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优化策略初探

2021-11-03 13:25叶利伟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核心框架中,名著导读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一样都是语文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名著导读,是由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组成的。为了提高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优化改善备课策略与引导策略,让学生做到泛读、略读与精读结合。

关键词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6-0050-02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效果始终低下的病根……读书为要,千方百计把读书兴趣的培养放到头等位置,有这方面的自觉,语文教学才能祛病健体,提高效能。”[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2]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书审美品位,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爱读书,读整本书。

一、教师备课策略

教师在备课之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阅读的要求。在此思想指导之下,教师的备课工作应该围绕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编写体例开展。每册初中语文教材中都会有两次名著导读活动,每次活动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名著简介——要求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作者、写作背景、文学地位、内容特色、书影及有关名著的名家点评,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阅读方法指导——要求教师根据名著自身的特点和各年级学生学情的不同,去指导学生进行某一类书的阅读,给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此类读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3)专题探究——根据名著的具体内容设计几个专题进行探究性阅读,通过提供阅读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个体阅读或者群体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梯度性阅读。(4)精彩选篇——要求教师选择名著中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一两个精彩篇章,让学生从中体会名著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自主阅读推荐——要求教师推荐两部同一类型的名著,供学生选择,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除此之外,教师在备课时还应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充分的阅读方法研究,以确定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教师的阅读体验是在自身充分阅读名著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经过充分的文本阅读,教师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最佳切入口。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除了一般的泛读、略读、精读、跳读、群读和勾画圈点批注等方法以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名著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阅读方法,如情节梳理法、人物分析法、读后感展示、主题大讨论、故事新编和画思维导图等。通过使用这些阅读方法,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阅读名著,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教师引导策略

在学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大部分的初中学生读书兴趣都不浓,对文学名著阅读更是有畏难心理。因此,在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之前,教师进行适当的阅读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读前导读方式呢?最关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减少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西游记》,由于其语言是半文半白,这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这时候教师不妨在课前播放《西游记》的电视剧片段,或者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听到的西游记故事,然后让学生阅读与之相对应的章节,从中去发现电视剧片段或是故事与原著的不同。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西游记》的畏惧心理,从而更顺利地进行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两种不同的体验。一是学生会产生种种疑问,从而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完名著;另一种则相反,学生会再次产生畏难或者厌烦情绪,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或是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加强阅读中的分享交流,解除学生的种种困惑,来推动学生继续阅读。教师进行读法指导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使之与学生的阅读体验联系起来,同时又不能脱离名著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以《西游记》为例,在学生读到一定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跳读,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读。

在名著阅读的结束阶段,教師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分享展示,其形式包括短剧表演、描绘人物、制作思维导图、故事新编与知识竞赛等形式。通过分享展示,学生既能总结阅读经验,也能充分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学生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么庞大的阅读量要求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首要方法是泛读。泛读是一种广义上的快速阅读法,是指为了概括地了解文章或片段的主要内容而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泛读应主要安排在课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圈点批注或摘抄,以此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泛读以外,还有略读。略读时,学生可以只求观其大意,知其梗概,大致把握名著内容的要点,而不用去究其深意。关于略读,叶圣陶先生解释说:“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费心力,自会随基肆应,所以叫做略。”[3]这里显然把略读作为一种较高级且有一定阅读基础的技巧。学生首先要通过精读培养出一定的阅读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后,才能真正做到略读。略读的基本步骤是:首先,阅读前言或序、后记和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扫读正文部分,把注意力放在大小标题和有特殊标记的字、句、段上面;最后,仔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所需要的部分。

泛读、略读都是在追求阅读量,但对于名著中的某些重要篇章还需要精读和研读。精读和研读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学生会在教师的阅读任务指导下对一些名著章节进行深入钻研。精读研读的具体开展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勾画圈点批注、品析人物、感悟哲理与名句摘录等。勾画圈点式阅读是指在读者的名著书上对自己喜欢的或是让自己感触很深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再把自己的疑问、感受和思考写在旁边;品析人物式阅读是指结合名著某一情节或是整体情节对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来感受人物形象;感悟哲理式阅读侧重于从整本书的内容和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的角度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刻思考;名句摘录式阅读相对简单,目的就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整理出来,随时发现随时整理,在优美词句的整理中进一步锤炼读者自己的语言。[4]除以上常见的精读方式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精读方式,从而推动学生名著阅读的过程向纵深发展。

读书是学生心智成长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名著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切实担负起名著阅读教学的重任,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叶利伟,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重庆 400065)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6(6):3-11.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29.

[3] 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9:10-19.

[4] 杜丽娜.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有效途径初探[J].学周刊,2012(16):152.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