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11-03 12:4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依从性脑梗死康复

刘 丽

(南平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福建 南平 353000)

脑梗死疾病作为突发性疾病,患者发病后病情危急,颅内血管堵塞造成颅内组织缺氧缺血,如果患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导致颅内组织出现坏死,即便治疗后也会出现偏瘫、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逐渐恢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等,早期康复护理中,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够帮助患者积极排解负面情绪[2]。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患者的后续康复效果,医院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良好的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中,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了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5∶10,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29±4.8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7∶8,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50±4.35)岁。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与家属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书。③患者拥有良好意识,无语言障碍。排除标准:①患者病例资料不完整。②患有其他精神病史、心脏病、肾脏。③拒绝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检测,进行降压、降脂、降糖等治疗,引导患者正确用药。

1.3.2 观察组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饮食方案与饮食结构,主要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因治疗过程中需长时间卧床,导致患者的肠胃蠕动较慢,如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出现便秘现象。②患者入院后因长时间卧床,行动受限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还会拒绝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定期的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与家属发放健康手册,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使患者与家属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康复自信心。③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采用侧卧位,如需仰卧位,护理人员则要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抬高肩部,使身体保持自然伸展状态,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关节痉挛,压疮等现象,还可将高度软硬适宜的软枕放置在患者上肢位置,每2 h更换一次体位。④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进行鼓腮、咀嚼、吞咽及简单的发声练习,也可通过电视、广播等提升语言能力,告知家属对患者的进步进行鼓励,提升患者治疗自信心。⑤护理人员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运动方案以及运动时间,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地扶墙站立、散步、摆臂行走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功能。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病情调节床头高度,并逐渐增加脊柱伸展训练,每次10 min左右,每日2~3组。患者前期可借助辅助工具进行站立训练,后期逐渐进行自我站立,并鼓励患者增加站立时长,延长至每日30 min。增加步行训练,逐渐过度至独立行走,直至逐渐恢复行走。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消失,语言功能基本恢复,肌力控制改善良好;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消失,语言功能逐渐恢复,肌力控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肌力控制未得到改善。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分为完全恢复,恢复,一般恢复。③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④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依从:大多数患者能够配合医师治疗;不依从:患者不愿配合医师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率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治疗依从性

3 讨 论

随着临床发病率的增加,临床和社会对该病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脑梗死主要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该病会促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出现头疼、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6]。而多数患者主要发病机制与脑部供血不足、身体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导致脑部出现阻塞、梗死等现象,使患者产生较多负面情绪,以及应激反应[7-8]。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致使肠胃功能紊乱,出现便秘等情况[9]。为了保证患者的预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进行恢复,全面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因此,医院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通过对心理、生理、情绪、疾病、语言、运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

早期康复护理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实施率。该护理模式的核心是结合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在康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从体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等多角度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功能。此外,通过改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体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发生,结合观察发现,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部分患者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康复,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选取了5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了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与运动能力,促进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使患者的机体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脑梗死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在早期治疗中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的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加重,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猜你喜欢
依从性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