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贵州省茶产业分析

2021-11-03 07:10朱晓蔓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贵州省茶叶发展

朱晓蔓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0 引言

贵州省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茶产业成为贵州省的优势农业产业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贵州省独特的地形地貌使诸多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产业规模化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而茶产业属于现代山地特色的高效农业,将茶产业作为贵州省的脱贫主导产业,能够拉动贵州省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海拔高、纬度低、多云雾、少日照、无污染,是适宜茶叶种植的原生态茶区。依托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以及优越的生态优势,茶产业成为贵州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截至2020年年底,贵州省的茶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达466 666.7hm2,茶叶总产量达43.6万t,总产值为503.8亿元[1]。

201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将贵州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茶原料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茶产品商贸中心以及最大的茶产品出口基地。2020年,贵州省茶企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贵州省茶产业推介会,提出了“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口号,贵州省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保证茶叶的品质与安全。鉴于贵州省目前的资源禀赋、茶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1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特定产业内企业关系结构的状况、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3个基本范畴构成。哈佛学派提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分析范围,不同学派的各种产业组织理论观点均是围绕结构、行为和绩效这三大市场要素展开的[2]。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运用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的框架来分析某一具体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找出优化路径,最终促进产业的发展,如张彩红等[3]运用SCP范式对我国乳业市场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乳业市场存在行业进入壁垒高、技术程度不高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也有学者运用SCP范式分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如张黔生等[4]基于SCP范式的理论,提出在普洱茶的种植、生产、销售以及监管等不同环节建立可追溯的管理系统,可加强消费者对普洱茶质量安全的信心。茶产业是我国的特色农产业,茶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密切相关。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茶产业进行研究,主要都是分析国内各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如江凤琼等[5]分析了云南省茶产业的基本情况、问题以及对策;高云祥[6]通过分析江苏省仪征市茶产业的市场绩效,提出该市茶产业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目前,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何衡[7]指出,贵州省茶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产业指标跃居全国第一,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陈百荷[8]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竞争力及潜力效益4个方面做了定量研究,得出贵州省茶产业是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地区主导型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结论。然而,贵州省茶产业总体上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周恩宇[9]分析得出贵州省茶产业存在绿色防控难、生产成本高、科技水平低、技术人才短缺、病虫害防治能力弱等问题。本文应用SCP范式分析贵州省茶产业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贵州省优化茶产业的生产组织结构、提升茶产业产值提供参考。

2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SCP范式分析

2.1 市场结构分析

2.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体现了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常用来测算集中度的方法包括行业集中率(CRn)和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如邓涵颖等[10]采用CRn测算湖南省产茶市州的市场集中度。本文也采用CRn测算贵州省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测算公式如下:

式(1)中:Xi为第i个产茶市州的茶产量,i一般取4或8;n为产业内的产茶市州数;X为贵州省茶叶总产量。

2018年,贵州省茶业总产量为36.2万t,产量最高的前4个市州是遵义、铜仁、黔南州和黔东南州,产量合计为30.54万t[11]7,计算得出CR4=84.36%。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75%<CRn≤85%属于高集中寡占结构,表明贵州省茶业种植的集中度高,前4个市州的竞争优势大。

2.1.2 产品差异化分析

贵州省所产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干净”,当地政府近几年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加大对“干净茶”“生态茶”的宣传。在贵州省茶叶生产过程中,首先有无污染产地的自然优势;其次是禁用农药,贵州省茶园参照欧盟及日本标准,将禁用农药从国家要求的54种提高到了118种,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建立干净的茶园环境,从源头上保障生产质量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饮茶的生活方式会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因此生产“安全茶”“干净茶”“健康茶”是必由之路。

2.1.3 进入和退出壁垒

贵州省茶产业的行业壁垒一般表现在种植和加工的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在资金方面,种植茶树的多是分散的个体农户,由于政府在茶苗、农药及化肥上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农户只需要利用其自有田地进行茶叶种植,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在技术方面,茶叶不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农户可以借助传统经验种植,不需要掌握十分专业的技术;茶树也便于种植,容易存活。在政策方面,贵州省一直大力扶持茶产业的发展,2007-2018年相继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农户种植茶叶,推动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又专门成立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0年)》及《2019年贵州茶产业宣传工作方案》,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的进入有政策上的支持,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进入壁垒低;退出也一样,在种植环节无需投入太多的技术和资金,在茶业种植地上还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农户转向其他农业产业的成本不高,退出损失较少,因此退出壁垒低。

2.2 市场行为分析

2.2.1 价格行为

影响茶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在于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种植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如种子、肥料)的供应价格增加,成本也就随之增加,相应的价格就会上涨,同时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茶叶价格。互联网的兴起使宣传方式变得多样化,茶文化得以通过不同的宣传媒介传播,健康饮茶文化日益流行,从而引起消费需求变化,贵州省茶产业注重保证茶叶品质,吸引了更多的消费需求;电商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茶叶交易模式,很多茶农或者茶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省去了很多交易的中间环节,交易中的成本减少,直接降低了茶叶的价格。

2.2.2 产品策略

除了价格行为,企业为了提高产品价值,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还会采取其他产品策略,最常见的是通过广告宣传提升品牌效应。从胡晓云等12]对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来看,贵州省2021年茶叶品牌价值最高的是都匀毛尖,为40.20亿元,但在全国仅排到了第12位,与排名第一的浙江省西湖龙井(74.03亿元)的差距较大。在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中,一共有123个品牌参评,最后完成了108个品牌的有效评估,除了都匀毛尖,在排名前五十的品牌中,贵州省的湄潭翠芽、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和遵义红分别以31.79亿元、31.16亿元、26.00亿元、22.36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在第28位、第29位、第39位和第45位[13],可见贵州省的茶叶品牌价值总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由于广告宣传会对企业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贵州省鼓励茶企积极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同时,鼓励茶企主动到全国各地参加茶叶推介活动,通过举办茶产业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宣扬茶文化。经过线上线下的共同宣传推介等活动,重点聚焦打造“贵州绿茶”“都匀毛尖”“绿宝石”“遵义红”等省级品牌,目前,贵州省的茶叶品牌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成功创建了“贵州绿茶”这一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2.2.3 生产管理行为

在市场发展中,不同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兼并、联合或合并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产业集中度以及市场绩效,提升市场竞争力[13]。近年来,贵州省茶产业联合旅游业共同建设茶旅融合基地,如在遵义湄潭、凤岗、余庆以及都匀毛尖镇、贵定云雾镇等地区建设了一批包含茶文化内容的旅游景区,实现了旅游景区与茶园建设的相互融通,成为推动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其次,茶企通过兼并或合作进行一体化发展,如在茶叶主产地区就近布局茶叶加工企业,扩大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企业集群。另一方面,建设茶叶主产县及核心乡镇、茶叶专业村,鼓励茶企采取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茶产业一体化发展。2020年,贵州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共计5 746家,其中10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260家为省级龙头企业,384家为市县级龙头企业[15]。在产业调整方面,贵州省目前茶叶基地规模、质量、加工及市场拓展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一是茶叶的生产要考虑市场需求,不能故步自封,许多茶区只重视手工茶,不符合新时代市场发展的需求;二是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很多茶园山高路远、分布分散,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成本高、难度大等。

2.2.4 技术创新

贵州省的茶叶品种很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2018年各类茶叶总产量为36.2万t,其中绿茶产量27.9万t,占比77%,黑茶和其他茶叶共计2.5万t,仅占6.9%[16],品种结构较为单一。此外,尽管依托贵州贵茶公司在全省建立了碾茶生产线,引导支持抹茶生产以及开发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从而迅速推动了铜仁抹茶的发展,培育了贵州紫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遵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茶叶的精深加工企业,但辐射范围有限,茶叶精制加工发展整体相对滞后,仍未能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近年来,贵州省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通过集结贵州大学、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等专家技术力量帮助各个茶产区学习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同时在各地区部署专门的技术指导小组进行指导,在种子栽培、品种改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对种植规模小的农户的激励力度不够大,致使其在技术创新上参与度不高,茶园管理的机械化程度低、进程缓慢[11]7。

2.3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决定的产业运行效率。茶产业是贵州省的主导优势产业,因此最适合用于评价茶产业市场绩效的指标就是茶产业对该省份的脱贫攻坚工作所作的贡献。2020年,贵州省的茶业总产量为43.6万t,总产值达 50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和11.7%;涉茶人员340万人,人均年收入达12 531元;贵阳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6 577.7 t、货值为2.31亿美元,同比增长91.7%;茶叶成为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带动贫困人口14.82万人,为贵州省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7]。目前,贵州省的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各大园区纷纷建立起茶叶精制拼配中心,茶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提高了产业附加值,车用茶枕、茶籽油等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也取得新进展。贵州省茶产业在省内共建立销售点11 876个,其中旗舰店、形象店、专卖店1 484家、店中店3 060家、专柜2 107家,嫁接专业茶叶渠道销售网点5 225个,进入大型连锁超市沃尔玛、盒马鲜生和“红华”“勇惠”等便利店以及“乌江鱼”等连锁餐饮店2 950个;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同时,在全国32个省(区、市)开设旗舰店、形象店、专卖店代销点共13 831个[18],以此不断扩大全国市场份额。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上述分析表明,贵州省的茶产业市场集中度高,省内茶叶产量前4位的市州具有竞争优势,产品差异化明显;茶叶种类多样,且在生产环节有较高标准;由于政策支持,加上对茶叶种植的资金与技术要求不高,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低。市场行为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贵州茶”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且相对集中的茶产业分布及规模化效应使得贵州省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场绩效方面,贵州省茶叶的种植面积稳定,茶叶产量持续增加;品牌效应有所提高,同时贵州茶叶的产品差异化提高了市场绩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促进了产业发展。然而,贵州省的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化水平不高,茶园管理水平低;茶叶加工不够精细,跟不上市场需求;产业内竞争加剧,品牌价值效应不够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3.2 对策建议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贵州省茶产业要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突破目前技术难题,加快建设成为茶业强省。一是继续扩大差异化优势,加强茶叶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坚持走健康黔茶的道路,在生产加工环节严格把关,加强质量安全防控力度,生产更具竞争力的“干净茶”。二是提升茶叶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推动茶企的规模化经营,并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提升茶叶的单位产量;此外,为茶产业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三是不断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之与茶产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并广泛运用电商及其他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多样发展机制。四是提升茶叶的品牌价值,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贵州省的茶叶品牌建设已取得部分成效,但茶叶品牌的影响力在全国仍然不高,需要将茶叶文化融入到品牌打造中,组建专业推广团队,建立有效的品牌推广运行机制,提高贵州省茶叶的知名度与品牌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贵州省茶叶发展
《茶叶通讯》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香喷喷的茶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