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02 09:33张芷郁矫苏平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课程

张芷郁 矫苏平

(1.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元素要“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视觉传达专业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社会、技术、文化的发展,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为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

一、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总体分析

(一)专业及课程分析

传统的视觉传达被笼统地理解为“平面设计”。随着我国商业社会、行业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的研究维度越来越丰富。视觉传达可以解释为给人“看”的设计或“告知”的设计,发展至今呈现出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与市场领域的“融合”态势,研究与应用范畴也不再仅限于视觉领域。随着近年来游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制造业升级以及品牌意识的日益加深,社会对视觉传达专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同时也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业态的嬗变与技术的发展,为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改变。

(二)学情分析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由于基本都接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学生在观察力与想象力方面都具备优势。从心理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情绪丰富,且波动较大,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同时,由于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其自我意识还没有达到最终的完善与统一,对于社会问题的审视角度容易偏激。多元的文化生态以及大量西方文化及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学生频繁接触技术伦理、文化思潮,还会不断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视觉传达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十分迫切、重要的。

二、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思政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思政”的内涵和范围把握不好

很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理解不够明确。只有对思政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能具备为课程设计而转化的原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智强教授在其对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解读中总结了我国思政教育的三方面内容:思想观念、思政观点、道德规范;并从习近平主席讲话内容来解读了思政元素和范围: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思政教育元素没有高低之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需要来确定思政元素。上海大学的顾小英教授在也曾提出过相应的观点。她认为课程思政不是狭隘的职业素养,而是“职业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丰富而广阔的,有着极大的探索空间。课程思政在视觉传达课程的融入应当是多维的、深入的且生动的。

(二)专业课教师较难凝练视觉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较难在专业课中有效地凝练出思政元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将“思政教育”问题理解的过于狭隘,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为了完成思政“任务”而将思政内容生硬的拼接在授课环节中的现象。“挖掘什么资源——如何挖掘资源——如何激发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力”,按照这个逻辑线条可以发现思政教育资源其实十分丰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生教授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为例,开课之初,张教授会先用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做“遗体捐献者真实事迹”的分享,并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遗体捐献者的签字仪式。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从内心自然的焕发出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一门冷冰冰的解剖课都可以开展得如此有温度、如此深刻,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本身就具有感性色彩,更应当开展的“有血有肉”,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浸润学生。

三、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从课程本身挖掘

从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是最基本的方法与路径。围绕“三位一体”的目标开展,即“知识”“能力”与“价值”。在这三个目标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都有很大空间。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广告的经典七要素”核心知识要点的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理性且深入的理解广告的构成,正确地看待广告现象,从而具备广告鉴赏能力。能够从更多元的维度去评价广告的优劣,最终培养广告创意与设计制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得到了正确的价值塑造,树立了合理的广告观、消费观以及作为媒体人或传播者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课程中,通过对具体品牌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文化母体”的符号对于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考察,感受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源头的魅力,使学生从内心真正产生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二)结合社会现象、热点事件

视觉传达专业紧扣市场脉搏,与产业发展、潮流动态息息相关,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象是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的沃土。课上通过环环相扣的话题导引,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让学生发现在现实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并给予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如近期的热点事件——“追星打投倒牛奶”。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广告营销行为产生的结果,并引发了十分不良的社会影响,还折射出当下所谓“饭圈文化”的畸形。通过这个事件的引入,在《广告设计》课程中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此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既是对知识的夯实,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广告伦理的激荡。使学生理解这种“兴奋剂”式的营销行为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销售业绩,但对于品牌塑造的美誉度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三)融入国际视角

认识、鉴赏艺术是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艺术作品是立场、观点的重要载体。在国际局势之下,对于艺术问题的审视不应只狭隘的谈风格、技法,而应融入国际视角,从更多维度审视艺术问题。视觉传达研究的是“看”,而今天看到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通过肉眼捕捉,更多的是摄像设备甚至虚拟技术带来视觉影像。这些全是通过技术产生的,即“技术观视”。视觉媒介技术已激发人类交流传播的必然性和自觉性。2020年11月,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转发了一幅数码视觉艺术形式的漫画,作者为“乌合麒麟”。该作者的作品引发了国际舆论的轩然大波,并使得我国取得了外交舆论的胜利,发扬了国际的正道之光。这次事件开启了新的文化战场——视觉话语和视觉技术的战场。乌合麒麟的作品使用了很多视觉符号,善于构筑视觉的权力关系。如果没有准确的国际局势判断和对国际政治文化足够的了解,就不可能构建出这些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课程中,学习如何“看”,以及学习怎么构筑“被看”,是视觉传达课程思政融入的总体角度。

(四)在设计专业课中融入文化自信,突出本土特色

长期以来的主流文化是以西方构成的视觉文化为主的,如漫威、DC、好莱坞输出的文娱产品。但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像故宫博物院旗舰店、敦煌研究院等国潮品牌已经有了雄厚的受众基础。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也是国民本心的诉求。我们在课程中系统、全面而深入的带领学生一起研究中国文化瑰宝,一起探索如何让这些瑰宝以现代人喜欢的方式和现代工业适用的形式焕发新活力。那么,我们的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是不可能不爱我们的文化的,也会使我们的文化更具传播性和输出价值。近年来有不少学校的设计专业开设“中国民间美术”和“文创产品设计”这类课程。不仅是思政层面的要求,同时也是培育能够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服务于创新中国的新型设计人才的要求。

(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多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这种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既是课程创新的要求,且在课程思政领域也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教师需要更加关心学生在课程中获得了什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有没有促进,以及课程思政与专业是否紧贴,融入是否巧妙等。比如《文创产品设计》《中国传统手工艺》等课程需要改变原先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对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用项目教学法,以具体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参加家乡的区域建设。以调研的方式,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故事。对于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完善,不单以知识、技能的掌握成都为唯一的考核内容,而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以及最终的价值的塑造情况。

四、结语

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模式,是党中央在全国高校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课程立体育人的重要举措[6]。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路径既可以围绕课程本身展开,还可以引入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塑造正确的价值体系。视觉传达专业教学随着行业的瞬息万变,一直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层出不穷的新文化、新思潮、新技术、新业态的冲击下,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