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桃木工艺品发展现状及创新手段

2021-11-01 02:08闫仲旺张珈铭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闫仲旺 张珈铭

摘要:桃木雕刻品是一种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然而由于行业缺少发展策略,定位不对等因素,产品千篇一律,工艺品题材和主题缺少创新,逐渐走向低端化。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肥城桃木雕刻品的发展策略和创新手段,从改变造型开始,逐步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新表现题材和造型样式,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桃木工艺品。

关键词:桃木工艺品;时代特色;创新发展

一、绪论

桃木剑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代表着平安、如意、吉祥、富贵,蕴含着华夏文明丰富的文化资源。肥城桃木雕刻文化作为肥城桃文化的重要分支,体现了肥城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1]。

二、肥城桃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肥城市栽种桃树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发展经历了兴起、发展、巅峰、衰落和再兴起五个阶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根据《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七年秋天,齐国率兵攻打鲁国,围住了桃……”此处所提到的“桃”既有可以有桃的含义。

三、肥城桃木雕刻的造型艺术及其艺术风格

3.1桃木雕刻的造型特征

很多古代文人依靠自己的直觉对自然界的事物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2]。肥城桃木雕刻的题材多参考与中国的传统吉祥物,其中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动物以龙、凤、麒麟、貔貅等神话故事中代表着福寿安康、幸福美满的神兽为原型,例如蝙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向中所代表的是幸福和运气;仙鹤作为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可以带来美好事物的仙禽,代表着长寿和贵气,象征着生命的自由和洒脱,天然这带有一股隐士风范;梅花鹿作为另外一种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瑞兽的动物,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幸运和长寿,三者的谐音皆有着美好的寓意。

植物则多以桃花、竹子、灵芝、佛手等为原型,代表着对时间美好事物的向往。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万物苏醒,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因此桃花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寓意。同时,由于其美好的寓意,也常用来被形容漂亮的女子,因此通常也用来象征爱情或者友情。

3.2桃木雕刻面临的问题

由于科技水平的發展, 雕刻手段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机器雕刻的效率和成功率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手工艺人的手工雕刻。因此,部分手工艺人只能走少而精的路线,这对于整个桃木雕刻行业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由于造型特征的单一,创作素材以及外形千篇一律,市场上的桃木雕刻品的生产和经营同质化非常严重。同时,只沉迷于照搬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很容易引起顾客的审美疲劳,降低对其的购买欲望。同时受制于市场监管能力,桃木雕刻品质量良莠不齐,粗制滥造情况极其严重。其次,由于桃木雕刻的发展过快,工艺匠人之间缺少交流,行业之间仅仅局限于价格的竞争,大家互相压价,最终导致产品趋于低端化,而对于工艺品最重要的品质之间的竞争却很少,这只会消耗产业内部营养,最终走向低端。

四、肥城桃木雕刻创新发展

肥城桃木雕刻品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工艺品最适合用来作为文创产品进行发展。而现如今文创产业趋于成熟,已经度过了过去粗制滥造,质量低下,产品低端的现状,逐渐摆脱了人们对它的刻板认识,而这得益于文创产品之间不断进行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制作工艺和制作手段的创新,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展现当代文化,找到顾客最有兴趣的切入点,不断创新。“艺术生产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往往是人们欣赏趣味多样化的必然” [3],因此,桃木工艺品若想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文创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要要进行形成一套成熟的产业逻辑,提高产品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立足于当今社会,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发现最核心的问题,让大家摆脱桃木工艺品只有桃木剑、桃木人、桃符等传统文化造型的呆板印象,找到更加符合时代的题材和主题。

4.1题材和内容

受到现代设计的影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特点逐渐消失同化,最终形成千篇一律的风格,这对于国家文化自信地提升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考虑要考虑两点因素,既要确保行业的发展,又要确保文化的延续。因此在进行题材创新时,既要满足现如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一些简约、时尚的设计,构建产品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同时,注重文化的挖掘,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充分挖掘和提取中国文化,才能够将桃木工艺品推向世界,走向国际市场。

4.2创作人才专业化以及宣传推广

保证桃木工艺品的年轻化首先要保证创作人才的年轻化,这种年轻化不仅仅是指年龄,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在知名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弹幕网上有很多年纪较大的视频创作者,但它们能够保证一颗年轻的心态,创作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因此,在培养创作人才时要普及传统知识文化以及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让创作者有自己的思考;同时,注重品质上的提升,确保专业水准。在进行题材选择时要考虑一些年轻态元素,例如一些手办文化、二次元文化以及IP联名等。

参考文献

[1]李金铭,刘景岫.互联网背景下桃木雕刻文化的解读[J].文学教育(上),2020(08):136-137.

[2]董婉,刘晓斌.肥城市桃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大观(论坛),2018(07):103-104.

[3]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4.

作者简介:一作:闫仲旺,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机械,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二作:张珈铭,男,汉族,籍贯:江苏连云港市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景观及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