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研究

2021-11-01 03:15王美红山西省地震局
财会学习 2021年29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环节资产

王美红 山西省地震局

引言

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科学管理思路,运用科学工具,健全完善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规范资产管理流程,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防范资产使用风险,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然而,如何实施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问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仍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不断完善,加快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保障单位有效运转和促进事业发展。

一、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指由单位占有使用的、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国有资产管理即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管理权限等划分、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的享有、处置等活动的监督,与单位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等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结构,为国家履行政治职能提供物质基础,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等不断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即将内部控制作为单位管理国有资产的手段,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实施流程控制和监督等活动,达到降低资产流失风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等目标,加强单位管理国有资产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做好国有资产内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为管理国有资产提供了依据,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管理质量,降低资产流失风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不是单一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监督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决策管理矛盾、孤立、工作被动等状况出现,资产情况达不到实时状况报告的要求。各部门对占有资产随意调配,维护意识淡薄,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降低社会服务价值、贪污舞弊的风险。

(二)管理方式信息化水平不足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与预决算、政府采购等管理系统没有实现对接,资产从配置计划、采购、使用到处置等各环节的数据资源整合、关联及使用等信息处理方式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比如资产购置计划与采购环节容易脱节,购置时未能受到预算控制;处置计划与配置计划的编制,两者关联关系不能合理匹配;由于整个过程形不成闭环管理,资产数据未能达到有效利用。总之,目前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但资产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发展缓慢,不能发挥降低资产浪费、闲置、超标配置等风险的作用。

(三)缺少风险控制

在管理国有资产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不能应用风险预警、时间价值等理论进行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比如流动资产容易造成资金沉淀、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纳入账内核算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巡视、稽查、审计、资产专项清理等工作不断开展,不断进行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但加强全面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四)资产流转各环节存在漏洞

资产流转环节较多,包括配置、购置、验收、入库、领用、调拨、处置等。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各环节操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审批权限不分明等问题仍然存在。不规范的资产管理导致资产超标配置、重复购置,决策行为缺乏监督导致随意低价处置资产。

三、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管理层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观念落后

是否重视资产科学管理将直接影响管理队伍的建设、制度建设、考核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落地执行。由于历史原因,资产管理被重视程度不够,单位管理层对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更何况要科学管理。部分单位仍然存在重购买轻管理、重财务轻资产现象。管理层不能整合资产管理到单位的整体业务中,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协同机制不健全,信息交互、数据关联不及时,导致资产管理在各个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

(二)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单位缺乏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资产管理内控体系不健全,日常工作缺乏约束。复杂的管理环节中,各环节独立的内控管理制度缺失,环节之间相互内控管理制度缺失。制度不完善则日常工作缺少尺度标准,容易造成管理程序混乱,单位主体责任不好划分,发生舞弊行为的概率提高,严重影响国有资产安全。

(三)资产管理队伍专业能力较弱

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落后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跨度较大,普遍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管理人员配备不考虑岗位的专业性,加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疏于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机会。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规则、相关制度掌握不够,思考不透,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形成工作漏洞。如存量资金占比较大,预算执行缓慢;在建工程资产管理不严谨,长期挂账不做竣工决算工作,不进行资产交付登记;重实物资产轻无形资产;重购置轻处置,待报废资产长期积压。

四、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完善建议

加强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将提升国有资产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效率和质量。201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规则,资产管理任务重大,管理的内涵也不断外延扩大,报告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渐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国有资产报告、决算、国有资产年报、月报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应对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效率与质量。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加强内控管理、规范流程、控制风险,势在必行。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管理

1.要职责分工明确

夯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保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资产管理事项的内控管理,严格程序化。维护资金安全,资产安全,提高配置效率、使用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2.要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大力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资产配置计划、资金来源、采购、入库、领用、维修维护、调拨、处置等环节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资产、预算等信息系统的融合一体化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产信息质量并达到数据的有效利用。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便捷的调取资产各类实时信息,进行资产数据分析,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优化资产管理环境。

(二)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管理

1.严格国有资产的新增管理

建立健全新增资产配置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与其他业务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尤其是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时,准确核算和动态反映资产配置、价值变动、存量等情况,确保账表一致、报告对应衔接,真正优化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报和实施计划管理工作。编制年度资产配置预算,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单位所有资金购置资产均应纳入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无预算不配置,有预算不超标。资产的配置申请、资产验收、入账等环节,应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形成部门间相互制约、岗位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做好实施过程的内控风险防控。

2.加强国有资产使用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使用、保管、维护等内部使用管理规程,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实行原始价值与净值管理相结合理论,鉴定资产使用状况,结合履职需要、存量资产状况和财力状况,单位建立共享机制,尤其提高通用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强部门内或部门间统筹使用,杜绝和纠正既有资产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真正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

严格控制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管理,切实履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出租出借管理规定,按规定权限履行相应报批、备案等程序,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规范对外投资管理,进行充分、可行的论证,实施、管理、决策部门相互配合,协同管理,及时纳入财务账套核算,杜绝使用往来款核算。实现国有资产合理收益,应收尽收,规范使用。

3.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严格执行资产处置管理规定,按权限履行报批程序。不同处置形式的资产要分类处置,做好资产技术鉴定,资产评估、经济鉴证等工作,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使用人以报损方式隐匿资产,对于专项、大额资产处置要纳入重大决策事项,加强风险管理。

提高国有资产处置工作的规范性、透明度,做好处置资产事项的公开工作。比如各单位要以市场化方式交易或以环保回收方式处置资产;使用规范的处置平台选择服务机构;按规定公开处置信息;公开信息内容要完整,要详细列明处置单位、处置方式、处置服务机构、处置资产清单等。

4.做好国有资产盘点与报告工作

建立和完善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及时账实核对,账目清理,定期清查盘点,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资金挂账等事项,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加强资产日常管理,理清单位资产家底,按时完成资产各类报告,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三)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一方面要评价风险,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应对风险。采取措施减少或规避风险,如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

加强国有资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首先,需要提高整个单位的管理意识,动员全员进行资产管理,尤其是管理层的国有资产风险管理意识,一把手应高度重视,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统一思想,齐抓并举,加强管理队伍的风险管理意识,预防国资混乱的情况。其次,国有资产管理需要与业务工作融合,国有资产用于单位履职需要,在日常资产管理与维护中与业务开展密不可分,应结合业务工作详列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清单,进行管理风险分析,抓住资产内控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比如资产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资产管理融入建设项目管理内容,完善在建工程管理过程,避免造成在建工程长期挂账不转固定资产现象出现。最后,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单位应当明确各个环节应该遵循的制度、规则,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优化流程管理,利用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内部控制措施的有序执行,加强风险防范。

(四)加强内部控制环节的监督管理

按照“权属清楚、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要求,监督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工作。首先,做好资产采购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职责权限划分,落实各主体责任,形成监督制衡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体现就是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模式。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利用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重要监督作用。审计职能部门监督审计范围要全面,并要实质性参与到关键环节、重要项目的资产管理监督中,加强风险管控,比如强化配置计划的编制环节监督,由于此环节与资产存量、新增计划、处置计划密不可分,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单位预算的执行,关键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结语

国有资产是事业发展的物资保障,国有资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国家各项资产管理政策规则的出台,对每个单位资产的科学管理和长远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要紧抓不懈。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将会大大节约单位运行成本,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如何有效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还需要更多的探究和实践。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环节资产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分析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