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仪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6月-2021年05月期间我科室接收的82例经阴道分娩经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产妇产后均给予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等值,均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盆底肌肌力分级,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等发生率(7.32%),较对照组(26.83%)明显更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其盆底功能障碍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盆底康复仪;延续性护理;阴道分娩;经产妇;盆底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产后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其盆底肌肉、筋膜、神经受到了损伤,从而影响盆底功能,严重时会诱发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产妇的产后健康和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明显较高,临床需给予格外关注[2]。因此,对这类产妇产后进行持续有效的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了提高经阴道分娩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我科室对这类产妇开展了盆底康复仪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06月-2021年05月期间我科室接收的82例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纳入标准:(1)单胎、头位、足月,且符合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2)均为经产妇;(3)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的产妇;(4)临床资料完整的产妇。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妊娠合并症的产妇;(2)具备剖宫产指征的产妇;(3)合并盆腔手术史的产妇;(4)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产妇;(5)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的产妇。以上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41例,年龄22~37(28.94±1.31)岁;孕周37~40(39.15±0.84)周。观察组41例,年龄23~38(29.13±1.27)岁;孕周37~41(39.34±0.92)周。两组的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产妇产后均给予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
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妇开展治疗,每位产妇治疗期间均使用专用盆底肌肉治疗探头。指导产妇治疗前排空膀胱,然后取膀胱截石位,将治疗探头置于阴道内,治疗探头的前端保持在宫颈外口水平处。设置各项治疗参数:脉冲宽度200-320us,频率50-80Hz,电流大小根据产妇感受盆底肌肉强力收缩有无痛感决定,电刺激时间2-20s,电刺激间歇时间2-50s。电刺激的增加幅度在产妇耐受的前提下控制在1%-5%之间,同时指导产妇根据屏幕显示的波形做盆底肌纤维训练。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24周。
1.2.2延续性护理干预
(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在产科科室内成立经阴道分娩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延续性护理小组,组内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3名,以护士长为组长。要求组内成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术,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延续性护理小组构建后,由护士长对组内全体成员进行培训,包括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方法及延续性护理方法、流程等,保证每位成员均能够完全掌握,并可以进行独立操作。在此基础上,由护士长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包括延续性护理计划制定、延续性Kegel训练计划、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评价等。每项工作内容落实到具体的组员身上,使其能够各司其职。(2)建立信息档案:在产妇出院时,为其建立信息档案,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联系方式、住址、盆底肌康复训练情况、盆底肌恢复情况等。(3)出院指导:在产妇出院时,要对其进行出院指导,详细介绍产后的各项注意事项、饮食保健方法,在此基础上向产妇发放盆底肌康复知识手册,教会产妇掌握Kegel训练,包括阴道肌肉规律收缩和放松运动、缩臀提肛运动等,每项运动的时间为30min/次,3次/d。(4)延续性护理:以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微信群等方式对产妇进行延续性护理,电话随访每周2次,家庭访视每月1次,微信群可随时交流,以便及时掌握产妇的盆底肌锻炼情况,及时为产妇解决盆底肌锻炼期间遇到的问题,准确掌握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干预24周,在干预后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①盆底肌肌力指标:根据阴道指检评分及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的测压方法获得产妇的各项盆底肌肌力指标值,包括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等[4]。②盆底肌肌力分级:根据产妇的盆底肌收缩次数、维持时间和质量对其肌力进行分级,共分为5级,1级代表差、2级代表一般、3级代表较好、4级代表很好、5级代表非常好[5]。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统计产妇产后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等疾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计量数据(x±s)和计数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应用分别应用t检验和X 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盆底肌肌力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等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盆底肌肌力分级,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2。
2.3 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等发生率(7.32%),较对照组(26.83%)明显更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3。
3 讨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加强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6]。盆底康复仪是当前常用的一种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手段,主要是借助不同强度电流的刺激,来提升产妇盆底肌的肌肉兴奋性,从而唤醒休眠的神经细胞,促使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最终达到改善产妇盆底功能的效果[7]。盆底康复仪在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盆底肌收缩和舒张方案,从而使康复治疗更有针对性,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8]。但临床长期实践发现,单纯应用盆底康复仪对产妇进行治疗,其疗效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延续性护理是当前临床广泛提倡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对经阴道分娩经产妇实施延续性护理,针对盆底功能康复,给予产妇从住院到家庭的持续性护理,通过延续性护理小组对产妇开展的指导、访问,一方面能够为产妇院外康复期间提供持续、高质量的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另一方面能够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动态的评估和指导,避免了产妇由于出院后缺乏监督、指导而造成的康复效果欠佳[9]。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I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等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盆底肌肌力分级,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這表明,盆底康复仪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等发生率(7.32%),较对照组(26.83%)明显更低,P<0.05。这表明,盆底康复仪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仪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其盆底功能障碍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辉,王海申,张树荣,等.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评估[J].中国医学装备,2020,017(011):89-92.
[2]武晓华,杨晓波.盆底表面肌电指导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005(036):39-40+46.
[3]黄琼,潘斯,魏红,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
017(013):117-118.
[4]叶丽静,陆艳,潘圆圆,等.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
015(007):1192-1193.
[5]耿凤丽,徐青.微信互动干预模式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
康复管理效果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39(009):
1704-1707.
[6]莫愈君,赖观好,林凤媚,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017(002):106-108.
[7]张萍,卢琼芳.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异常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1,042(005):559-567.2021:技术开发项目[贵科攻190837(社自).
[8]孙晓娟,任秀华.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029(008):117-118.
[9]赵天宇,范城恺.康复训练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恢复水平的影响—以济宁市中医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027(005):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