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策略

2021-11-01 01:21徐静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小学语文

徐静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教学任务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教育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创新改革,处于教育岗位上的从业者都能够意识到现代教育思想已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以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为例,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时,教师不能直接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结合教育现状分析来看,诸多教师受制于固有教学理念,并未实现新课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积累策略

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情感性、人文性的学科。立足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推荐的一项工作。但该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需要及时转化错误的教学思想,紧跟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重构教学体系,为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与形成做好铺垫。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主要对象,对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辅助学生积累并强化文学素养进行探讨。

一、立足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现行教育思想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的传递传统文化并弘扬传统文化,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关注。并且,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很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信息。例如在低年级教育工作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以及寓言故事;在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学生则会接触到很多中国的古诗古词[1]。这些传统文化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养分。因此,教师需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信息。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具备极高的生活性,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可立足于实际生活,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所体现的生活要素,分析文本背后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及内在底蕴,潜移默化的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传统节日》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在春节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分析春节的来历以及春节一些活动开展的意义,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积累文学素养。

二、大量阅读,奠定素养基础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提升一个人文学素养的最直接途径。对于小學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做好有效的辅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认知能力也比较低。并且市面上的课外书种类比较复杂,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外书中很容易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也不知道哪种书籍适合自己。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消耗了自己的阅读热情。

所以在教学之余,教师可基于学生的了解,为其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目。而在选择书目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贴合性原则。教师要保证所选择的文本素材能够贴合于学生的认知范围、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能选择过于晦涩难懂的书目,而是要选择具有较强趣味性、故事性以及教育意义的书目。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一些道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文学素养的发展做好铺垫;针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推荐一些国内外的名著书籍,让学生体会国内外的文学发展基础与文学内涵,促使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增强。

第二,开放性原则。在为学生推荐书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大概的书目范围,却一定不能限制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目,应该如何阅读书目。否则不仅无法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问题。在阅读之余,教师也可为学生介绍一些阅读小技巧,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为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积极养分。例如,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学生可将自己觉得比较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记录在笔记本中,丰富自己的素材,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及文学素养。或者在读到一些自己有所感悟有所共鸣的片段,也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所得。在长期坚持与积累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经验,真正的强化自己的文学认识、强化素养。

除阅读书籍之外,教师也可以基于网络技术,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文学价值的综艺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要求学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够记录其中一些优美、有价值的词句,丰富储备,夯实素养发展基础。

三、创新手段,丰富素养认识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环境下的新教学任务。所以,传统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基于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素养认识,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首先,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创建不同的教学氛围。利用氛围对学生的情感形成有效激发,促使学生立足于情感共鸣,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与学习体验,对文本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促使自身认知能力及情感能力的加强,提供素养发展养分[2];其次,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深化理解。在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基于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对学生形成积极指导,促使人文因素能够直接映射到学生的学习中,构建稳定的知识迁移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会由于欲望的驱动,主动深入教学过程,形成创新性教学实验,升华自身的文本认识与情感认识,从而发展人文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为进一步实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要求,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体系加以创新调整。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生活,适当的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奠定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教师需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认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的体系,为学生文学素养及思想道德观的发展奠定稳定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艳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23.

[2]王建青.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实施策略研究[J].黑河学刊,2019(01):173-174.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小学语文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