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03 07:10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参训孵化器载体

张 影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广东广州 510033)

0 引言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的培养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印发的《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粤科高字〔2020〕98号)提出,要面向科技企业开展政策解读、申报实务、创新管理等线上线下培训;引导高新区、孵化载体设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推广线上创业学院,共建精品创业网课,为创新创业人员打造培训平台。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构建良好产业孵化生态的重要部分,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质量、全能型人才[1]。

1 广东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现状

1.1 从业人员参训人数连年增长

截至2020年,广东的孵化器数量为1 104家,众创空间数量为1 038家,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持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2];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效果明显,共带动就业58.7万人,较2019年小幅增长3.5%[3]。从业人员的增多表明在创新孵化培训方面的需求较大。自2012年举办第一期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培训至2020年,广东已举办了42期从业人员培训,共培养从业人员5 200多人;举办创业孵化中级管理人员培训班4期,培养中级管理人员约150人。从2018年举办的第12期培训开始,创业孵化人才培养人数呈爆发式增长,这与广东孵化载体的从业人员需求从2018年开始急剧增加密切相关。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只举办了8期从业人员培训,同比往年少举办1期,培训总人数减少(见图1)。

图1 广东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参训人数年度分布

1.2 民营孵化器占据培训的主力军

2020年,广东民营孵化器占省内孵化器总数的70%,全省孵化器呈现政府主办型、政企共建型、产学研共建型和民营主导型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2]。从参训机构的性质来看,民营孵化器从业人员占全部参训人员的72%(见图2),充分体现了广东的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调动各类民间资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资本投入到科技孵化育成事业中。

图2 2020年广东创业孵化参训机构类型构成

1.3 孵化载体专业化趋势明显

目前,广东孵化载体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趋势显著,专业化孵化器占全部孵化器总数的1/3,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领域[2]。2018-2020年,全省每年都有超过1/3的参训人员来自专业化孵化器(见图3),其中2020年的参训人员有1/3来自于国家级、省级以上孵化器,2/3来自市级及其他级别孵化载体(见图4),表明广东孵化载体培训要向纵深发展,一方面需要扩大培训的覆盖群体范围和产业领域,另一方面要针对专业化孵化载体增强培训特色,打造品牌。

图3 2020年广东创业孵化参训人员所属孵化器类型构成

图4 2020年广东创业孵化参训人员所属孵化器级别构成

1.4 实现跨省份学员交流培训

2016年,广东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均跃居全国第一,此后,省内孵化器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一路攀升。2018-2019年广东的参训人员基本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总数的93%(见图5);培训主要以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为主,与从业人员初级培训的要求相符,且各期比例变化不大,有近1 000名学员的从业年限都在2年内。此外,为积极配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粤黑、粤藏合作项目,在2018-2019年的培训中,特意提供部分免费参训名额给黑龙江和西藏地区的学员。

图5 2018-2019年广东创业孵化参训人员的地区分布

2 广东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1 专家讲授、现场教学、学员分组讨论相结合

从2017年12月起,广东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培训由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以下简称“省孵协”)主办,省孵协借鉴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的授课形式,加入了孵化器现场教学和小组讨论环节,同时将科技创新创业理念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孵化服务的新模式。在每期培训中,选取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孵化器,组织全体学员现场教学,并开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约20人,设2名组长(一正一副),同时安排一名具有多年运营经验的孵化载体负责人担任小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组织学员进行“破冰”。指导老师围绕孵化载体如何提升孵化服务效率、如何实现孵化服务升级、如何将企业需求转化为自身盈利点,以及服务资源有哪些、增值服务提高服务性收入举措有哪些等问题,用自身运营载体的实践经验指导组员,并展开现场讨论,最后还形成汇总材料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从业感想。

2.2 形成省市联动培训机制

在广东全省孵化育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导下,目前珠三角九市中的8个地市都建立了市级孵化协会。其中,清远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市级孵化协会,充分带动省市联动的创业孵化事业发展。目前省孵协举办的从业人员培训大多采取与省内各地市协会合作的模式,由各地市协会每年年初提交培训需求,省孵协根据需求安排省内全年培训计划,统筹培训的整体情况,而各地市协会则负责具体会务安排。这种省市联动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地市的培训主动性,积极带动形成省内创新创业孵化良好氛围,并将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辐射到省内欠发达地区。如2018年,省孵协与韶关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在韶关市举办了第16期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培训班,课程还安排了前往韶关智汇小镇进行调研,来自全省的124名学员参加了该次培训,学员反响较好;2020年,省孵协又与清远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在清远市举办了第35期从业人员培训,有80人参加了培训。

2.3 打造从业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创业导师-创业精英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广东已经成功打造了从业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创业导师-创业精英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全方位、全级别人才培养全过程,孵化器从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和需求选择参加对应的课程,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得到提升帮助,由此打造了广东全省创新创业孵化的培训生态系统,成功构建科技型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孵化服务平台[2]。

3 广东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创新创业也走在全国前列。从1991年建立第一家孵化器开始,广东的孵化育成体系发展了30多年,目前已构建了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孵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面对新的形势,要充分结合广东的创业孵化特点,探索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要加快孵化载体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耦合,整合技术和人才等各项创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通过创业人才培养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带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3]。

3.1 建立人才网格化管理,共享孵化人才

目前,广东全省21个地市已实现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珠三角地区更是实现县区全覆盖,全省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孵化载体数量庞大,覆盖面广,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效益较突出。2020年,广东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带动就业58.7万人,较2019年小幅增长3.5%[2],因此,创新创业孵化人才的管理成为孵化育成体系的一个重点工作。建议参照深圳、南京、武汉、盐城、黑龙江等地推出的人才租赁制,以各类人才市场为依托,通过人才租赁实现人才共享,以及建立以充分利用闲置智力、业余时间为依托的“星期日孵化”的人才共享方式[4],即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引导周末有空余时间的孵化行业从业人员辅导其他孵化载体运营,为急缺人才的孵化载体解决燃眉之急。此外,搭建全省孵化人才在线网络,以地市为一定区域的原则,每个孵化载体为一个网点的特点,省内孵化载体的从业人员可以在广东孵化在线平台登记备案,分享自身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所登记的数据可以共享给附近网点内的载体,帮助其他载体解决某一领域的共性问题。

3.2 对接国家及其他省(区、市)的培训资源

在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积极对接全国孵化界的优秀师资资源,建立一个承接全国创业孵化培训的基地。凭借已举办的42期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培训和5期中级管理人员培训、2期创业导师培训班的经验,积极与国家火炬中心和其他省(区、市)的培训机构相互交流学习,建立广东特有的孵化人才培养平台,培育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于一身的从业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创业者等,引导他们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全国优秀孵化载体的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经验,整合创新资源,服务园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利用大数据平台搭建共享式的动态课程评价体系,对每次课程的教师及其上课情况进行线上评定,促进各类培训的良性发展[5]。

3.3 拓宽培训体系,探索多元化培训模式

孵化载体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优势——孵化载体孵化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6]。随着广东特色孵化载体数量的增多,对于培训的个性化办班需求增加,如亟需构建针对粤港澳孵化载体、大学科技园等特色载体的新型培训模式;针对“创二代”“孵二代”等特殊群体量身打造专业化的课程体系,探索小规模办班模式[7]。此外,由于每年参训学员数量持续增长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同时为满足学员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部分课程可试行网络化授课。基于学员对于培训的课程需求,也要进一步完善省内培训导师库,补充有实际运营、知识产权、财税、投融资经验的师资力量,提高老师授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4 结语

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提升创业者的创新思维[8]。孵化载体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广东构建了一种以各类孵化载体为平台,重服务、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建立了培养企业家的新渠道,以及直接对接创业者的协同育人机制,成为“双创”人才保障的重要来源,开辟了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新路径,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极大提高了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从业能力,有效提升了孵化载体的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参训孵化器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孵化器清场
基于DEA有效性分析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以西部地区30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例
“师太”扛枪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