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灿灿 李惠萍 黄维凤 李媛媛 徐 霞 吴景锦 宋 静
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合肥 230011;2.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血管内瘘具有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作用,在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进行内瘘穿刺时,若患者血管较细、较深、充盈性差,则会增加穿刺难度,B 超引导下穿刺,可提供较为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改善穿刺效果[1-2]。但有研究学者指出,患者行内瘘穿刺后效果不佳,易增加穿刺次数,还易发生渗血、血肿、疼痛加重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3]。非热康普照射属于一种低能量远红外线疗法,最大特色为非热效应,长期使用可有效提升内瘘管畅通率,增加透析血流量,改善穿刺效果,预防并发症[4]。但有关其具体临床应用价值,相应研究较少,无法充分证实其临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00 例B 超引导下内瘘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在B 超引导下内瘘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7~85 岁,平均(60.12±13.78)岁;内瘘直径(5.37±1.24)mm;内瘘深度(6.00±0.40)mm;观察组中男33 例,女17 例;年龄30~75 岁,平均(56.88±10.41)岁;内瘘直径(5.36±1.25)mm;内瘘深度(6.02±0.41)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内瘘功能正常,行B 超下内瘘穿刺;②可耐受非热康普照射;③患者知晓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类疾病或者病史;②使用移植血管内瘘;③依从性不佳。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透析结束24 h 之后,由护理人员使用热毛巾对其内瘘血管进行热敷,其热敷温度应按照患者具体耐受程度而定,以有效避免发生烫伤、引起内瘘管感染等症状,注意不断更换毛巾,避免其因温度散发较快而无法起到较好的热敷效果。且护理人员于穿刺时,应与患者积极主动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详细讲解穿刺的方法、优势。每次对患者进行透析前,应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其内瘘侧肢体。
观察组行常规护理+非热康普照射,应用非热康普内瘘治疗仪(生产厂家:宽谱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许20162260036,型号:TY-102),将患者内瘘血管部位进行充分暴露,将仪器连接电源,将开关打开,进行定位,对准照射部位,使照射部位与治疗仪距离至少20 cm,每次照射时间持续40 min,每次于透析前进行照射。
①并发症发生率于治疗后,比较两组内瘘重复穿刺、渗血、血肿发生率[5-6]。②疼痛程度判定标准:于干预前、干预后,参照视觉模拟评分表,画一长度为10 cm直线,最左端0 表示无痛,最右端10 表示剧痛,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具体标记,数值高低与其疼痛程度呈正相关[7-8]。③患者满意度判定标准:由我院自制满意度统计表,主要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方法、照射治疗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设定分值0~100 分,由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评分,0~69分:不满意;>69~89 分:较满意;>89~100 分:满意量表信效度为0.88[9-11]。满意度(%)=(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内瘘重复穿刺率、渗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瘘重复穿刺、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例(%)]
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患者越来越意识到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的重要性,愈加重视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显著作用,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中,选择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可显著改善其透析效果,可有效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12-14]。目前,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一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也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但由于病情所需,需对患者内瘘进行多次穿刺,极易发生渗血、血肿等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内瘘损伤,影响内瘘功能[15-17]。患者透析结束24 h 之后,由护理人员使用热毛巾对其内瘘血管进行热敷,可有效改善穿刺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8-19]。有研究指出,患者进行B 超引导下内瘘穿刺时,应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非热康谱治疗仪可有效改善穿刺效果,减少血肿、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0-22]。杨赟赟等[23]在相关研究中提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照射采用非热康谱治疗仪,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瘘血流量与血管弹性,减少渗血事件的发生,预防内瘘阻塞、血栓形成。魏萍等[24]提出,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非热康普照射红外线照射联合强化护理,可提高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渗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重复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进行非热康普照射,对于减少患者渗血、血肿、重复穿刺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非热康普治疗仪发射的相关远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种作用,通过热效应将大量的能量进行传递,至其照射区域的皮下2~3 cm的组织,对其Ca2+的动员起到增加作用,从而可使其产生一氧化氮。此外,其热效应对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具有降低作用,可有效解除肌痉挛、减轻疼痛。非热效应则可使细胞内的水分子发生振动,对细胞进行有效激活,其远红外线对一氧化氮、精氨酸的途径进行激活,可有效促使内皮细胞内合成一氧化氮,再生新生血管。此外,非热康普治疗仪还可对其内膜增生、氧化应激,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细胞与改善血流量的作用。对患者内瘘部位采用非热康普照射时,对皮下组织穿透力强,从而可将照射部位的温度提高,使其交感神经兴奋,有效释放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促进血液的流动,改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营养,对积压管起到扩张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其充血状况,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与消散,改善炎性水肿等不良症状[25-26]。且此仪器照射时为远红外线,不会造成皮肤烫伤、过敏等不良事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有效促进内皮细胞的活化,增加内瘘血管壁厚度,有效促进局部肿胀情况的消散,避免发生血肿不良情况。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非热康普照射仪具有较为适中的能量与温度,不对患者产生不适感,亦不会引起疼痛感。
综上所述,针对B 超引导下内瘘穿刺患者,采用非热康普照射可显著降低患者渗血、血肿、重复穿刺等不良并发症,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干预后满意度比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