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美术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的阶段性发展成就,代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成就。可以说,美术见证一个民族文化的文明程度和繁荣水平。美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引领这个民族的美学思想发展的趋势,《蒙娜丽莎》代表着西方美学艺术的一个高度,而中国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陶缸彩画。在近代历史中,中国遭受到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和外来列强的侵略,到了“觉醒年代”的中国,更需要像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美术作品作为激发民众行动的呐喊者。在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的勇敢探索下,中国的美术人负起时代的使命,完成了一次次美学意义的突破。
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版画成了其艺术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影视的叙事维度中采用了版画来再现多元化视角,通过深沉厚重的版画画风,反映了大众的思想觉醒和勃发的人民力量,让影片的感召力喷薄而出。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代,版画伴随着我国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继而衍生了石版版画、木版版画和铜版版画等,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开启愚钝的民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鲁迅先生从国外引进了现代版画,把德国版画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死神和女人》《牺牲》《织工的防抗》等引进国内,让中国的版画成了惊醒中国民众的有力武器,版画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美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激起民众斗志的催化剂。
从古至今,版画的内容涉及最多的是人物,画面题材鲜明、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其中对人物的刻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变革创新。《觉醒年代》这部剧中,版画中的人物形象仿佛是电影的留白,既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又真实地展现出变革创新之意,如在风雨飘摇中,毛泽东发足狂奔,蹚过民不聊生的世道;被“人血馒头”事件深深刺痛的鲁迅,以笔为刀写《狂人日记》,向封建礼教拔刀宣战;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合影;共同抵制日货的场面;建立青春之中华的决心;彻底反封建的斗士等,这些版画中人物的刻画都充分展现了时代的觉醒以及变革创新的决心。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和门类,中国的版画用最朴素简单的方式展现出中国人的勤劳与善良,例如一千多年前的木刻版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等;《摩登女子骑车》《算命先生》等版画作品是清末民初木刻版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版画作品以朴素、丰富和趣味性的内容反映当时社会的复杂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稳定的环境为版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版画的内容也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转变为讴歌和赞美,涌现出吴凡、李焕民等一批版画家。他们的作品通过塑造普通民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国家富强的心情,积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笑容是这一时期中国版画的特点之一,人们的微笑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是艺术家对祖国热爱的体现。
这也是版画艺术所传递出的时代审美。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进程和演变中塑造和沉淀的文化内涵,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精神,这些传统文化正是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气和自信的源泉动力。
当代中国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表达中国文化精髓最形象、最具有审美感染力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中国美术的潜力,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具有历史性的变革和探究,以发挥中国美术的审美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用美术的形式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记录中国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美术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自身的变革和调整,这种变革不仅受自身的文化特性影响,还与所处的外在社会环境有关,因此,美术变革不仅是具有文化意义的革命,同时也具有社会意义的革命,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美术从本质上应该以记载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己任,为中华儿女传承和探索中华未来的有力武器。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美术的主题必然是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典型的中国历史。在“觉醒年代”下的中国,美术自然也不遗余力的展现它强大的社会功能,用客观的事实和艺术的手法还原中国当时社会的原貌。2021年,中共诞生100周年,总台推出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百集特别节目,节目以艺术的形式讴歌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作品以“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精选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
通过对《觉醒年代》中美术的创新运用我们能够充分感知到美术应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应该与中国历史相结合。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上,为社会的发展所服务的。美术的绘画技法是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必须有创作的激情和变革的勇气,在不同的时代要紧跟时代的特征和氛围,为社会所服务,为大众所服务。把握时代的脉搏及变迁,用视觉艺术特有的功能将其转换为时代的思想表达,呈现出无以言表而又催人奋进的艺术语言。
美术的艺术特色语言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跨越时间和时代的维度。在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特别是“觉醒年代”的近代中国,美术的变革和社会功能性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的艺术性始终贯穿于美术绘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美术的绘画技法有多大的区别,美术都将人和自然、社会与历史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在写实的基础上表达各种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理念等传统文化;其次,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蕴含着不同时期丰富的历史底蕴,对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依据。美术是通过一定的承载物记录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艺术成就和社会风土人情,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都可以通过一幅画或一个艺术雕品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底蕴,呈现出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也离不开中国众多美术作品的历史见证。例如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生动再现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风情、建筑,对后人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美术的魅力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还充分地体现在作品的民族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术作品,都充分承载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意识,彰显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觉醒年代”的中国社会,通过一幅幅充满战斗力的美术作品呼唤和凝聚着民族斗争的精神和意志,徐悲鸿的“愚公移山”通过简单纯朴的画面诠释了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激发了中国民众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斗争的毅力。
美术用简单的画面就可以散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展现强烈的社会矛盾和悲惨的社会现实,宣泄强烈的思想情感和悲怆孤绝的民族情结,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染力和战斗力。一副好的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指引和文化信仰,人民在关键时刻可以以此为动力披荆斩棘,在所不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美术也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已经不能简单地概括和占用美术的内涵和范围,在现代社会,美术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无形之中感受到来自美术的熏陶和感染。大到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节日活动,活动场馆的布置,小到个人的生活起居,家庭氛围的布置,手机界面的选择,都无时无刻充满着来自美术意识的冲击。
美术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演变和延伸成为多种社会功能和民俗文化,填充和丰富着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影随形。美术已经将音乐、雕塑、书法、工艺品等多种传统文化凝聚起来,得到了更为复杂的延伸和拓展,经过历史和文化的长期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符号。所以,在进行美术变革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促使美术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美术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语言,也是最通用的语言。美术作品可以跨越国度和民族的区别,成为人民大众共同的心声和精神指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路是广大得很。题材会丰富起来的,技艺也会精炼起来的,采取新法,加以中国旧日所长,还有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的希望。那时作者各将自己的本领和心得,贡献出来……”中国的美术变革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觉醒年代”下,路将越走越宽敞,其社会功能亦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