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由于时空跨越等因素的影响,古诗词内容及其教学活动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应当坚持在“生本学主”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善于创新,在自主灵活中切实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一、善于从“群文类互动”中进行古诗词有效教学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叶圣陶这一著名的“教材例子论”,意在强调教材资源的典型性和优质性,更是在启发我们——应以教材内容活动为中心,大力开发与利用更多学科资源;既可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厚度,又能在学用结合中不断地放大善教乐学效应。现代文教学是这样,古诗词教学同样如此。以《如夢令》为例,这是李清照对早期快乐生活的一首“回忆性”词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同一作者”为中心的导向策略,把词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夏日绝句》引入课堂活动,以此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描写内容、抒发情感、具体意象、写作风格”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求同与求异”下的类比式阅读活动。
二、善于从“多学科互动”中进行古诗词有效教学
在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善于把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优化与整合”,可更好地促进内化与迁移、学与用结合。“多学科互动”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能够充分发挥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以《行路难》为例。要想切实理解并有效把握这一丰富内涵,教师应当通过“文史不分家”整合模式,把作者生平和该诗创作的“背景知识”向学生进行必要性介绍。
三、善于从“穿越式互动”中进行古诗词有效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下的“情感体验”活动,有利于他们在学用结合中不断地汲取精华。比如,针对《观沧海》《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中的其景其情,针对《木兰诗》《卖炭翁》等古诗词中的其人其事,针对《登幽州台歌》《子衿》等古诗词中的其思其想,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积极开展“故事讲述、主题演讲、专题辩论、课本剧表演”等一系列穿越时空的体验式活动。
四、善于从“德智美互动”中进行古诗词有效教学
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重智理、轻德美”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既是对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又会产生在深化学习情感、促进学用结合上,不应发生的“折扣或失衡”影响;相反,教师善于把“德智美”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既可切实体现古诗词学习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不断地引向“深度学习”状态。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以上述几点为抓手,有利于在熟能生巧中切实构建有效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瑛辉,古晓宇.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85.
[2]张伟娜,张炳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