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消方联合芙黄膏外敷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60例临床观察

2021-11-02 04:09:24李逸梅龚旭初陈海东倪毓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乳腺炎证候炎症

李逸梅 龚旭初 陈海东 方 勇 倪毓生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病临床发生率达33%~50%[1]。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认为与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关系密切。大多数患者发生于产后3~4周,尤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多数为发热寒战、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现代医学临床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本病,但存在抗生素耐药、影响哺乳、掩盖症状、治疗效果有限等弊端。该病中医多分为三期,郁滞期(气滞热壅型)、脓肿期(热毒炽盛型)、溃后期(正虚邪恋型),分别对应西医早期、中期、后期。我院中医外科为国家卫生部及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乳腺病为我科优势病种,对治疗急性乳腺炎有着独到的见解,重在早期干预,满足母乳喂养,采用内服(乳痈消方)和外敷(芙黄膏)相结合的办法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南通市中医院乳腺外科门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8.23±4.22)岁,平均病程(2.33±0.84)d。治疗组年龄22~33岁,平均(27.87±3.81)岁,平均病程(2.13±0.86)d;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通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西医外科学》[2]早期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①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②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③肿痛时间<3 d;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或者正常。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①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②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③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且发病时间<3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符合气滞热壅型;均为初产妇;②年龄18岁以上,40岁以下;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③合并有慢性乳腺炎、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相关药物过敏、用药依从性差等患者;④对照组青霉素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同时予以常规治疗,包括饮食、心理指导,手法疗法等,两组均治疗1周。

1.5.1 对照组 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2次/d。

1.5.2 治疗组 乳痈消方药物组成:柴胡12 g,蒲公英30 g,炒黄芩10 g,生栀子10 g,金银花 30 g,天花粉10 g,生瓜蒌10 g,王不留行10 g,路路通10 g,青皮10 g,陈皮10 g,生黄芪20 g,丹参10 g,当归20 g。上述药材统一由南通市中医院中药房免煎制备,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分2次内服。加用芙黄膏外敷(纱布上涂抹 0.5 cm 厚度的药膏,范围大于患处2 cm,盖于患处,胶布固定,胸罩外固定,每天2次)。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6.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详见表1(皮肤发红、乳房疼痛、肿块数目、肿块大小、体温等),计算各证候积分总和,计算积分指数。积分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表1 中医证状分级量化表

1.6.2 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 (N%、CRP、TNF-α、IL-6) 其中IL-6、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观察点为第1天、第7天。

1.6.3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4]以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为主要依据,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中医证候改善率60%~90%;好转:中医证候改善率30%~59%;无效:中医证候改善率30%以下。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N%、CRP、IL-6、TNF-α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状积分比较 (分,

2.4 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7 d后,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转归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8例进展,形成脓肿,不良转归发生率为2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两组均无药物性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直接影响母乳的喂养,一方面妨碍乳母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影响婴儿的健康生长。目前,西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通过乳头破裂、乳腺保洁不当、婴儿口腔炎等途径侵入乳房,从而引起感染化脓的急性乳腺疾病,对应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方法为抗生素抗感染,方法较为单一,而且存在抗生素滥用、耐药情况、用药安全等风险[5]。随着中医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避免了使用抗生素,减少了对于母乳喂养的影响,以尽快恢复母乳喂养。

急性乳腺炎归属于中医“外吹乳痈”的范畴。《外科正宗》开篇即提出“夫乳病者,乳房阳明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认为肝郁胃热内蕴、风热毒邪外侵、乳汁排出障碍,致乳汁淤积、乳络闭阻,从而引起气滞血瘀,形成僵块,日久热盛肉腐,造成袋脓、传囊、乳漏。关于乳痈治则,《外科正宗》中乳痈论第二十六中述:“初起发热恶寒,头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揭示了乳痈分初起、成脓、溃后3个阶段,分别宜散之、托之、补之。中医学认为初起乳痈基本病机与肝胃郁热相关,治则上认为治疗初起乳痈首选消之、散之。

本病发病早期以气滞热壅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则上以疏肝和胃、清热通乳为主。明代中医大家陈实功为“正宗派”“补土派”代表性人物,祖籍南通,临床治疗乳痈颇有见地,我科充分继承了正宗派学术思想,在治疗上主张内外治法并重,在内治上尤重视脾胃,认为乳房病总属肝经,而临证多为肝胃不和发病,因此临床以疏肝为基础,同时注重调和脾胃。临床发现产后妇女“多虚多瘀”特点,在主症基础上多伴有气短乏力、口中黏腻等脾虚症状,伴有面色晦滞、经血瘀滞难下等血瘀症状,所以认为该病治疗当在清热疏肝,健脾理气的基础上,酌加补气活血之品,自拟“乳痈消方”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乳痈消方中柴胡归肝、胆经,疏肝解郁;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黄芩、栀子清热除烦、泻火解毒,尤擅清上中焦之火;天花粉、瓜蒌归肺胃经,擅清肝胃郁热,解毒消痈排脓。上述中药味苦、性寒,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效,旨在清泻肝胃郁热。青皮、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王不留行、路路通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此四药药性平温,微微行气,而不助热,与清泻肝胃郁热不相冲突,主要发挥温药行气之功效,旨在防止乳汁淤积。同时兼顾了妇人产后多虚多瘀特点,本方加用生黄芪补气健脾,丹参、当归活血化瘀而不伤正。芙黄膏为我院名老中医陈鸿宾经验方,由芙蓉叶、大黄、赤小豆等组成,改为外敷膏药剂型,外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效。用于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期,对于诸如丹毒、有头疽等早期效果显著,且荣获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床效果显著。

对于中药现代药理研究[6-11]显示,如柴胡、金银花、黄芩、连翘、蒲公英、栀子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作用显著,另外柴胡、金银花、黄芩、连翘发挥着强大的解热镇痛作用。研究[12]表明瓜蒌一方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能分离出天门冬氨酸,其能促进骨髓中的T淋巴细胞成熟,发挥作用,减少炎性分泌物。天花粉通过增加炎性因子的产生,激活炎性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天花粉蛋白的活性,增强免疫活性,发挥抗炎作用[13]。芙黄膏具有抗炎、镇痛、抑菌作用[14],通过外敷药性直达局部病灶,发挥作用。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白细胞的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占比,N%在急性感染中反应比较敏感,特异性高,当发生炎症反应时,立即病理性增多;CRP作为早期感染的炎性因子之一,主要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少异常免疫反应,发挥抗炎作用。有研究显示[15]:机体感染炎症反应状况与IL-6的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炎症反应越严重,浓度越高;当炎症反应减轻时,浓度逐渐下降;所以IL-6变化反应炎症病情变化。TNF-α对炎症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效应,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持续存在炎症反应的标志之一[16]。因此与炎症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CRP、IL-6、TNF-α)[17]也成为了此次研究的监测指标,客观反应炎症消退情况。

综上所述,乳痈消方联合芙黄膏外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可能与降低血常规中性比率、CRP、IL-6、TNF-α指标有关,但具体机制作用靶点有待从循证医学角度进一步研究。此外中医治疗还具有不良转归少、安全性好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为广大患者解决病痛。

猜你喜欢
乳腺炎证候炎症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4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2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