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驱动因素及其整合

2021-11-01 01:22李明君朱文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李明君,朱文杰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安徽 芜湖 241002)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由理念转化为行动,由愿景转化为现实,沿线各国互联互通成果日渐丰硕。教育合作交流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又是连接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桥梁。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

1 我国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情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也随之增长。2014-2018年间,我国高职院校招收和培养的高职专科层次来华留学生人数达42146人,总体规模扩大了6.0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1.4%。江苏、浙江等省份高职院校约90%的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办学方面也势头强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海外办学数量迅速增长,高职院校从最初开展境外办学项目到设立境外办学机构,最后到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办学。此外,短期技能培训项目、短期人文交流、语言文化培训、国际技能大赛、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

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国际化整体水平偏低。虽然交流日益频繁,但是目前多数交流仍然停留在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院校互访等低层次、形式化的交流上,学生联合培养、课程专业共建、互派师资、设立海外教学点等高层次的实质性交流较少。第二,国际化发展地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在海外设立分校的高职院校基本集中在江浙、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严重滞后。无论是深层次交流的缺失,还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都是高职院校受内外多方面的驱动因素影响,是长期形成的结果。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驱动因素分析

2.1 宏观:政府与社会经济层面

2.1.1 政治动因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大卫·杰弗里认为教育是“外交政策的第四个层面”,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形象。教育合作交流能够让国外青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让更多沿线国家的人民深入了解中国,从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从服务国家战略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重点在于加强“五通”,而加速“五通”融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民心相通。教育交流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形式,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从而夯实与各国合作的基础。

2.1.2 经济动因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但是由于“一带一路”建设覆盖范围广、工程量浩大、沿线各国国情不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缺口巨大,“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涵盖建筑业、交通、农业、能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一批通晓沿线国家风土人情、语言民俗、生产状况的管理人员以及一批技能熟练、精通汉语、了解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的当地雇员,人才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教育交流有助于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协定”中将高等教育界定为世界贸易领域的服务性商品。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全面深入,沿线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来华留学市场需求必然增大,跨境教育项目与服务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创收的手段之一。

2.1.3 社会文化动因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交流过程中必然产生分歧,随着交流的增多和深入,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各国文化,削弱其他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突,克服对于某种文化的固有偏见。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还能够加速中国文化的弘扬以及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最终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2.1.4 教育动因

全球化的时代,要想提高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国职业教育必须融入国际职业教育的“大舞台”,加强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走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才能更加具有活力。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出台,文件提出要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推动职业教育更加开放畅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2.2 中观:院校层面

2.2.1 学校声誉

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所学校实力和声誉的重要表征,无论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还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国际化都是重要指标之一。凭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高职院校有了更多与沿线国家一起教育合作的平台。首先,与国外优秀大学和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可以缩小高职院校在办学、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术创新、服务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其次,学校接收部分来自国际的优秀生源,可以为本国学生营造留学环境,既可以丰富人才培养形式,也可以打造学校品牌,提高社会声誉。学校品牌与形象的打造对于高质量生源、教师与优秀科研项目的引进有重要影响,两者互利互惠,形成良性循环。

2.2.2 经济创收

如图1所示,近10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接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入学适龄人口大幅减少。从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整体持下降趋势,可以预见,高校适龄人口不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要面临的时代背景。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很难独善其身。此外,随着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追求“上大学”转变为“上好大学”,高职教育“生源危机”“产能过剩”等问题会日益凸显,生源不足则会直接导致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留学生的学费对于需要创收的学校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除了直接收益,各级政府还针对留学生招生工作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学校可以通过发展国际教育来平衡教育经费的开支。

图1 2010-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

图2 1988-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

2.2.3 学术合作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一直备受关注。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但这并不代表其不需要重视学校学术领域能力的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声誉的提升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当下,社会经济整体偏向结构转型升级,在这样的经济趋势下,高职院校则要关注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道路,借助他国先进成功经验,发展本国教学研究,从国际层面寻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跨越。

2.2.4 师生发展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高职院校迈开国际化步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关键就是打造一支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以及国际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在学生发展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更加具有国际性,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了适应市场,学校必须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2.3 微观——学生层面

随着世界越来越开放包容,出国留学也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主观上,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是吸引学生出国的首要因素。此外,出国留学还有助于提升其外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海外留学还能丰富其人生阅历。客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总体收入水平也在不断上涨,为出国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愿意让孩子借此机会跨出国门。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学校为学生们搭建了更多的对外交流的平台,海外留学、交换生、研学、夏令营、海外实习等各种交流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3 整合驱动因素,提升国际化水平

3.1 借助相关政策,扩大交流合作

为了落实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起,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保驾护航。从最初的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到规范留学生招收、培养、日常管理工作,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再到对留学教育开启质量认证,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从宏观到具体,逐渐落细,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从增量到提质,逐渐提高。地方层面,以江苏省为例,自2015年起,江苏省就率先建立了外国留学生生均拨款机制、设立了“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并出台了《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等相关激励政策。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一路领先。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国际化进程必须要借助政策东风。

3.2 优化驱动力结构,外生动力向内生动力转变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工作,更多是出于国家政策的主导和学校完成办学指标的需要,从院校自身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层面出发的交流少之又少。然而,要想打破国际化交流的瓶颈,光靠外在的压力还不够,高职院校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着眼长远,从学校内在发展的角度做国际化的全局规划,转外生动力为内生动力。

第一,完善国际交流组织架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风土、国情、教育政策各有不同,国际化工作急需一支专业过硬的外事人员队伍。此外,健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机构、系统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都是开展国际化工作的有效保证。第二,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做好外籍教师的“引智”工作,吸引国外优秀的专家、教师来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打造一支能够胜任国际化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双语授课水平。第三,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到专业学科的设置,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实训实习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第四,拓宽国际交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主动出击,搭建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交流的平台,与沿线国家高校共同探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共享人才培养资源平台。第五,携手企业一起走出去。“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平台虽然众多,但大多都是官方性质,行业企业等其他主体参与度较低。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和参与企业,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3 激发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校的所有工作最终都是为学生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出国交流的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整体较弱、出国交流信息不畅等因素,真正走出国门的学生还是较少。针对以上现实,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通学生国际交流通道。第一,搭建多样化交流平台。国外资源众多,多数学生和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辨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为学生做出筛选,并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可以是短期交流、夏令营、交换生、海外实习等短期项目,也可以是专升本、专升硕等长期项目,学生则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第二,加大国际化宣传工作。阻碍学生出国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具体项目的了解甚少,对于未知难免还会有些不安情绪。学校可以多提供一些对方院校的具体信息、配备相关的老师做好对接和服务工作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提供出国交流补助。出国交流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了让更多优秀学生走出国门,学校可以设立专项的奖学金、助学金来帮助学生解决费用问题,解决学生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励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对外交流。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