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莉 刘 琳 李 洁 陈新华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芜湖 241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产妇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美学越加重视。如何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和瘢痕形成是产科临床的热点问题[1]。剖宫产术后要想获得满意的切口美学,除了良好的缝合技术外,术后切口的护理也十分重要[2]。近年来,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加快床位周转率政策的影响下,许多产妇切口未拆线就已经办理出院。笔者发现一些产妇出院后因切口护理不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切口不美观等问题,再次来院治疗。出院后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是否可以改善初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愈合和美观,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产妇出院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瘢痕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6 月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接受初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2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为横切口,由同一医师采用带针钛镍记忆合金缝合线(江苏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美容缝合。对纳入产妇进行编号,经随机数字表法将152 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 例。分组信息对产妇及产妇家属设盲。对照组年龄20~30 岁,平均(26.61±2.53)岁;平均受教育时长(10.39±3.03)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1±1.26)d;平均手术时间(45.92±7.27)min。观察组年龄21~30 岁,平均(26.41±2.23)岁;平均受教育时长(9.91±3.86)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0±1.39)d;平均手术时间(45.75±5.86)min。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初次剖宫产;②年龄20~30 岁;③横切口剖宫产;④切口缝合平整美观,外形佳;⑤体重指数<30 kg/m2;⑥可以利用微信进行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①瘢痕体质;②有影响切口愈合的基础疾病;③术前切口周围有皮肤瘢痕;④术中出现大出血;⑤羊膜腔感染;⑥产程异常;⑦胎膜早破;⑧免疫力差;⑨有感染性疾病;⑩围手术期有使用抗生素;
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及随访,有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产妇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产褥期有不懂问题可以电话咨询,必要时来院复查。无特殊情况,遵医嘱复查。出院后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共6 个月,嘱产妇保持电话通畅。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出院后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科室建立微信群,将纳入观察组产妇拉近该群,护士长任护理组组长,8 名高年资护师进入护理小组,2 人一组,每组护理产妇少于20 人。对观察组产妇出院后,在微信群内进行沟通,产妇有不懂问题及时向延续性护理小组责任护士咨询,然后护士进行指导。涉及产妇隐私问题,和责任护士私聊。期间每3 天对切口进行拍照或视频私发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指导产妇进行切口护理,发现切口出现问题及时来院处理。同时,指导患者产褥期护理、婴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及产后康复锻炼方法等。此外,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剖宫产术后护理、康复知识等。延续护理时间为出院后半年。延续护理期间,患者定期(术后1 周、2 周、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到住院部找责任护士进行复查。
观察两组出院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6 个月瘢痕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瘢痕评分使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得分[3],POSAS 得分由患者评价得分(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和观察者评价得分(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相加得出。OSAS得分包括:厚度、柔软度、凹凸度、血管化情况、色素沉着程度;PASA 得分包括:颜色、厚度、凹凸度、柔软度、疼痛感、瘙痒感。参数级别为1~10 级,1 代表正常皮肤,10 代表瘢痕严重。护理满意度问卷:共8 个维度、20 个条目,包括①护士态度;②护士责任感;③护士的业务水平;④护士对患者关怀;⑤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⑥护士满足患者需要的及时性;⑦护士提供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清洁性等;⑧患者住院期间感觉和对护理服务的总体评价。每个维度设2~3 个问题。每个条目采用6 级评分,从“总是、时常、部分、偶尔、从未、无”分别记5~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越高。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9。由5 位专家评价的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总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 分)、满意(60~90 分)和不满意(<60 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出院后出现切口感染3 例、切口脂肪液化3 例、局部皮肤裂开2 例。感染切口经口服抗生素、换药后愈合,脂肪液化切口经换药后愈合,局部皮肤裂开切口经创面新鲜化+缝合后愈合。观察组出院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 例,经换药处理后切口愈合。观察组出院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32%,低于对照组的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4)。
观察组产妇术后6 个月切口POSAS 得分、OSAS得分及PSAS 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瘢痕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切口瘢痕评分比较(分,)
注:OSAS:观察者评价;PSAS:患者评价;POSAS:患者和观察者评估量表
术后6 个月,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质量和瘢痕情况越来越受到产妇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为了获得良好的切口愈合,近年来临床医师开始使用美容缝合技术[4]。美容缝合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大量研究[5-11]发现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有:①孕妇基本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基础疾病;②术前因素,主要包括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急诊剖宫产、免疫力差等;③剖宫产术因素,主要包括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瘢痕子宫、手术时间、切口方式及手术季节。此外,住院期间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12]。上述研究均为住院期间相关因素,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是否对产妇切口愈合和美观有影响,国内文献少见报道。鉴于我国国情,部分患者伤口未拆线就已经出院。笔者发现未拆线产妇中有些出院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不美观等问题,再次来院治疗,及可能与出院后切口护理不当有关。目前大部分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工作比较繁忙,很难对剖宫产产妇出院后切口护理进行密切指导。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是指专门的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其延续性的、延伸性的护理[13-14]。术后延续性护理可以满足患者出院后需求、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规范护理流程、减少临床工作漏洞[15]。“互联网+”延续护理,可以打破传统护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多样化,精准对接护理对象,为延续护理的实施提供新的途径[16-19]。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软件,几乎每个孕妇都在使用。微信不仅可以传输照片、视频,而且可以视频聊天,对切口的观察更加直接,同时可以通过视频指导患者产后康复训练,较传统的电话指导更方便、有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效果逐渐被认可[20-27]。剖宫产产妇出院后切口护理是延伸护理的一部分。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POS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但护理满意度高,提示产妇出院后,对切口进行延续性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后切口护理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切口问题,并进行处理有关。同时,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以对产妇进行饮食指导,了解产妇心理状态,通过微信鼓励、开导患者,使患者心情得到改善。并对患者产后恢复训练、乳房护理、会阴护理进行指导,使产妇自护能力得到提高。上述因素是否与切口愈合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未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因此,初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瘢痕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