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者网络视阈下互联网饭圈治理

2021-10-30 17:55张志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社会治理

摘要:在近年来,饭圈关于打榜、刷数据、集资等的社会问题已经多次受到了主流社会的关注,而且饭圈的主要由青年人构成,青年人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期,所以此类的社会问题应当得到妥善的社会治理。在拉图尔的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社会问题的治理与社会的完善需要行动者不断地提升彼此之间的连接,在不断交互地作用下完成社会网络稳定性的构建,才能最终实现利益联盟,完成社會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社会治理

在智能媒体的赋能作用下,网民的数量不断地提升。[1]网民表达诉求持续地被激活,他们不断地生产与再生产着信息,这种表达权被无限释放的情况在充分满足了网民权力的同时也给网络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2]网民在表达时事实会与情感相互交织,有时甚至情感主导了事实的存在,表现出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3]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科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平等的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建构成的网络动态过程。在研究智媒时代下的社会网络中,行动者网络的理论视角可以将过去社会网络的平面化思考变得更加的立体化、流动化。因此,本文将从行动者网络理论出发,将媒介技术、互联网企业作为智媒时代下具有能动性的社会行动者,在异质性网络中充当节点的作用并相互产生着影响。

一、网络社会饭圈问题的形成机理

(一)媒介技术作为行动者

在近几年的粉丝经济中,符号消费已经成了大众追星的普遍消费行为。例如粉丝在微博中通过购买喜爱明星的卡片以及封面,以符号的形式凸显自身的粉丝身份,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在超话刷活跃度、为明星购买小花等行为完成符号消费。但是媒介作为行动者一方面实现信息反馈的及时化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为网民塑造着信息茧房,尤其对于饭圈的粉丝而言,相当部分正处于青少年,他们在表现出自身个性化的时候,如果遭遇信息茧房的围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进而可能做出一些不符合主流社会认知的行为,产生社会问题。

(二)互联网企业作为行动者 微博在社会网络中不仅仅作为行动者的身份对其他节点产生影响作用,还具备着转译者的身份。转译也就是说行动者不断地把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兴趣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通过不断地转译构建行动者网络。微博作为一个流量平台,其自身的流量不断地被粉丝们转译为自身喜欢的明星的曝光量,因此微博才得以在自身周围构建起网络,通过掌握分配要素的权力,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互联网企业通过自身对于节点与资源的把控,对于饭圈规则实施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作为饭圈主要群体的学生却因为话语权的缺失深受其害,无法在规则的制定时通过发声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这种群体失语、权益无法保障的情况下,社会问题出现的倾向也自然大大提升。

二、行动者对于饭圈问题治理的能动性

(一)智能媒介行动者——迭代中实现稳定 在智媒时代,媒介行动者延伸了人们可感知范围的同时,也容易为人们构成信息茧房。但是现代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不只是单靠技术逻辑进行的,现代技术离不开社会要素的影响。“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铭写”与“转译”的概念生动地描绘出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利益嵌入”与“利益结合”的特征,设计、开发以及传播技术人工物的工程师将他们的意图以及对社会和世界的想象嵌入到技术人工物里。因此作为技术的算法也是同样,在技术工程师将对于算法的理解嵌入到社会网络之中后,并非一定完美的契合社会网络,形成稳定的系统,社会网络中的多个主体,如互联网企业、网民或是政府都会对其实施一定的影响,在彼此的角力之中,将算法修改成能符合网络中多主体共同利益时才能逐渐稳定。由此可见,技术并非必然造成信息茧房,表现出饭圈的各类问题,在多主体共同作用下,就能实现饭圈问题的治理。

(二)互联网企业行动者——注重社会效益 对于互联网企业行动者而言,由于其自身庞大的体量以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更应当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互联网企业作为社会网络的节点,其承载着诸多的连接链条,在社会网络不断地增加连接度的当下,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否健康因而显得尤为的重要。互联网企业行动者在进行利益与兴趣的转译过程中,如何保持两者良性运转将会是企业运营与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正如此次豆瓣回应王一博粉丝刷数据后的通告,尽管此类刷榜行为能为自身平台带来短暂的流量,但是此类饭圈问题如果长久的存在,豆瓣平台也将失去其自身的优质内容池,影响未来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对于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也将成为行动者转译的关键问题。国家网信办就在2020“清朗”专项整治中提及将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等位置应援打榜、刷量控评以及大额消费等问题。只有将政策因素考虑在内,才能进一步完善利益与兴趣的相互转化系统。

三、结语

互联网社会问题的解决绝不应当仅仅在互联网中寻找答案,网络社会从来都是现实社会的投影,只有将现实社会中的多主体共同纳入到社会网络之中,才能真正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厘清社会问题。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但是就正如无影灯效应强调的一样,通过将更多的主体纳入到网络中来,就能呈现出更加全面的世界,在社会网络中多主体与不断交互作用地作用下,社会问题会得到不断地解决,社会网络也会逐渐形成共同的利益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cpc.people.com.cn/ n1/2019/1106/c64094-31439558.html

[2]人民网.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 2018/0905/c117092-30273149.html

[3]张玉亮.对网络社会治理创新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OL].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

作者简介

张志强(1998—),男,汉族,湖北省,在读硕士,青岛科技大学,新媒体出版。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社会治理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