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虹
【摘要】 导学案以菜单式提示学生学习任务,使其自主发现知识,主动、定向学习。导学案以问题驱动落实语文要素,启发、训练学生思维,也能及时诊断学生学习过程的疑惑、缺漏,教学上就能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学,基于学情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明显。
【关键词】导学案;语文要素;任务驱动
新课程改革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是永不落伍的探究课题。导学案体现了核心素养的理念,只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实践例子还不多,值得探究1。
基于学情运用导学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以菜单练习提示学习任务
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对学生学习转化过程的第一个基本阶段是定向阶段,“即预先熟悉任务,了解学习的要求,以及这一活动的结果,使学生在心理上定向于该活动”2。基于此,重视学生预习,提高预习效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往,学生的预习情况总不太令人满意,既定的预习表或预习步骤未免太单一、乏味。教师可以编写菜单式导学案,细化学生预习课文的任务单。也就是说,因文而异,在紧扣新课程标准不同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研读教材编写解析,结合每一篇课文内容及课后练习基础上量身定“做” 每一篇导学案。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导学案为例:
(一)本文作者是 _____ (国) _____ 。翻译者是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二)查资料,了解荷兰:(简要写出你了解到对荷兰的三点认识)
(三)认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结合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生字 页码 读音 部首 组词 字义(简单明了)
15个生字
(四)本文是一篇写 _____ 的文章,认真朗读课文,准备做个导游。你读了 _____ 遍。
(五)思考:作者眼中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把文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用红色笔“ _____ ”画出来。想一想:每段从什么方面写出真正荷兰的特点?用铅笔写出阅读旁注。
(六)把课文分成三段,用小标题概括简要段意:
(七)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 _____ _____ 表達了
(八)默读、思考:文中,作者写牛、马、羊等动物别有一番情趣。找出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这样的句子。用铅笔“ ”画出来,至少选五处用铅笔写阅读批注:你感受到什么?
(九)思考:文中动态、静态描写分别有哪些?用“( )”找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找出动态描写的句子,用铅笔标画哦。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见识世界各地,了解多元文化。《牧场之国》是捷克作家作品。这份导学案预习内容由浅入深,主要从了解作者、预习生字词、理解课文阅读训练等方面以菜单式一一罗列,引导学生去读,动笔墨去圈画、写自己的阅读理解,层层深入文本,初步体会课文情感。预习时的批注用铅笔,用符号、用文字标注自己的思考。实在不懂做的题允许空着,老师教学时也能有所侧重指导。学生课堂上需要更改时及时修正,补充即可。学生循着导学案的指引能主动去发现知识,对新课能主动地定向学习。
二、以问题聚焦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每一篇课文都围绕单元目标落实语文要素。编写导学案前,要先读懂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进而通读一个学期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解析和教学建议,研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问题设计对落实语文要素的思路和要求。
还是以《牧场之国》为例。课文是了解荷兰的一扇窗口,牧场之国牲畜悠闲自在、环境宁静,从动静态描写中感受荷兰风情。导学案引导学生先关注作者,知道这是外国作家的视角;课外拓展,查资料了解荷兰,对荷兰有多维度的认识,给支架分点简要罗列对荷兰的三点印象;关注文章的写法,沉下心来找一找文中的动静态描写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感知课文。
如果是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先关注单元导读中的信息。如《威尼斯的小艇》,导学案的第一题是这样的:
1.第七单元学习主题是 _____ _____ 。学习要求是:1. _____ _____ _____ ;2. _____ _____ _____ 。
由导学案提示学生对新的单元主题有一个整体感知,了解内容主题,了解单元学习的两个语文要素:体会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单元整体教学,三篇课文都围绕着这两个要素展开教与学活动。
《威尼斯的小艇》“阅读链接”有朱自清的《威尼斯》和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选段,导学案最后一题设计了比较阅读:三篇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这种难度稍大的阅读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引导他们深入阅读,思考三位作家观察、欣赏威尼斯的角度,透过动静态描写景物特点更充分了解异国风情。
编写导学案要顺应课程教育改革形势。旧人教版教材中也有《威尼斯的小艇》,语文要素是揣摩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重理解、习作方法指导;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画面、感受异国风情的情趣。新导学案得修改方向,重在引导学生想象和品读感悟。 (下转第15版)(上接第10版)
三、以学定教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导学案指引下自主预习,老师通过翻阅、批改了解他们预习的效果,对学情有所诊断。中高年段课堂教学侧重于深入阅读,生字教学只对难的、容易错的适当指导。老师在课堂上检查“验收”学生的朗读情况,对容易读错的字词纠正读音,解疑释难。课堂更多的时间放在师生研读、品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探究落实语文要素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聚焦文本,讨论交流、分享想象,感悟写法,学得积极而深入。
在预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师生互动空间更大,课堂上能营造更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例如,学生沉醉于《牧场之国》,就畅想能成为自由的牛犊、小羊或小草,畅想变成牧场上的一条运河滋润草原、为牛羊送去生命之水。
上述《威尼斯的小艇》导学案最后一题的比较阅读,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交流、汇总,表格里各有三点异同在黑板上往往能各写到五六点,学生们思维广度、深度都得到拓展,收获感满满。
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当下,江苏汾湖实小张菊荣在《在教了不等于学会了》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進者,课堂是“学的课堂”“评的课堂”,教师要变教材内容为“学习内容”3。不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提前将课堂学习的内容以导学案出示,学生有准备地学习;老师通过翻阅导学案,课前明晰学生有困扰、疑惑之处,作为课堂指导前的学情观察、分析诊断材料。课堂上集中力量组织交流探讨有疑之处、理解不够透彻之处,也搭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可在导学案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困惑,老师适时再引发新一轮探究热潮。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能集中得到落实,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以反复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力
为每一篇课文学习所撰写的导学案,结合整本书框架了解,结合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勾连起整体与局部、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认知,使学生学习视野更开阔。他们从导学案中提前预知课文学习要点,有方向地搜集资料,了解名家名篇信息,补充课文相关的信息,如国家、人物生平事迹等,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
导学案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明晰要求,领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触动作者内心情弦,他们能有所得,有所悟。
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完成一篇篇导学案中得到培养。教师提示学生用铅笔、用不同的符号标识不同的字、词、句、段,题目关键词标黑提醒,长此以往学生便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即使是待进生,阅读旁注也渐渐丰富起来。导学案里的填空题、表格提供了表述支架,启发学生动起脑子去思考,深入文字再去读一读,动笔圈画、写下来,训练了他们的读书方法和思维能力。预习时,学生遇到思维瓶颈,存下疑惑,上课时更能专注听讲,并在课本上、在导学案上认真订正自己预习时的错漏,补充预习时思考不到位之处。课堂上很少有标准答案,许多思考题都是紧扣主题,靠学生自己去完善,这就提高学生思维、感悟、表述的能力。
教师将编写导学案的方法教予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拟定简单的导学案,也是可尝试的。当代教育改革中提出“用教材教”——教学内容公开透明,从导学案预热,到课堂上师生交流分享,深入探讨,拓展升华,练笔实践,老师是引导者、启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借助教材、课程学习不断螺旋式上升训练、促进学生,逐渐增强其学习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饶海峰,黄丽珍.《提高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运用成效的策略研究》[J].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018,238-243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3]张菊荣,周建国.《教了不等于学会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4]邓环,扶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J]. 2019“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2019,169-170
[5]刘一丹,武海滨.《对“导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