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观察 巧提问 会解决

2021-10-29 08:50成玉丽
天津教育·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问题意识课程标准

成玉丽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解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这样长期对学生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定能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能力;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145-02

Observe Well, Ask Questions Skillfully, and Solve Cleverly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Qingdao Tongchuan Road Primary School, Shandong Province,China) CHENG Yuli

【Abstract】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is to highlight the "process goals", allowing students to "undergo, experience and explore".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is the entry point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actively.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elect lively and interesting material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lives to form a context string, trigger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form a problem str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discover problems by themselves—propose problems—solve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let students learn to observe, learn to ask questions, and learn to solve, so that students feel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to think about, questions to ask, and problems to be discussed in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Such long-term training of students, step by step, will surely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ask, and solve problems.

【Keywords】Problem awareness; Mathematical ability; Curriculum standards

數学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数学认知活动(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命题学习、技能形成与问题解决)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善于观察——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案例】山东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情境图呈现的信息丰富,有燕子、孔雀、老鹰三种风筝的总数量和每盒的只数。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按照一条线,把本节课的知识串成串,引领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单在梳理信息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认真观察53页情境图,整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写在下面。

1.关于燕子风筝的信息有(   ),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是(  ),列式解答:

2.关于老鹰风筝的信息有(   ),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是(  ),列式解答:

3.关于孔雀风筝的信息有(   ),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是(  ),列式解答:

由于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整理信息有条理了,有序了,便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巧妙提问——引领对话,聚焦有效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思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案例二】山东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的起始课,非常关键,重点在于理解算理。在学习时,以63÷3为例,我先让学生摆小棒,然后结合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计算方法。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辩论:教师:同学们看,算法①和②其实方法是一样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学生一眼看出:一个是60÷3=20,一个是6÷3=2。接着追问:“哪个算式更合适?为什么?”学生1:“6÷3=2不合适,因为这样根本得不出21这个结果”学生2:“6捆代表的是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所以应该写成60÷3=20”

至此,学生对于这种口算方法达成了共识。接下来重点引导其观察竖式写法,明晰算理。

教师:同学们看③和④都是竖式写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1:他们的结果都对,我觉得③简单,④复杂。教师:有不同意见吗?学生2:“④这种方法清楚,因为每一次分的过程都表示出来了!”教师:我们一起看④这种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为什么从高位除起?学生1:如果先除个位,商容易写错数位。学生2:如果不从高位除起,遇到高位有余数的就很麻烦了,比如是53÷3,先除个位,十位有余数怎么办?

我顺势在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请大家观察,同时冲她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你太厉害了!一个小小的例子就道出了真正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有主动思维价值的地方,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三、学会解决——围绕问题,步步深入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案例三】山东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学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有25人要租车出去游玩,现在有两种车可选: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假如你是队长,你怎样派车?结果学生出现了以下4种答案:(1)3辆面包车,1辆小轿車;(2)4辆面包车;(3)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4)9辆小轿车。

方案一的解释说:这样租车,让队长坐着小轿车在前面领路,面包车跟在后面,不至于迷路。方案二的解释说:租4辆面包车,会有很多空座位,可以放行李,路途远的话还可以在空座位上休息休息。方案三的解释说:租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正好坐满人,没有空余,不浪费。方案四的解释说:租9辆小轿车,全部坐小轿车,很公平,而且小轿车坐起来很舒服。

那么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全部坐小轿车太浪费,而且有的人晕车,也不适合坐小轿车”;有的认为“租4辆面包车能坐32个人,而现在只有25个人,空座太多,行李可以放在行李架上,不用占空座就行”,还有的认为“方案一不公平,为什么就让队长一个人坐小轿车?应该让老人坐小轿车,那样好。”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呆板地解题,不是为解题而解题,而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自己内心的创造与体验去学习数学,通过独立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长此以往加强训练,循序渐进,定能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问题意识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