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2021-11-03 12:4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鼻骨偏曲鼻中隔

杨 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鞍山 114000)

鼻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症,同时也是耳鼻咽喉科外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1]。对于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治疗,常规治疗以鼻骨骨折复位手术治疗方案为主[2]。这一治疗方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往往长达3~6个月以后,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手术痛苦感。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患者预后,相关学者指出全面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这一方案[3]。本文针对鼻内镜下手术疗效,展开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40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9.20±3.30)岁;疾病类型:21例闭合鼻骨骨折和19例开放鼻骨骨折。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0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确定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协助患者完成相应的基础性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制订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常规鼻骨骨折复位手术治疗方案来实现,操作方式如下:选择全身麻醉干预方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与鼻中隔软骨间连接部位实施常规分离,观察患者实际情况,对筛骨垂直板与鼻中隔四方软骨结合位置进行轻轻按压,使其断开连接,达到充分游离筛骨垂直板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侧黏骨膜下位置,借助剥离子充分游离鼻中隔软骨。找到患者偏曲的犁骨位置,对其进行向后咬除干预,通过向下凿除偏曲的上颌骨这一方式,达到纠正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目的。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案,操作方式如下:选择鼻中隔前端位置做切口,对切口一侧黏软骨膜和黏骨膜二者实施分离操作。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切口本身的侧张力相对较大,将其完全分离到后方的操作难以实现,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转换为对侧黏膜分离,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单侧黏膜的完整性。综合分析实际情况,针对偏曲软骨程度较重的情况,或者在外伤的干预下导致局部软骨硬化问题,则应该借助咬切前钳对其实施分次、逐步咬除干预。为了保证操作效果,要求注意尽量避免靠前/上咬除软骨,同时安全界限至少应该保留0.6 cm,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鼻尖部前端塌陷问题的出现。在鼻内镜辅助下,手术术野得以进一步扩大,待确定手术术野清晰的基础上,将两侧的鼻中隔软骨逐渐向后进行分离操作。在对鼻中隔软骨及骨质明显移位部分进行全面清除的过程中,要求注意保留相应的安全边界。对于移位情况不明显的鼻中隔部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保留。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情况,综合评估手术治疗效果。与此同时,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具体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5个方面。计算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过程中统计学分析工作的开展,以SPSS23.0软件来完成。组间数据比较,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60.00±10.2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78.98±12.26)min。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手术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手术后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人数分别为15例、4例和1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手术后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人数分别为11例、5例和4例,有效率为8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3 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0.25±5.50)分、(62.20±5.23)分、(62.20±5.59)分、(61.2 3±5.26)分,与对照组(61.0 0±5.44)分、(62.44±5.76)分、(62.10±5.83)分、(61.12±5.33)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2.25±5.34)分、(92.20±5.23)分、(90.20±5.50)分、(91.23±5.5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25±5.77)分、(72.20±5.20)分、(72.28±5.89)分、(71.23±5.86)分,明显差异(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观察组仅出现1例鼻腔粘连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1例鼻腔粘连现象、1例外形改变现象和1例通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鼻部突出于面部中央,外形属于三角锥体,因此容易受到外界伤害而造成鼻骨骨折;从生理结构来看,鼻骨具有下部薄宽、上部厚窄的特点,且下方为鼻中隔,因此在患者出现鼻骨折后容易累及鼻下骨并造成塌陷,伴有鼻中隔偏曲等情况,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鼻外伤患者在送到医院接受救治的过程中,往往已经出现了鼻骨骨折的问题,其症状主要表现在鼻塞、外鼻肿胀、畸形等多个方面[4]。常规鼻骨骨折复位手术治疗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纠正偏曲,但是其操作较为复杂,并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5]。针对这一情况,为进一步强化对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学者认为借助鼻内镜完成相应的矫正手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鼻内镜作为常用检查仪器中的一种,将其应用于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可以帮助医师更好的确定患者鼻腔内部情况[6]。相关数据表明,在常规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在伤后6~10 d肿胀逐渐消退后接受手术干预,但是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手术会进一步增加术后鼻梁塌陷的风险。究其原因,与手术操作的精细度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7]。对此,在鼻内镜的辅助下,手术操作视野得以扩大,手术操作精细度得到有效保证。在这一情况下开展鼻中隔成形术,可以有效保证对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治疗效果[8]。同时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鼻内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鼻内镜手术有助于降低手术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影响,术者可以在满意的手术视野下完成精细操作,并及时预留安全边界,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9]。②鼻内镜手术也具有创伤小、术中与术后痛苦小、手术治疗效果彻底等优点,不仅能够修复骨折部位,还能纠正鼻中隔偏曲等异常情况,实现了针对性治疗[10];同时根据我院经验,在鼻内镜手术模式下,术者能够对鼻中隔部位做针对性处理,如移位不明显则可以根据情况保留,加快患者康复[11]。但是在鼻内镜手术治疗期间,为保障患者疗效、意识,应该注意避免去除上缘软骨,避免破坏鼻骨支架作用而造成术后鼻塌陷,加重患者痛苦[1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鼻内镜下手术的应用,对于优化手术方案和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除此之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作用价值,还体现在可以促进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鼻骨偏曲鼻中隔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孕中期21-三体胎儿单纯鼻骨低平超声表现2例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分析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浅析鼻骨骨折行鼻骨复位术病人的护理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