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平肝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29 02:21张津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平肝帕金森病证候

张 权,张津玮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2.0%,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帕金森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有220多万例的帕金森病病人,居世界首位[2]。帕金森病的病理特征主要为路易小体的形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减少。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的四大运动症状,同时存在许多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疲劳、睡眠障碍、便秘、嗅觉减退、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3]。近年来,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较多,可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中药治疗帕金森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观察养血平肝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病人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1~75(57.00±13.87)岁;病程0.5~8.0(3.81±1.86)年;H-Y分级为1~3(1.95±0.80)级;左旋多巴使用量为每日(325.2±85.8)mg。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2~74(58.00±14.05)岁;病程0.8~7.5(3.78±1.79)年;H-Y分级为1~3(2.00±0.85)级;左旋多巴使用量为每日(330.4±79.5)m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年龄40~75岁;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且病情稳定,近4周未调整帕金森病药物种类或剂量,近期症状无恶化;帕金森病H-Y分级为1~3级;无中药过敏史;病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严重心、肺、肝、肾、内分泌疾病或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病人;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病人;近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观察期间自行调整帕金森病西药种类或剂量;自行应用针灸等其他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未按时用药导致疗效无法判定;治疗期间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必须终止治疗;治疗过程中主动退出。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根据病人病情症状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继续应用病人入组前西药种类及剂量,包括美多巴、 盐酸普拉克素片(森福罗)、司来吉兰等;治疗观察期间,病人不能自行调整西药种类或剂量。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养血平肝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组方:白芍9 g,熟地黄12 g,当归9 g,天麻10 g,钩藤10 g,甘草9 g,川芎6 g。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8周。

1.7 观察指标 采用世界运动障碍病学会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评价病人疗效,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

1.7.1 MDS-UPDRS评分 MDS-UPDRS评分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日常生活中非运动症状(MDS-UPDRS-Ⅰ)、日常生活中运动症状(MDS-UPDRS-Ⅱ)、运动功能检查(MDS-UPDRS-Ⅲ)和运动并发症(MDS-UPDRS-Ⅳ)。MDS-UPDRS最终得分为4部分得分之和,得分越高提示病人症状越重。MDS-UPDR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对帕金森病认知的更新及诊断、治疗和管理理念,较传统UPDRS适合我国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评定[6]。

1.7.2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评分。主症:头部震颤、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次证: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涎、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拟定量化标准,主症无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次症按照无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DS-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S-UP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DS-UPDRS-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S-UPDRS-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Ⅰ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Ⅱ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DS-UPDR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DS-UPDRS-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Ⅱ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Ⅲ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DS-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DS-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Ⅲ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单位:分

3 讨 论

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为多巴胺替代疗法[7],目前尚未研究出可延缓帕金森病进展的药物。随着病程延长,多巴胺类药物的作用逐渐减弱,病人易出现运动并发症及异动症,因此,研究新型治疗方法非常必要。相关研究显示,中药通过保护黑质-纹状体细胞、提高多巴胺含量、增加脑血管血流量及流速、抑制神经元氧化、减轻中枢系统神经毒性等途径发挥多靶点的神经保护作用[8-9],与常规西药合用起到减毒增效作用[10-11]。

帕金森病属中医“颤证”范畴,病在筋脉,本病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肝主筋,与肢体运动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肢体震颤摇动属内风,药物入肝经可调节肝经气血,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因肝藏血、脾统血,正常情况下,人静坐或睡眠时血归于肝,活动过程中血行诸经,全身筋脉得到气血濡养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因此,养血平肝息风为本病治疗的重点。

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分析总结治疗帕金森病的高频中药组成养血平肝方,方药组成: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钩藤、甘草、川芎。其中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构成四物汤,养血和血以治其本,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止颤以治其标。此方从药物配对功效来看,熟地黄配白芍,养肝柔肝;天麻配钩藤,平肝、潜阳、息风以止颤;天麻配白芍,柔肝养血、息风止颤;当归配白芍、当归配川芎等,皆对肝血具有调和作用。芍药配甘草构成经方芍药甘草汤,芍药苦、酸、微寒,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两药配伍发挥缓解肢体僵直拘急及止痛之效。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养血平肝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MDS-UPDRS和中医证候评分,说明帕金森病病人日常生活整体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均有效,且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养血平肝中药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治疗后,MDS-UPDRS-Ⅰ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中药对非运动症状的改善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MDS-UPDRS-Ⅱ和MDS-UPDRS-Ⅲ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强直、震颤、动作迟缓等运动症状及运动能检查改善疗效明显。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今后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用药观察时间,纳入帕金森病早期及中晚期病人,以期为帕金森病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平肝帕金森病证候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菊花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茵胆平肝胶囊致急性腹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