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色香味俱全”的晋商文化主题思政课

2021-10-29 11:52王福俊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9期
关键词:晋商课例思政

晋商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与时代价值。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晋商文化主题思政课,如何把晋商文化与思政课进行有效融合是我们课题组一直的追寻和不懈的探索。

把山西本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研究与推进,是基于丰富深厚的晋商文化以及“诚信为本、勇于创新、乐善好施、吃苦耐劳”的晋商精神。我们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为主渠道,努力打造“色香味”俱佳的晋商文化主题思政课,让学生听着有趣、嚼着有味、思着深刻,爱上家乡文化,自觉投身家乡建设。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师生明确调研任务,分步推进课题研究

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了增强研究的对比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新高二年级为研究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2020年暑假期间把新高二年级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研究。第一组,组织部分高二学生开展了以“了解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查阅晋商文化的相关资料,走进晋商大院、晋商博物院等实地进行考查、走访,触摸晋商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感悟晋商精神的影响力。第二组,没有进行晋商文化的具体研究和学习。

第二阶段——展示成果。2020年9月第一周实验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并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走进课堂。9月第二、三、四周暑期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组同学,参与晋商文化主题教学活动,学习后填写调查问卷。第二组为暑期未参加研究学习的同学,参与常规的教学课堂,课后填写调查问卷。

2.教师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明确提出“八个统一”和“六个要”,为我们讲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课题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努力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及国家课程设置特点,探索和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从感知事件、感悟道理、感动践行,用思政小课堂联结晋商文化大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观察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研究指导,分别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

第一阶段——指导研究。2020年暑假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把新高二年级学生分成两大组,组织部分高二學生开展了以“了解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按照晋商发展历程,将学生分为“创业组”“兴盛组”“衰败组”“复兴组”四个小组,每组配备两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晋商文化,以幻灯片、短视频等形式汇总研究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2020年9月第一周,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并指导学生提交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展示课例。2020年9月第二、三、四周指导教师分为两组,进行两种不同的课例对照实验,并请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撰写观察报告。第一组:四位指导教师以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为基础,进行晋商文化主题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展示,并于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第二组:两位指导教师进行常规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展示,并撰写课堂反思。

第三阶段——汇编课例。2020年9月—2021年4月指导教师成立研究晋商文化的社团“晋凤雅韵”,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晋商文化;汇编修订晋商文化进课堂主题教学案例课例集。

二、师生深入挖掘文化,融入课堂思政探索

1.学生方面

学有分工,任务明确:暑假期间学生分为“创业组”“兴盛组”“衰败组”“复兴组”四个小组,近两个月的时间,学生在搜集相关信息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合理分工团队作战,8月底完成了小组课题研究总结。

学有兴趣,形式丰富:在开学之初,高二年级第一组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提交假期研究成果,有感悟、有美篇、论文、幻灯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9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课堂展示,小组代表分别从晋商文化的兴起、兴盛、衰落和复兴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集中展示。高二年级各班还专门组织召开了“研究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的主题班会课,戏剧社的同学以晋商文化为基础创新改编了《立秋》的经典话剧,提高了对晋商文化的学习兴趣。

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调研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都有所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深化了对晋商文化的系统深入的了解。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整体上表达清晰、逻辑严谨,有感性认识更有理性思考,并能为如何重振晋商精神提出具体化的建议。在主题课程课例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系统精准地讲述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的晋商文化知识。在之后的课堂上,学生善于用晋商文化资源来学习理解《文化生活》知识,增强了对晋商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对晋商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坚定自觉投身家乡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方面

转变理念,育人为先:在暑期指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提升了自身对晋商文化的了解、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素质,这是在常规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在2020年9月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意识到学生更应是课堂的主体,只要给足时间和平台,我们会看到他们的无限潜力,这进一步促进我们转变教学观念。

展示课例,超越自己:在同课异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多次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超越自己,在课题组成员课例展示结束后反思总结提升认识;在对比设计课例过程中,王福俊老师和王琳老师承担了两种课题的设计,在课例对比设计中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坚定打造晋商文化主题思政课的决心和信心。

汇编课例,自觉传承:课题组整理汇编了“寻找最美山西品味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主题教学案例课例集。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认为本土文化资源尤其是我们的晋商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更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惠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唯有更好地传承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们学习宣传晋商文化责无旁贷,把晋商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学习,这是高中政治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只有每一个山西人特别是学生关注了解学习传承晋商文化,才能让学生爱上家乡、记住乡愁、自觉参与家乡建设。因此,学习研究晋商文化对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师生努力开拓创新,延伸课堂教学边界

1.思政融合情怀深

课题研究注重把学生研学与延学相结合,把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相结合。课题研究以晋商文化为载体,拓展和延伸了教材知识。注重家国、家乡情怀教育,把学科知识和晋商文化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四个小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便利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解晋商文化、讲述晋商故事、感悟和践行晋商精神等,对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思考,注重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

2.课堂创新活动实

课程研究注重教材知识大单元教学与晋商文化小切口相结合。主题课例设计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题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拘泥于本框,在课例设计过程中立足整本《文化生活》乃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还涉及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同时,从晋商家风家训、晋商大院文化等小切口入手,重构学科内知识体系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既具有“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包括尊重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关切、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自行建构的过程等,又具有“学科课程”尊重学科素养的特点,包括跨学科观念。在课堂上,我们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规定清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带着知识、生活、经验、灵感、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教学。

3.形式创新方法多

在课题探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认知边界、丰富教学素材。

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大胆创新、更新知识,我们加强理论素养的提升,注重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手段创新——课题组创新教师指导方式和手段,借助微信建群发布研究任务,定期跟踪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把学习从课本课堂上延伸到博物馆、档案馆、乔家大院等文化遗址,又可以借助互联网、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丰富研究内容。

模式创新——在2020年9月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同课异构,同一教师两种设计,同一班级两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把教师引领、小组展示、小组互评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評价创新——课堂评价从观课室走到课堂和学生中,观课教师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进而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社团创新——课题组成员在初一成立了“晋风雅韵”社团,专门学习研究晋商文化,期望能够达到初高中晋商文化学习一体化;指导戏剧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演了经典话剧《立秋》……

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延伸了教学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爱上晋商文化,传播晋商文化,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现阶段的研究对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示范性。

【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19367。课题名称《本土人文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探索——以山西高中政治课教学为例》】

猜你喜欢
晋商课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课例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晋商:弘扬晋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