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霞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经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一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自2006年5月公布以来,南通蓝印花布激起了印花图案设计人员、印染技术专业人员和社会业余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南通蓝印花布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并且在中国民间曾经广为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蓝印花布仍是普通百姓家庭男女婚嫁的必备之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纺织行业的深入,合成染料的使用和机械化印染技术的普及,绚丽多彩、价廉物美的纺织品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蓝印花布逐渐远离了国民的生活。然而,感悟蓝印花布之美,有利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增强中华人民民族自信,有助于创新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面料。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中展出的明清以来蓝印花布实物,其纺织原材料都是纯棉织物,这证实了棉花在中国大面积种植和纺织印染加工的时间阶段。虽然中国具有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和文化,然而,丝绸是有钱人穿着的面料,普通百姓穿的是麻织物。宋代范成大(1126年-1193年)生动描绘了夏日田园的情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表明南宋时期,绩麻织布是妇女夏日晚间的主要劳作,棉花种植当时在民间尚未普及。棉花最初仅在我国华南及以南地区种植,《后汉书》(创作于432年-445年)中明确记载了海南岛向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进贡棉花,可知当时的棉花仍为稀缺珍贵之物。直到公元十二三世纪,黄道婆(1245年-1330年)大力推动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的种植,在公元十四五世纪,国内已大面积普及种植棉花。
棉花纤维大量在穿着服饰和家居生活上的使用虽然只有约800年的历史,不可与五千年的蚕丝纤维历史相比,但后起之秀的棉花对土地适应性好、种植采摘简便、纤维产量稳定;而且棉花纤维比苎麻纤维手感柔软、比蚕丝坚实耐用,性价比高,其朴实之美深受百姓的喜爱,棉花纤维快速成为主要的服装用和家居装饰用纤维的原料,打破了丝麻占据的纤维世界。王祯《农书》(约1300年)中记载:“(棉布)其幅匹之作,特为长阔,茸密轻暖,可抵缯帛;……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比之苎麻,免缉绩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虽曰南产,言其适用,则北方多寒,或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比最省便。”此段文字一方面客观公正地比较了棉在纤维性能、种植采摘、加工制作过程中与蚕丝、苎麻相比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广大农民对棉花种植的意愿,促进了棉布在百姓家中的普及。南通蓝印花布以棉纤维做纺织原料,表明了民间百姓对棉纤维朴实无华之美的喜爱。
南通蓝印花布上所用的着色染料为民间种植的植物染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染色织物的国家之一。《诗经·小雅·采绿》中描绘了一女子早晨采摘蓝草的情形,“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表明最晚公元前770年前民间就已种植采集蓝草。《礼记·月令》中明确指导人民采摘蓝草染色的时间,“仲夏之日,令民毋艾蓝以染”表明西汉时期制蓝靛染色的技术逐渐成熟。西汉以后,栽培蓝草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成为一个专业,至唐代(618年-907年),在织染署下的“青作”就是专业的靛蓝染色作坊。据《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记载,宋代(960年-1279年)以后,靛蓝逐渐用于棉纤维的染色。这是由于棉纤维自十四五世纪在中国大地广泛种植,推动了靛蓝在棉纤维上的染色应用。
《天工开物·彰施第三·蓝靛》中描述“凡蓝五种,皆可为靛”。植物蓝草制作靛蓝染液,用于棉织物的染色不需要额外使用媒染剂处理,因此比蚕丝染色工序相对更简单,其染色后的棉织物染色牢度高,反复水洗和日晒不易褪色,而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青黛(马蓝)无毒,并且解诸药毒,并水研服治疗小儿诸热、惊痫发热等,磨敷可治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蓝靛草染液不仅可使织物获得鲜艳的蓝色,而且与皮肤接触具有避虫除毒、消炎杀菌等保健功效。靛蓝的生物安全性能高,对于哺乳动物,靛蓝具有低的急性口服毒性(LD50〉5000mg/kg),在老鼠的繁殖性研究和致畸形试验中无副作用,靛蓝也不会致癌。蓝印花布上使用植物蓝草做染料,其健康之美满足了人民对生命安全保障的要求。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不管是白底蓝花,还是蓝底白花,都是通过蓝白相映对比而显示出花形图案。蓝色,古时称为青色。《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是对织物蓝染过程的精辟描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描写了蓝色在服装上的应用和古人对蓝色的喜欢。蓝色象征着春天,代表着万物的生长,寓意希望和生命。以青对白,蓝白相映,不仅外观清新、典雅,而且青同“亲”同音,在民俗中意指恩恩爱爱、亲上加亲;青也同“清”同音,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光明磊落的优秀品德。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之外,还有白族扎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和蓝夹缬技艺,后三者也是手工制作蓝白相映纺织品的传统技艺。其中白族人民尤为喜欢白色和青色,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光明、高尚和吉利,认为青色具有希望、朴实、感情真挚之意。当今社会,在百姓家庭、大众餐厅中仍然常见蓝白两色的青花瓷餐具等,表明现代的人们依然钟爱清清爽爽的青白世界。蓝白相间的清雅之美必将继续推动南通蓝印花布在现代社会中的流传。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约800年来中国民间流传的纺织品,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头巾、布包、桌布、门帘、床上用品等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只有蓝白两色,也挡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聪慧的中国人民受到传统剪纸工艺的启发,将传统的装饰窗花图案进行改进和创新,制作成适合于印制的纸板,然后将花形图案印制于棉布上。以点线组画、用线造型,常见的有动物瑞兽、植物花草为对象设计主题,花型图案无一例外都表达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祝福,如鲤鱼跳龙门、马上封侯、福在眼前、花开富贵等。
花型图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而言,其直观形象的图案更易被理解和接受。“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是中国传统图案设计的艺术理念,图案与文字相比,其含义更丰富更含蓄,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敛谦逊的风格。印花图案的吉祥寓意之美赋予了南通蓝印花布的灵魂,为百姓的日常起居增添了幸福元素。
手工制作南通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叫灰染或灰缬。采用灰浆(黄豆粉和石灰混合)作为防染剂,涂在被桐油纸版(其上已雕刻花纹)覆盖的棉布上,然后进行植物靛蓝染色加工,染色晾干后刮去灰浆,因灰浆阻挡染液渗透进入织物内部,有灰浆的地方在织物上留下白色图案,因此整块布面显示出蓝白图案。由于雕刻制版、印制灰浆、靛蓝染色、刮去灰浆等各工序都是手工制作,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操作技法,因此即使印制相同的花形图案,蓝印花布的颜色和花型风格都不相同。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中,靛蓝染色是实现蓝印花图案的关键步骤。靛蓝属于还原染料,本身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上染棉织物,因此染色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靛蓝染液的制备。植物靛蓝首先被还原溶解成可溶于水的隐色体,然后以隐色体上染棉织物,最后再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靛蓝固着在棉织物上。染液制备仅是靛蓝染色的准备工序,面料上得色的深浅浓度则取决于染色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棉织物浸渍靛蓝染液染色一次,染料在织物上的得色量非常低,因此为了获得深浓的织物颜色,必须反复多次的浸渍靛蓝染液。靛蓝染色要求掌缸师傅不仅要成功制备稳定的染液,而且要严格把控靛蓝浸渍染色的次数和氧化的时间。各道手工工序都表达了南通蓝印花布制作者的独特技艺和风格特征。
感谢升阳设计总经理孙建赠予的《蓝雅白韵——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一书,让我更全面感受了中国蓝印花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