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加
摘要:草原生态治理工作一直在进行当中,但是现在的草原与不及之前,现在草原退化面积越来越大,草原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草原植物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草原病蟲害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草原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在解决草原病虫害问题是,要转变以往的治理思路,开展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的示范模式,实现科学治理的全面推广,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环保高效的虫害防治氛围。
关键词:草原病虫害;生态治理;对策探索
草原病虫害的破坏力不亚于人为的破坏,草原病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而且蔓延速度快,如果不加以措施,大片的草原都会被破坏,虫害会侵袭草原的每一个角落,造成草原生态治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建设草原的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草原病虫害问题,加强对绿色植被的保护,积极开展防治草原病虫害工作,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一、草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现状
草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目前草原出现大面积的退化,草原上的绿植面积逐渐变小,沙化现象也渐渐出现,有些严重的地区已经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影响了植物的多样性,这也导致了草原病虫害的侵袭,病虫有了良好的生长空间,在草原建设过程中,一旦有绿植覆盖,草原病虫就会大量繁殖,而且草原病虫的繁殖能力和传播速度都很强,草原病虫对草原的破坏面积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草场质量下降。第二,草原上的气候非常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病虫的繁殖力也会增强,所以每年的草原病虫都在加剧。尤其是到了春冬两季,气温上升,天气也变得变得干燥,草原病虫繁殖力更强,对草原带来更严重的破坏。第三,由于人们的过度放牧造成了草原退化,导致草原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草原上的牧民一般都是以放牧为生,所以在乎自身的利益,重视牲畜的数量,牲畜数量越多,就会出现过度放牧的现象,牧民只知道放牧却不知道种草,所以草原慢慢出现退化,草原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1]。
目前,在草原病虫害处理上,人们并不重视草原病虫,因为草原病虫害问题一直都存在于草原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在草原病虫害治理上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少,不能及时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警,在治理草原病虫时所使用的化学药物也会对草原上的植物造成破坏,从而污染环境。有些草原病虫的产生是因为牧民的养殖方式不对,在比较落后的地区,牧民不能科学地进行饲养,有没有适当的方法消灭虫害,购买预防虫害的药物资金很少,所以对虫害的发生也无能为力。
二、草原病虫害问题的生态治理策略
(一)转变治理思路
以前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处理病虫害的发生,用最多的就是有毒害的化学药物,现在我们应该转变治理思路,采用绿色的治理方式,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理念,可以用病虫的天敌或者对环境没有破坏的药物,这两者结合来治理。要增强人们防治草原病虫害的意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草原进行检测,在草原病虫害来临之前做好防治措施或者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将草原损失降到最低。要对草原进行病虫检测,就要收集资料,对草原的地形和经常发生病虫害的区域有个全面地了解,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进行灾害预警,提高灾害预警的能力。在使用现代化技术处理病虫害的同时,结合情况探索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治理草原病虫害的能力,同时也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开展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的示范模式,实现科学治理的全面推广
我国的草原面积非常广阔,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但是每个地区发生的草原病虫害又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时,要开展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的示范模式,让各地区都能够坚持绿色治理的理念进行草原病虫害防治,采用无环境污染的药物,根据生物链原则,采用生物防治,利用虫害的天敌消灭虫害。同时积极推广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的示范模式,慢慢地淘汰利用有毒害的化学药剂治理草原病虫害的方式,坚持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人们绿色环保的意识,尽量做到预防和压制,防止灾害的来临。要做到预防和压制就要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对草原病虫进行检测,掌握病虫的动向才能进行预防和压制,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病虫害,减少草原的损失[2]。
(三)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环保高效的虫害防治氛围
我国的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资源的开发也逐渐加重,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基于此,草原病虫的危害也逐渐加剧,所以防止草原病虫害的任务也非常紧急。在草原病虫害治理工作开展中,生物防治比其他防治手段更加有效,而且也不会破坏环境。所以各相关部门要对着这种生态治理的技术进行推广,可以利用互联网各个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生物防治和生态治理的概念,并且讲述这种治理方式的好处,积极转变人们传统的治理手段,引导人们利用生物防治处理草原病虫害,随着生态技术的应用的推广,草原病虫害的威胁也逐渐降低[3]。
(四)减少人为破坏,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增强抵抗力
草原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的破坏,草原出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为草原病虫提供了繁殖空间,所以草原病虫才会肆虐。各相关部门应该禁止牧民在草原上乱垦乱挖,减少人为破坏,对于植被覆盖稀少的地区,进行禁牧或者休牧,对牧民提出要求,不能只在草原上放牧还要种草,给每个牧民或者队伍分配区,管理好各自的区域,一旦出现病虫能够及时地及时地进行处理。并且规定某个区域放牧数量不得超过多少,防止过度放牧。让牧民可以有规律有组织地进行放牧,逐渐恢复草原的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抵抗病虫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草原病虫害最好方式就是利用生态治理技术,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对草原病虫进行防治和压制,将病虫害对草原的损失降到最低,所以就要改变人们的治理观念,推广生物防治的手段,这样才能获得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牧民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萃萍.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 000(010):279.
[2] 易光平. 草原治蝗灭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 吉林畜牧兽医, 2019, 040(004):50-51.
[3] 加那提别克·努尔哈买提. 草原虫害生物和生态治理[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 No.80(2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