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发
【摘要】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如何承担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呢?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爱”精神,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力量源泉。教师应践行陶行知“真爱教育”理念,以爱温暖和引导学生,做到以“真教育”,关爱学生真成长。
【关键词】爱的教育;真教育;真成长
一、践行“真爱教育”,要不断创新,注重引导
“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陶行知先生的话指明了如何在工作中对学生真正地起到引导作用。这里的“新”,就是在“真爱教育”中,不断探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新时代,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要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束缚,走出一条教育学生的新路。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将时间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以“真爱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发言的积极性,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提升自我。同时,爱的教育,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研究新的課堂教学形式。敢于在课堂内外实践形式多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创设激发兴趣爱好、开启智慧的学习之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深刻认识引导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懂得引导学生的教师,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课堂,是一个生动的课堂,也是教师实施爱的教育的课堂。因为,在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爱,教师的严厉和严苛,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既达不到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的目的,也达不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如何发挥引导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让课堂回归“真爱教育”,是教师具有开拓精神和实践精神的表现。
二、践行“真爱教育”,要因生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是最光荣的职业。一个好教师,总是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春天的种子,为学生散播爱的希望。在应试教育中,学生成为“填满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排名只代表分数的高低,而不能代表学生的品性和真才实学,唯分数论是不对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真爱教育”中,因生而异,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门课程,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备课,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要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因材施教”回归本源,是教师追求“真爱教育”的目标。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有了解,才有发言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平等对待,做“真爱教育”的引航人。
三、践行“真爱教育”,要真诚相待,让学生真成长
我们知道,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承担学生人生引路人和启发者的角色。学生要真正地把握好自己人生的航向,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好教师存在的真正意义。要建立学生和教师密切的关系,那么,师生彼此之间就更应该做到真诚相待、及时沟通。爱的教育中,教师只有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引领教育学生,并从细微之处尊重教师的辛苦劳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以一颗真诚之心相待,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回答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只有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真诚相待,才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在面对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或人生的问题时,可以有值得信赖的人及时探讨或给出一些可靠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人生路上不断成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来教育事业上奉献终身,他曾经提出这样一句话,是“真爱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拥有求真务实的学生和具有高尚道德精神的学生,应该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毕生的追求。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也能让教师充分理解到学生的内心。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最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学生也真正在“真爱教育”中实现真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是一个光荣、光辉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使命重大的职业。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真爱教育”,就要不断创新,注重引导;要实现“真爱教育”,就要因生而异,因材施教;要实现“真爱教育”,要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之后根据不同学生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发掘学生潜力。教师应该发挥的是人生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形式,让“真爱教育”助力学生的真成长。
参考文献:
[1]蒋延萍.学习陶行知思想践行真爱教育[J].生活教育,2017(1):46-47.
[2]余广寿.注重情感教育培育学生爱心——学习陶行知师爱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2010(1):31-33.
[3]谢增焕,沈晓英,王碧静.让教育回归本真——浙江省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本真教育”特色纪实[J].教育,2019(24).
[4]廉紫微.走进行知,获真教育[J].休闲,2020,20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