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02 09:33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交际

袁 凌

(湖南女子学院 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一带一路”倡议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交流、深化友谊,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和平、发展、包容、创新之路,它为全世界走向合作共赢带来了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搭桥,人才要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肩负着培养能从事汉语、双语教学及初步研究工作,或从事汉语言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也迎来自身大踏步地发展,这是时代赋予的命题。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对邻邦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演讲,主题是《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演讲中提道欧亚各国可以采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并在国会上做了演讲,题目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中现场勾勒出中国希望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

这是“一带一路”概念的由来,是国家层面的重要倡议,也是继承并发扬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现时代合作倡议。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正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为大家所熟悉。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从而焕发古丝绸之路新的活力,特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分别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做出阐释。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

据报道,截至2021年1月,我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5份,涉及沿线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沿线国家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等,要真正实现彼此间各方面的互联互通,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人才就必不可少。

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巨大。例如同为非洲国家,苏丹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南非有11种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和阿非利卡语,约80%的人信仰基督教;塞内加尔的官方语言是法语,80%的人通用沃洛夫语,95.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又如在印度尼西亚,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不可触摸他的头部;参观庙宇,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其他裸露的衣服等。在沙特阿拉伯,严禁饮酒;严禁崇拜偶像;严禁随意照相;严禁商店出售小孩玩的洋娃娃。虽然同为亚洲国家,但与我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大相径庭。

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与语言和文化都迥异的人们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往就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文化隔阂。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前沿阵地,它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胜任汉语、双语教学及初步研究工作,或在相关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工作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三、构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般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师德高尚、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这三个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扎实,即掌握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及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等专业知识,掌握汉语教学理论与技能,具备双语交流和跨文化交流等专业能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需求,但其着眼点有点泛化,与“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人才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人才存在距离,所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优化。首先,化整为零,分区域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像东亚文化圈,即汉字文化圈,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就是有着相同文化特征和文化要素的地理区域。分区域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可以更贴合沿线国家对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其次,利用沿线国设立的孔子学院的资源,构建国内高校和沿线国高校在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共赢模式。根据中英文双语期刊《孔子学院》2017年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统计》,沿线有50个国家设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机构,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及中国的语言文化,促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发展中外友谊作出了贡献。因此,利用沿线国设立的孔子学院所开创的良好局面和有效资源,可以更好地开拓和构建沿线国高校与国内高校在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共赢模式。

(二)调整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法、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而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门课程却寥寥无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专业必修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跨文化交际》。但是这门课程一般只有32课时,且理论课时远高于实践课时,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效,都会受到影响。

这显然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和完善。首先,增加新的跨文化交际专门课程。除了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还可以增设与之相关的其他课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专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等。其次,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语言课程。除了现有的多门英语课程、《第二外语(韩语)》《第二外语(日语)》等,还可以增设沿线国使用较多的通用语课程,如《第二外语(阿拉伯语)》《第二外语(法语)》等。再次,增加已开设跨文化交际专门课程的课时和学分。以《跨文化交际》为例,其课时可以从现有的32课时提高到48课时,其实践课时可以有所增加,其学分也可以由现有的2分提高到3分。

(三)完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实践环节

现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有《教育见习》《汉语教学技能展示》《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但是这些课程的学时都不够充裕,而对于缺乏留学生资源、没有海外合作项目的高校来说,其《教育实习》和后续的《教育研习》都无法给学生提供与留学生或外国汉语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就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往往其教育实习就在中学展开,其教育研习研讨的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此看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要培养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其实践环节的完善就势在必行。首先,《教育见习》可以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从事在线汉语教育的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学校拓宽与它们合作的渠道,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授外国学生汉语的机会,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磨砺。其次,《汉语教学技能展示》的课程容量可以增加。作为直接展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修养和技能、课堂教学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汉语教师基本功的课程,虽然其学时一般只设置了一周,但是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的时间可以大幅增加,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进行指导,在课程完结后组织学生进行过程回顾和经验分享。再次,《教育实习》可以进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去。一方面,与国内具有留学生资源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兄弟院校合作,或者组织学生现场观摩留学生汉语学习课堂,或者让学生以助教身份参与到教授留学生汉语的实践中去;另一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高校签订对外汉教实习项目协议,选派学生赴沿线国进行汉语教学实习。而接下来的教育研习则可以就教育实习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进行思考、剖析、讨论、研究和反思。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战场,在这个阵地上探索“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走向继往开来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又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一带一路”建设基础工程、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的战略举措。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交际
学汉语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两块磁的交际
《汉语新韵》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