灵活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立意,展示个性化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章立意与作文要求相符合。

四、融入语言化设计,语言凝练

语文高考作文对行文有语言的要求,要求语言凝练,有文采,有表现力,且具有一定的深意。高考作文写作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语言凝练、有文采和表现力的作文,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在写作时注意语言文字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语言凝练,什么是有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4]。

语言的凝练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的寫得非常华丽,富有韵味与文采,比如“我没有诗人的伤春悲秋,没有词人的多愁善感,更没有林黛玉式的脆弱,但我也不是一个感情苍白的人”;有的语言虽然朴实,但有深意和表现力,如“有的人遗失了生命,但留下了诚信;有的人遗失了利益,但留下了诚实;而有的人留下了一地鸡毛”。语言华丽有文采,还是朴实有深度,一直是高中生在写作时面临的实际选择。很多学生偏向于华丽,因为华丽的语言更容易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但华丽的语言容易出现纰漏,导致语言缺乏凝练,无法展示作文应有的含义。如,有的学生模仿上面的“没有诗人……没有词人……更没有林黛玉式……”时写成了“我没有鸟儿的飞翔能力,没有歌声的缥缈,更没有传递善心的能力”,两者一对比,虽然也是一种排比句,有一定的递进关系,但与前者相比显然有一定的差距[5]。事实上,华丽的辞藻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难驾驭,在写作过程中辞藻华丽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生写作应以凝练、有表现力为主。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入语言设计,引导学生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语言,实现有效指导的教学目标。

五、融入多样化体材,实现创新

在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新写作体裁,改变传统写作模式,让学生尝试更多的写作体裁。近些年,高考作文可选择的体材比较多,除了常规的体材以外,还包括倡议书、演讲稿等,这些为学生创新写作体材提供了可能。

多样化的体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多样体材。以演讲稿为例,2020年全国卷Ⅱ语文作文中就布置了演讲稿的写作体材和任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演讲稿的指导,先进行演讲稿的结构指导,让学生了解演讲稿的格式,包括标题和正文(开头、主体、结尾),然后介绍写作要点,如演讲稿的开头(开场白)有三种写作手法,即设问法、情景法和开宗明义,每一种写法都要附上具体的写作案例,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演讲稿的开场白方式。在主体部分主要有抒情和议论,联系现实和自身等,每一种都要附上典型的例文。教师要做好多样化体材的指导,改变传统“三段式”的写作模式,让学生在体材选择方面有更多灵活性[6]。事实上,高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偏向。不同学生的喜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写诗歌,有的学生擅长写散文,有的学生擅长写书信等格式,不同的体材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多样化体材,实现写作体材的创新。

六、开展一对一指导,分析问题

在语文高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工作,分析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且会主动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交换习作并进行评改,可以快速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包括文字错误、逻辑错误等,但依然存在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活动为例,在调查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篇作文。在学生完成作文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调查的是家乡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并以“家乡文化传承”为主题进行写作,但写作内容主要是介绍情况和简单分析,最后提出“要保护家乡文化”的口号,整篇文章基本看不到自己的思考,而且在如何保护、保护意义等方面缺乏表达,此外,在立意方面过于狭隘,只强调了家乡文化遗产保护而没有扩展到其他遗产的保护。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问题,从立意、文章构成、文章分析、情感融入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逐步纠正。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会立意,然后引导学生基于自身调查的情况进行融入,学会处理素材,整合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质量。

七、结语

追求真善美是对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写出时代感、社会性,学会将自己置于社会大环境当中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在具体的语言设计、体材选择方面做好调整和优化,提高作文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周娴.高考作文“你的思考”很重要——高考作文思辨思维运用的几点尝试[J].课外语文,2021(07):135-136.

陈礼林.远离“三股文” 召唤体裁感——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做到“文体鲜明”[J].作文,2021(08):58-61,2.

尹华.保持理性,追求真理——材料作文“倾听与质疑”素材运用指导[J].作文与考试,2021(05):56-59.

祝振全.文中有“情”,也惹人——高考作文提分技法之应用探究[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1(02):19-20.

祁小明.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备考方略——从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命题谈起[J].高考,2021(08):3-4.

徐建华.彰显宏大叙事 凸显家国情怀——新高考八省联考作文下水及指导[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02):55-56.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新课标语文教学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