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感悟文本的深层意蕴

2021-11-03 00:52宁珊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价值策略

宁珊

【摘要】细读文本,是相对于粗犷式文本教学而言的,它既关注文本整体,又深入文本微观,注重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和二度开发,从而使学生感悟文本深层意蕴。文章在探讨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文本细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本细读;深层意蕴;价值;策略

部编版教材在整合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对多个板块进行了创新,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教师应根据部编版教材越发清晰的载体价值定位,深耕教材文本,与教材编写者对话,与文本创作者对话,最大程度发挥教材文本资源的价值,通过文本细读,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层意蕴,让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受到有益的滋养,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生长。

一、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文本细读是相对于粗犷式文本教学而言的,它既关注文本整体,又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对于提高教材文本的载体效应,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具有多重意义。

(一)发挥文本的载体效应

文本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文本细读需要教师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深入挖掘文本资源,从而使文本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更好地发挥文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载体效应。

(二)促进语言素养自然生长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生学习语文需要基本的语言素养作为支持。文本细读将引领学生从文本语言入手,深入分析文本语言的运用特点、规律等,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渐入文本,感悟深层意蕴,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生长。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小学语文具有奠基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能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载体价值,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规律,培养文本阅读习惯和语感等,为培养自主建构能力奠定基础。

二、文本细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文本细读视角下,教师应基于文本体系优化语文教学实践,深度挖掘文本细读的着力点,落实文本细读。

(一)文题细处细细探

题目被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充分显示出文章题目在文本中的价值。文本细读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淡化文题的做法,重视发挥文章标题“眼睛”的作用,在文题细处引导学生细细钻探,借助文章题目达到“一叶知秋”的效果,并引领学生从文章标题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细细探究。

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在引入教学内容时,教师抓住文章题目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说桂花,结合文章题目,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与情感;解文题,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你能不能说说文章题目‘桂花雨可能作何理解;比较文题,如果将‘桂花雨换成‘桂花行不行,作者的用意可能是什么。”

这个环节,从课堂一开始就设计层级化问题,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一个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桂花的情感,为学生与文本互动做铺垫;第二、三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测,利用学生认知经验,同时借助换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题目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尽管还没有进入文本,但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已经生成,带着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容易达到一定的文本阅读深度。

(二)语言细处细细品

语言是作者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载体。学生要感悟文本的深层意蕴,需要深入品味文本语言。在设计语言品析活动时,教师应强化细读意识,摆脱常规语言品析做法,基于文本细读视角,发现文本语言“亮点”,从非常态语言品析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本的深层意蕴,捕捉到别人不易发现的内容。

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思路逐段引导儿童进行分析,而是抓住文章最后一段“我”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设计了几种活动:“寻信赖,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信赖的句段,并探究这种信赖是如何形成的;探境界,文章结尾‘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建信赖,通过《珍珠鸟》一文,你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了怎样的认识,你认为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建立起信赖关系,又会形成怎样的美好境界。”

这个环节抓住文末一段语言,充分发挥末句的点睛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解读信赖的具体表现和美好境界等,探究信赖关系形成的过程,完成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再抓住这句话进行深化拓展,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引发学生对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拓展了文本空间。

(三)空白細处细细填

语文是一门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赋予人更多想象与创造的机会。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应根据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空白处,细细体悟,开展形式多样的还原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儿童想象,将文本空白内容填满。学生在还原与创造的过程中,对文本意蕴的理解将更加深入。

如《落花生》一课,文章可以深入挖掘的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时抓住“我们谈到深夜才散”一句,引导学生进行“填写”活动:结合文章内容和一家人谈论的话题,根据“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这句话,补写几句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更好地表现父亲对我们的教诲以及我们受到的教育。

补写活动基于读写结合的视角,根据文本主要内容和家人谈话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补写对话活动中深层次思考课文蕴藏的主题思想。学生要完成补写任务,需要深刻理解文本意蕴,把握文本谈论的话题,依据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较好地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既能够从文本中受到教育,又能对生活与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文意细处细细辩

在文本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为了丰富文本意蕴,往往赋予文本以丰富的意义。这些意义的呈现不是借助常态化的表现形式,而是有意识地制造认知冲突和矛盾,让读者感到困惑。教师可以抓住文意细处引导学生细细辨别,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活动,引领学生从困惑、矛盾走出来,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感悟到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深层意蕴。

仍以《桂花雨》为例,文章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母亲在评价桂花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样是桂花,按照常理,香味应该是相似的,也许品种不同,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未必就是最香的那种品种。于是,教师抓住母亲这句看似有违常理的话做文章:“你是否赞同母亲说的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抓住母亲的这句话展开了讨论,有的不赞同,有的则持赞同态度。教师抓住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通过辩论,学生很快从狭隘的认识中走出来,体悟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入了家乡的味道。

教师抓住文章中这句看起来有点矛盾的话语,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学生通过辩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拓展了思维,逐渐从浅层的认识中走出来,过渡到桂花背后深层次的意蕴,深化了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学会了从语言表象深入文本内涵。

(五)结构细处细细赏析

文本结构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智慧。为了提高文本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从文本结构入手,借助不起眼的标点、词序安排和过渡句等,让文本结构浑然一体。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构之独特,从而在文本細处引导学生细细赏析,于结构细处发现文本的深层次意蕴。

如《白鹭》这篇散文诗,开头和结尾看起来有点重复的感觉,体现出结构上的特色。作者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篇,结尾再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收束全文。教师抓住文本结构的特点,从细处入手,引导学生将开头和结尾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这种结尾的方式是不是有重复、累赘之嫌?”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开头意在表现作者对白鹭的整体感受,结尾则与开头呼应,但又体现出差异性,对“诗”这一比喻进行了具体阐释,言语中包含了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抓住文章结构细处进行赏析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比较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了解到开头和结尾的不同之处,又感受到开头和结尾的密切关系,于结构细处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匠心以及超越常人的文章结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从白鹭形象分析,渐渐深入到白鹭中蕴藏的作者情感,掌握了融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总之,文本细读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唯有落实文本细读,学生才能掌握语言规律,才能从语言表层更好地进入文本深度,感受到文本的深层意蕴。文本细读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教材解读能力,不断挖掘文本细读价值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抓住“文本细读”这个着力点,引领学生在文本中细细品味,含英咀华。

【参考文献】

孙艳华.细读文本让阅读思考更深入[J].江西教育,2018(36):46.

曹同萍.文本细读:提升学生文本解读的效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7):24-26.

张林江.关于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109-110.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价值策略
一粒米的价值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给”的价值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Passage Four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