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市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2021-11-03 07:10吴国栋郑嘉颖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开发区科技

吴国栋,郑嘉颖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空前活跃,开放科学与开放创新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1]。在国家和本地区有关战略部署指引下,国内多地开发区围绕本区的特色与优势,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面对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形势与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与挑战,多地要求强化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进省级财政科研资金过境使用,搭建跨区域创新平台,推动高校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大力推进开发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Y市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毗邻港澳、辐射内陆,地缘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按照Y市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发区旨在建设成为Y市对外开放窗口、体制改革试验田、自主创新基地和经济增长极。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发区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并在2018年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把对外开放合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要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国际发展大局,引进高水平企业与项目,探索成立世界开发区合作组织,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本文以开发区为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调研结果,对该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提出提高开发区国际合作创新发展水平的建议。

1 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现状

1.1 基本情况

开发区为推进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优化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主体开展国际合作,面向区内创新主体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情况摸底调查,共收回问卷68份。在调研的68家创新主体(以下简称“样本”)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见图1),为区内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力军;所属行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其中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数占比居首位,其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见图2);有53家获得了财政支持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下简称“国合项目”)立项,立项数共计6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支持3项、省级7项、市级21项、区级37项,立项支持金额高达14 151万元(见表1);获得市级以上国合项目立项的单位共计14家。

表1 开发区国合项目立项情况

图1 开发区创新主体类型分布

图2 开发区创新主体所属行业分布

自2017年起,开发区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以下简称“国合专项”),对区内科技企业牵头与国外地区开展以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具有明确商业化前景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合作项目,通过后补助的形式进行重点支持。

在专项投入方面,开发区2017-2018年两个年度共受理申报项目67项,立项37项,立项率达55.2%;财政经费计划投入7 280万元,企业配套12 458万元,区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7倍(见表2)。其中,由于2018年度申报指南中增加了支持项目数量的限制,因此立项数与计划投入的财政经费较2017年有所下降。

表2 开发区2017-2018年国合专项立项情况

从技术领域分布上看,开发区2017-2018年的国合项目技术领域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information technology,artificial intelligent,biopharmaceutical,IAB),新能源、新材料(new energy,new material,NEM)以及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立项数量最多,有18项,占总立项数的49%;其次为新材料,有7项,占总数的19%。可见国合专项对这两个领域的经费支持力度最大,财政经费计划投入共计4 880万元,占财政经费计划总投入的67.0%(见图3)。

图3 开发区对各技术领域的财政经费投入分布

1.2 合作地区分布

数据显示,与开发区创新主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达24个,其中北美、欧洲为最主要的合作地区(见表3)。国合专项中,国外合作单位共36家,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15家)和欧洲(12家),共开展国合项目26项,占项目总数的70.3%;与以色列、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项目共7项,占项目总数的18.9%;与大洋洲、非洲开展的国合项目较少。美国和欧洲在生物工程、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与开发区内创新主体的主要行业发展需求相对应。其中,美国在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等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区内企业与美国机构的主要合作领域为生物医药,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以色列在环保领域的成就比较瞩目,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回收等技术十分先进,区内企业与以色列机构合作的2个项目均为节能环保领域,涉及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整体上看,初步形成合作地区向具有重点优势领域的主要国家地区聚集的态势。

表3 2018-2019年开发区的国际科技合作地区分布

1.3 合作方式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主要以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信息交流和技术咨询为主,并采取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技术、联合培养人才、派遣科研人员赴境外培训,以及对外提供生产设备或技术支持等合作方式(见图4)。高新技术人才是进行高新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但调查情况表明,与技术合作相比,开发区国际合作在人才引进、培养和输出方面的合作比较缺乏。

图4 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方式构成

1.4 合作成效

2016年以来,样本企业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申请了专利679件(其中PCT专利143件,占比为21.1%;发明专利358件,占比为52.7%;实用新型专利174件,占比为25.6%),获得授权专利219件(其中PCT专利7件,占比为3.2%;发明专利72件,占比为32.9%;实用新型专利136件,占比为62.1%);获得软件著作权101项(见图5),注册国内商标21个、境外商标2个,期间新增产值62.87亿元、新增利税10.32亿元。

图5 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获得的知识产权成果构成

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开发区发布了全面推动IAB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在国合专项中获得了大量支持。国合专项的实施促进了各领域的迅速发展,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项目在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领域深化应用,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在医学检测、药物研发等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一批技术创新领先的医疗成果,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先进制造领域企业强化了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和推广了一批创新产品装备,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样本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按照学历分类,共引进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才208人,其中硕士占69.7%,博士占30.3%;按照职称分类,引进中、高级职称人才共81人,其中中级职称占54.3%,高级职称占45.7%。在科技人员培训方面,共派遣97名本单位科技人员赴国外参加培训,培训境外科技人员51名。

在技术转移转化方面,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技术并成功转化的比例达65.4%。从国际科技合作预期效果方面来看,20.7%的调查对象认为达到且超过预期目标,72.4%认为基本达到预期目标,6.9%认为基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近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达到预期目标所需时间为2年~3年,约三成认为需要3年~5年。以上调查数据反映了开发区内国际科技合作的整体开展情况和效果较好。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活动使开发区内创新主体在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见图6)。

图6 2018-2019年开发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获得的主要成效

1.5 合作需求

关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考虑因素,样本企业中超过七成的企业主要以自身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谋求国际科技合作;政府提供的激励政策、项目资助等也起了较为重要的影响,约一半的企业表示因受到政策激励和项目申报的影响而考虑国际合作(见图7)。合作需求方面,五成以上的企业对技术、人才引进的需求较大,引进来仍是区内目前的主要合作形势;对于合作领域的需求,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位列前3名(见图8)。

图7 开发区企业考虑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因素构成

图8 开发区企业国际科技合作需求类型构成

2 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主要做法

2.1 紧抓对外交流合作的工作重心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科技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开发区是Y市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有力支撑,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科技计划支持和完善的管理服务[2],推进开发区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协调和监管作用,为开发区进行国际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3]。

2.1.1 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专项规划

在编制开发区国合专项指南时,为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增设“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鼓励和支持区内创新主体在海外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海外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势与作用,开拓国际合作新路径,并通过滚动支持方式加强海外创新中心的建设。

2.1.2 加强国合专项管理工作,促进专项质量的提升

为了全面掌握国合专项的实施进展,有关管理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项目中期考察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与监督,提高专项的整体实施质量。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定期组织项目经费管理培训交流会,为项目单位提供专家咨询、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的形式,对区内国际科技合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区内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情况和需求,以更好助力区内创新主体开展国际合作。

2.1.3 推进国际科技对接交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影响力

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技术需求,开发区积极举办各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通过举办科研路演、开放创新项目对接会,吸引众多企业机构参加,促进多个国际合作意向达成,大力推进开发区与境外地区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4]。开发区每年承办国际科技论坛,借助国际论坛的高端平台不断扩大其国际开放合作的影响力,同时也帮助区内创新主体和创投机构了解全球行业动态,引进前沿技术。开发区还承办了中英桥开放创新项目对接会,签署了多项重要合作项目,进一步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奠定基础。截至2019年年底,开发区共承办了七届中英桥项目对接活动,“中英桥”已成为该区国际创新技术产业对外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一大品牌。

2.1.4 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近年来,开发区持续深化与新加坡、欧盟、以色列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搭建了一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5],如国际产业孵化基地、离岸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并与国内港澳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促进会,成立多个产业技术联盟。通过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不断深化与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关系,促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流动。

2.2 创新主体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

2.2.1 积极承担政府支持的国合项目

77.9%的样本企业承担过财政支持的国合项目,对政府支持的国合项目参与度高。大部分创新主体认为,通过参与政府支持的国合项目,一方面可获得政府的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为开展合作提供了一定保障,加之有规范的任务书约束及明确的成果指标要求,有利于双方合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对于政府支持的国际合作,外方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较高,更利于开展高质量合作,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2.2.2 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开发区内创新主体通过国际合作交流,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获取更多收益。一是借助外方的技术支持和借鉴外方丰富的研发经验,缩短技术开发时间,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二是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实现仪器设备、信息等资源共享,提高研发效率[6]。三是借助合作平台引荐国外高层次人才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网络。四是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展会、学术交流会等,丰富信息获取渠道,保证对国际前沿技术进展和市场动态的敏锐度。

2.2.3 采取有效的合作组织实施方式

高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有赖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合理的团队分工、紧密的工作跟进、及时的联系沟通等。开发区大多国合项目会通过电话、邮件、视频会议、人员互访等形式定期交流项目进展,进行及时反馈与沟通,不断优化和调整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保证项目执行的效率和灵活性。

2.2.4 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开发区内部分创新主体与海外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海外子公司或研发中心,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如与美国最大第三方实验室共建联盟实验室,与法国公司共建实验环境、国际远程数字化平台等[7]。借助共建联合实验室对接国际产业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研发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并在海外中心完成前期新技术、新产品孵化,同时促进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后续孵化及落地推广,实现双向合作。

3 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存在问题

开发区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尚在探索阶段,初见成效的同时也不免遇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这不仅与我国当前经济和形势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相关,也受到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现将问题总结如下。

3.1 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目前开发区的国合专项中,与日本、澳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比较少;同时,进行合作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比较少,主要包括以色列、独联体和东盟[8]。此外,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的申报单位较少,支撑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主体不足。由此可见,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长期以往,开发区的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将会逐渐放缓,并停留于表面。因此,提高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2 合作渠道单一

开发区内企业获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和信息有限,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内部人员的人际关系结识国际合作伙伴,但以个人作为媒介的交流沟通往往浮于表面,且势单力薄,导致国际合作的力度较小、范围也窄。此外,能够积极通过中介推动、会展引导、项目对接交流等多种渠道寻求国际合作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目前开发区普遍采用开展国合项目的合作渠道较为单一,大大限制了合作范围,也就直接影响了国际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增长。

3.3 知识产权归属不清

据调查,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认为在开展国际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是,对国际合作的相关法律、政策、市场、资金使用和知识产权等内容缺乏了解,部分企业存在知识产权归属的问题[9]。随着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各国投资生产中最注重的问题之一,在国际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将更加突出,尤其在涉及到全球市场竞争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时,知识产权有可能成为制约未来合作的主要因素[10]。

3.4 复杂国际环境影响合作活动开展

近年在中美博弈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下,合作双方互访交流、实地指导、进口原材料采购、国际物流通关等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阻碍,部分项目无法正常启动相关试验工作,造成项目执行进度滞后。同时,受上述复杂国际环境影响,海外市场也受到巨大冲击,部分企业反映很多海外订单被推迟甚至取消,销售收入大幅下降,企业资金运转出现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科技合作的资金投入和活动开展。

4 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建议

4.1 把握国合专项的重点布局,进一步拓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针对开发区国际合作深度、广度不足,国合专项项目分布不均的问题,建议积极探索与开发区战略发展重点支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合专项的重点布局,拓宽合作广度与深度。一是利用政府间科技合作、“双引”渠道等多种途径,鼓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助力区内创新主体与开发区战略发展重点支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11]。二是进一步加强关于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调研和宣传,挖掘一批具有良好技术合作研发或项目孵化基础、并有意向拓展海外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主体,支持它们参与开发区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2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协调国际合作资源

针对国际合作渠道方式单一的问题,建议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把握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现状和创新主体需求,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供需匹配度。一是继续组织和鼓励区内创新平台合作举办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学术论坛、技术交流会、项目对接会、境外考察交流、国际性展览会等,并可邀请高层次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学习国内外经验;二是依托区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合作交流中心、产业联盟等机构组织集聚国际资源与信息,探索建设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信息平台;三是邀请相关专业机构介入服务,为企业牵线搭桥。

4.3 发挥区域优势,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体系构建

开发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信息互联共享、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12],建议进一步完善与国际科技合作相关的政策和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制度,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院、合作交流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中介等机构的集聚效应[13],推进国际合作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培训、海外融资等服务体系的构建,借助专业机构的服务,帮助区内创新主体了解和解决国际合作相关的法律、知识产权等问题[14]。

4.4 丰富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科学应变复杂形势与环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线上会议、远程操控等灵活机动的网络沟通及协作方式将成为未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国际合作新形势变化,应借助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线上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合作方式,提高沟通交流及研发效率,保障合作活动顺利开展,竭力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原有的国合项目资助、科技活动交流对接、搭建对外合作平台的工作基础上,不断丰富推进人才联合培养、实施国际科技特派员计划、共建科技园区、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方式。

猜你喜欢
开发区科技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笔中“黑科技”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