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宁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性的脑出血疾病,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突然性的脑部血压升高引起。患者多表现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1]。高血压脑出血发病诱因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用力过猛、剧烈运动以及情绪激动都可能引发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产生原因、病情进展与患者颅内压升高、血肿体积扩大、脑血肿等相关因素具有直接联系。血肿会严重损害周围组织,影响患者预后[2]。本文分析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100例。研究中根据双盲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5.90±4.30)岁。高血压病程2~18年,平均病程为(8.20±2.10)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41~78岁,中位年龄段为(56.20±4.50)岁。高血压病程3~18年,平均病程为(7.90±1.90)年。分析对照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无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高血压脑出血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当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具备颅脑CT和MRI诊断依据。③均为首次发病患者,而且发病到入院时间均不超过4.5 h。④临床资料完整,可供追溯。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肺脏功能障碍。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近期存在创伤史和外部手术史。④既往存在严重的精神类疾病。⑤恶性肿瘤及其肿瘤远处转移。⑥对本文所应用的尼莫地平不耐受或者过敏。⑦同期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并配合高血压脑出血治疗。静脉滴注量维持在每次125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并配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160~180/90~100 mm Hg,并暂停其他血管扩张剂使用。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静脉滴注干有过、呋塞米等,根据患者病情使用降压药物,并对症抗感染与降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048)治疗。患者保持1 mg/h的速度持续微量泵泵入,每日8 mg,连续治疗10 d。随后改为尼莫地平缓释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173),每次口服60 mg,每日2次。依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整用量。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的基本症状基本消失,脑部病灶完全吸收;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脑部病灶大部分清除;有效:相比治疗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病灶大部分消失;无效:与治疗前对比,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变。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康复指标:主要统计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使用GCS量表评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NIHSS量表评估)以及血肿情况。③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低血压、头晕呕吐、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④心理和睡眠: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超过7分,则说明患者肯定存在焦虑,而且焦虑越严重评分越高;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超过8分,则说明患者肯定存在抑郁,而且患者的抑郁越严重,则评分越高;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0~21分,分数越高的睡眠质量越差。⑤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涉及到20个条目,每个项目分为“否”“一般”“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项目,记为1~5分,满分为100分。如果分数超过90分,则为完全满意;分数在80~89分为满意;分数在60~79分为基本满意;分数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 26.0统计学软件实施本研究数据的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满意度以及低血压、头晕呕吐、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经[n(%)]表示,并由χ2检验;计量资料(Barthel指数、GCS量表、NIHSS量表、血肿量、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经(±s)表示,并由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占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1例,占82.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康复质量 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与血肿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康复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康复质量比较(±s)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占6.00%)低于对照组(12例,占2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心理和睡眠 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前后的心理和睡眠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前后的心理和睡眠比较(±s)
2.5 满意度 观察组(48例,占96.00%)治疗之后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38例,占76.00%)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之后的满意度比较[n(%)]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疾病常见的一种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从观察临床便可发现,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躁动、嗜睡、头痛等[3-4]。研究表明,剧烈活动与情绪激动是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原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相对正常人群,血压水平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在应激状态的作用下,脑深部的小动脉有破裂的危险,在病情进展下可能形成血肿,致使颅内压出现机械性占位与神经元内钙超载的现象[5-6]。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血肿周围组织产生的水肿面积也会不断增加,甚至会出现坏死的现象,同时脑出血会引发毒性物质出现,如凝血酶、血红蛋白与分解物等显著增加[7-8]。这些物质会对血脑屏障产生破坏,影响脑细胞正常代谢,引发酸中毒。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会不断出现继发性损伤,这主要是患者脑神经损伤的程度与恶化持续性加重[9-10]。如患者脑水肿量明显超过原发性的血肿量,颅内压就会明显升高,中线也会移动,最终产生脑疝,并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病情持续性加重。因此,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应尽快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和改善脑水肿,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预防出血才是关键[11-12]。
临床治疗高血压脑水肿主要有药物与手术两种方法。根据临床观察的结果,高血压脑出血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尽早对症科学治疗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实行常规性的镇痛镇静、脱水、降低颅内压、吸氧、止血等对症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但是整体的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不能作为临床的有效措施推广应用[13-14]。尼莫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抑制钙离子通道开放,降低钙离子内流,以达到强效抑制脑细胞自由基的产生,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确保血管平滑肌维持一定的松弛度[15-16]。从临床治疗的情况中还可了解到,尼莫地平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作用脑血管,有效增加侧支循环的血液供应量,抑制钙离子直接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以此抑制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产生作用,并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从临床应用的结果中还可了解,尼莫地平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避免血管痉挛的产生,并且还能扩张直径范围为70~100 μm的微小动脉,以此来减少脑血环阻力中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临床应用中还发现,尼莫地平可降低血稠,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17-18]。
本文得出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与血肿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 例,占6.0 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之后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因此可见,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比临床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尼莫地平治疗所获取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