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21-11-03 21:52索朗白姆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索朗白姆

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方面起到极大作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帮助同行业教育工作者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融情于学;寓教于乐

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情感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引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批判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会产生叛逆乃至过激的情绪,在这一教育时期,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而情感教育的渗透,能够建立教师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将学科知识践行到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断创新,为教学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加之现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思考问题以及行事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在学习中也是如此,面对教师的说服式教育,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二是缺乏正确的情感引导。情感渗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未能深入教材中挖掘情感,缺少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塑造受到忽视;三是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但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致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践行于日常行为处事中。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2.1整合教材情感资源,引导学生把握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与其他学科课本教材编写不同,该门课程教材内容撰写及导学案设计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材中融合了大量的情感元素。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本,挖掘情感内容,能够唤醒学生的能动性,通过情感渲染,提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1]。例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这部分知识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青少年交朋友的意义,了解友谊的特质,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怎样梳理自己的朋友圈。教师在进入新课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深刻感知友谊的力量,并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和朋友相处时的愉悦,使学生逐渐学会处理交友问题,让学生富有爱心。

2.2營造融情于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沉浸式情境创设,能够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唤醒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情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例如,在教《法律在我们身边》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搜索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故事案例,将案例资料放在课堂中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则案例,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加强学生对法律特征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明确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这层关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生活化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3巧妙运用语言技巧,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言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人们交流交往中,通过语言表达就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实现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有效渗透,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富有激情和情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绽放生命之花》这部分知识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还要巧妙运用语言技巧,通过语气和语调的变换,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在进入初中教育,部分学生会因贫富差距感到烦恼,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对贫乏与充盈、平凡与伟大作进一步阐释,将课本中的无声文字变成情感语言,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会辨别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价值的人生,使学生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4组织趣味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针对解决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应从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入手,认识到实践教学所起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多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格素养均衡发展[2]。在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遵守上课纪律,还要在日常言行中严格要求自己,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维护班级秩序和学校规章制度。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拓展学生学科知识视野,让学生到实践活动中正确感知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如遵守交通秩序,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等,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维护秩序及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结束语

情感教育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延伸学科领域,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发挥知行之间的催化作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应直视教学中的问题,立足于教材,指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本,把握道德情感,同时注重情境创设,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奠定学生学习成长及未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行尊.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亚太教育,2021(2):112-113.

[2]梁卫卫.浅谈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5):145-146.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