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地质遗迹景观成因保护性开发研究

2021-10-30 00:42罗瑞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名胜区喀斯特石林

摘要:云南石林主要位于滇中地区,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本文主要从云南省的地貌類型切入,确定了滇中的地貌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石林的景观特征和景观成因;最后针对云南石林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关5条建议。

关键词:云南石林;岩溶地貌;地质遗迹景观

一、云南石林概况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中部偏东的石林彝族自治县(滇中地区),在昆明的东南方向70公里处的地方。在古生代泥盆纪时期(距今大约三亿六千万年前),云南石林一带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在石炭纪(距今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云南石林才开始形成。大海中有许多石灰岩,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地壳不断上升,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从沧海变为了陆地。在海水退去后的亿万年中,此地历经了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后,才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从远处眺望,那一座座耸立的硕大的石峰屹立在那儿,耸立云中,犹如一片插入云霄的黑森林,故名“石林”。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之比为47.1%,可以看出石林的岩溶比不低。

二、云南省石林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的成景作用

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的成景地质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控制岩溶旅游地质资派发育的主导条件之一是阶段性抬升的构造运动。

构造地质学家注意到,当今的地形波动主要是由于造山后时期的地壳运动所致,甚至有人建议应使用形态学运动代替造山后运动。因此,可以认为今天的大部分地形是在形态运动的后期展平然后隆起之后形成的。此功能在云南尤为明显。燕山运动在该地区隆起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这是云南景观准平原化的开始。喜马拉雅山运动表现出大面积隆升,形成了横断山脉和西北高原的初步轮廓,以及新的构造活动。

(2)控制岩溶景观发育的重要因素是碳酸盐岩地层。

在云南的地质历史中,有两个时期是碳酸盐岩建造的重要时期。第一期是从晚震旦世开始,在志留纪时期结束。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差不多都有碳酸盐岩,但它的成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中有泥质、硅质,并夹杂这一些碎屑岩。然而这个时期,碳酸盐岩岩溶的行成并不是很完全,岩溶密度较小;第二个时期是从中泥盆世开始,结束于中三叠世,在这个时期过程中,碳酸盐岩发育比较完整,厚度相对较大,成分相对较纯,这个时期为岩溶的发育做了良好的准备。

(3)影晌本区多种岩溶景观集中分布是因为云南多种气候类型。

从南到北,云南分为北部热带地区,中亚热带地区,北部亚热带地区,南部温带地区,北部温带地区和北部温带地区等7种气候区(高原气候带城市)。]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气候条件和景观地质条件的结合,形成了云南各种岩溶景观共存和相对集中的特征。

(4)滇西北成景作用特征是“冰蚀一溶蚀一扭运一再沉淀”。

滇西北地区的现代构造运动十分活跃。碳酸岩通道易受变质作用和良好的水动力条件。滇西北岩溶发育的典型特征是受该地区冰川活动期的影响,大多数喀斯特地貌是冰蚀和侵蚀的混合物,是冰蚀的后期发生第一次或随后的冰蚀的结果。喜马拉雅运动迅速上升和隆升,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生溶解,因为它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所以地表水和地下潜水表面不够稳定。仅通过溶解就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喀斯特地貌,云南西北部构造运动强烈,流动和侵蚀等物理条件良好,因此它被存放。

三、云南石林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开发措施

(1)明确市场的需求,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要求

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的转型必须明确面向市场,并逐步从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过渡到旅游与生态,文化,展览,商业,体育,冒险,教育和其他组合产品体系。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最终改善景区产品结构,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生态区的保护,注重景区的规划

针对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生态承载力低的特点,在风景名胜区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时,必须注意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规划。在规划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时,应特别注意两点:第一,山河是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资源。它们在水土保持,调节微气候以及增强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喀斯特景观山谷景观矩阵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山谷走廊,避免大规模开挖和填筑,应进行生态修复和补植。在某些植被严重受损的地区。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

(3)塑造当地旅游品牌

文化是风景名胜区开发和提升的起点。只有深入挖掘其文化,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并最终形成品牌。喀斯特风景名胜区应深入挖掘文化,塑造景区产品品牌,以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

(4)提升景区设计,完善基础设施

旅游业是一项围绕人们的饮食、住宿、旅行、购物、游玩和娱乐的六个要素的活动。因此,必须围绕旅游六要素完善配套旅游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地域文化融入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中,在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中,充分体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5)打造主题产品,提升知名度

岩溶生态系统在产品开发中,必须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杜绝以数量和单一旅游产品取胜的旅游发展模式。从扩展到规模,水平和全面的模式。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创新开发主题产品,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立操.大连城山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任美锷,刘振中等.岩溶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3.

[3]严钦尚,曾昭漩.地貌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8:8-102.

[4]夏邦栋.普通地质学[M].地质出版社,1995.

[5]宋林华.岩溶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9(9).

[6]董文渊,赫尚丽,赵敏燕,郑进烜.云南石林地质公园环境解译系统构建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7(02):9-12.

[7]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8]黄楚兴.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其环境保护[D].昆明理工大学,2003.

[9]丁文荣,李玉辉.岩溶区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以云南石林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30(05):40-45+51.

[10]毛剑梅.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11]龚克,邓春凤,刘声炜.桂林喀斯特区与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对比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12(05):146-152.

[12]朱学稳.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1)[J].中国岩溶,1991(01):54-65.

[13]杨先武,钱叶青,郑春霞.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形态表达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04):22-27.

作者简介

罗瑞倩,女,汉族,四川省内江市,成都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名胜区喀斯特石林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峥嵘向上石林峰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穿越喀斯特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路南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