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星 虎文翠
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要指脑卒中后出现肩部、手部疼痛、肿胀现象,导致肩手活动受限,如不及时救治,极易导致病情迁延,诱发手部肌肉萎缩,甚至手指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机体手部功能[1]。目前,西医针对该病并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物理康复治疗,但其疗效并不显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而温针灸对血管收缩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消除水肿,缓解肌肉痉挛,缓解止痛,从而有效改善肢体活动能力[2]。本研究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13例,女25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6.81±6.29)岁;病程15~53 d,平均(33.32±12.65)d;其中脑梗死33例,脑出血5例。观察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为56~76岁,平均年龄为(66.34±6.69)岁;病程13~52 d,平均(33.52±12.59)d;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7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3]。主症:肩部疼痛,患侧肿胀,压按凹陷疼痛,活动受限;次症:皮肤潮红,皮温升高,伴肘、腕等远处关节疼痛,少气懒言;舌脉:舌淡暗、有紫斑,脉沉涩。
1.3 纳入标准 ①生命体征稳定,具备正常语言、认知能力;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②精神障碍,意识不清;③有肩部疾病病史;④局部皮肤发生溃烂。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侧卧位,患肢置于身体上方,采用75%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取患侧养老、肩髃、肩髎、少海、臂臑、后溪、翳风等穴位,采用毫针(北京珞亚山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5寸,批准文号:豫械注准20172270468)进行直刺治疗,施以小幅度提插捻转法,持续行针 2 min,留针 30 min,1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5.2 观察组 采用温针灸治疗:体位、取穴参照对照组,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直刺进穴,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法,运针 2 min 后,待局部有酸麻胀感,留针,将一段直径 1.5 cm、长 2 cm 的纯艾条固定于针尾,点燃艾条底端,2壮/穴,留针 30 min,1次/d。底端距皮肤约 3 cm,在艾灸皮肤表面铺设一层隔热纸,避免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持续治疗1个月。
1.6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4]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该量表包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4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肢体运动能力越强。疼痛评分: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5]对两组疼痛感进行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重。
1.7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进行疗效判定。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疗效,关节无疼痛感,肿胀消失,活动阻碍消失,肌肉未出现萎缩为治愈;关节疼痛感显著改善,肿胀基本消失,肌肉发生萎缩,但不明显,活动轻微受限为显效;疼痛感稍微减轻,肿胀仍然存在,肌肉萎缩但不显著,活动明显受限为有效;上述症状均无变化,肌肉萎缩严重,且活动受限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运动功能、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FMA、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高,VA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优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功能、疼痛评分对比 (分,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3个月内是该病高发时间段,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肩部、手部突然水肿、疼痛,导致手部活动受限,如不尽早治疗,可致肩手永久性畸形,丧失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7]。
中医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归于“痹证”范畴,认为其主要由内虚体弱、外邪入侵、体内瘀滞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8]。中风后气机失衡、气行不畅、血液循环无力,从而经脉阻滞导致水道不通,而体内水循环不正常,水湿浮于表面,致使肢体浮肿;同时血运失调,导致血瘀阻滞,气血痹阻,不通则痛[9]。中医治疗以疏通经络、活血益气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降低疼痛感。分析其原因在于,针灸可行活血通络之效,按照“以痛为腧”原理,通过毫针对穴位产生刺激性,从而加强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有效缓解肩手疼痛[10]。以“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选穴,其中翳风穴具有补气益阳、通窍散内、疏风通络的功效;后溪穴具有缓解头项强痛的功效;养老穴具有舒经活络、充养阳气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肩臂酸痛;肩髃穴具有疏风散热、通经活络、活血散风的功效;肩髎穴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臂重肩重不能举之症;少海穴具有理气通络、益心安神的功效,可有效缓解头项痛;臂臑具有通络止痛、清热明目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肩臂疼痛、颈项强急。诸穴共用,可行疏风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气益阳之效。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联合起来,其既具有针刺的刺激作用,又具有艾灸的温热效果,两者结合可有效温经活络、益气活血、散寒化瘀[11]。有研究表明[12],温针灸对炎症灶血管通透性具有控制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吸收炎性渗出物,将致痛因子排出,从而有效缓解肢体疼痛;同时其可有效缓解肢体肌肉痉挛,提高肢体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降低疼痛感,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