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
厦门市中医院药剂科,福建厦门 361009
患者,男,31岁。因HBsAg阳性16年,乏力、纳差20天,于2013年8月28日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食物过敏史,去痛片过敏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6/75mmHg。神志清楚,肝病面容。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未见肝掌,未见蜘蛛痣。8月26日辅助检查示:HBsAg(+),HBeAg(+),HBcAb(+);ALT:374IU/L,AST:193IU/L,TB:21μmol/L;HBV-DNA:4.19E+8IU/mL。9月4日肝组织活检:中度慢性乙型肝炎(G3S1)。大、小便常规正常。治疗方案为:干扰素α-1b,50μ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注射用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1次/d;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静脉注射,1次/d。9月20日诉乏力、纳呆改善,小便黄,大便调。患者宿感疫邪,伏邪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纳呆,肝为罢极之本,则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无迂曲,脉弦细为肝郁脾虚之象,病位主要于肝脾,病性属里证,虚实夹杂证。医嘱予以茵胆平肝胶囊口服,2粒,口服,3次/日。于9月22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9~10次,大便黄而稀薄,有时呈水样,伴腹痛。查大便隐血试验,大便常规,提示:颜色黄,硬度软,隐血阴性。粘液阴性,脂肪球阴性,红细胞未检出,白细胞未检出。9月24日,患者仍持续腹泻,考虑是否系茵胆平肝胶囊所致腹泻,停用药物,给予蒙脱石散剂(思克特)3g,口服,3次/日;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整肠生)0.5g,口服,3次/日。9月26日未再腹泻。
本例患者服用茵胆平肝胶囊前,未出现腹泻症状。服药后第3天出现腹泻症状,询问患者饮食史、日常生活情况,复查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排除不洁饮食、受凉、感染所致腹泻。因此考虑发生急性腹泻与口服茵胆平肝胶囊密切相关。
茵胆平肝胶囊主要由茵陈、龙胆草、黄芩、猪胆膏、栀子、白芍、当归、甘草八味中药组成,由现代科学方法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退黄、养血补肝的作用[1]。茵胆平肝胶囊的质量控制采用薄层色谱法[2]。动物实验证明茵胆平肝胶囊还具有镇静催眠作用[3]。据报道,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成分为生物碱、强心苷、斑蝥素、益母草碱。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等[4]。茵胆平肝胶囊不含有上述成分。但茵胆平肝胶囊中的龙胆草性味苦寒,入肝胆胃经。如患者脾胃虚寒,易导致消化道反应[5]。栀子味苦性寒,属于苦寒药,传统医药学认为苦寒药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或忌用[6]。本例患者系脾虚症型,有四肢倦怠乏力;纳差;腹胀;便溏;消瘦,面色萎黄,轻度浮肿,恶心呕吐,舌质淡或胖嫩等证。服用茵胆平肝胶囊,使得脾胃更为虚寒,导致急性腹泻。停用茵胆平肝胶囊,口服蒙脱石散剂、地衣芽孢杆菌胶囊,2日后,腹泻停止。由于茵胆平肝胶囊组分中药物的影响,建议临床使用茵胆平肝胶囊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症型,辩证论治,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1] 赖凌燕. 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及方法研究近况[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8(增刊下), 253-256.
[2] 陈东鸿. 茵胆平肝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 22(7): 637-639.
[3] 蓝洪祥, 赵水连. 片仔癀茵胆平肝胶囊对小鼠镇静催眠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1999, 8(3): 170-171.
[4] 朱敬, 娄红祥. 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J].药物警戒, 2007, 4(1): 35-37.
[5] 姬长魁. 龙胆草导致剧烈呕吐1 例报告[J]. 江苏中医药, 1995增刊, 128.
[6] 李飞艳, 陈斌, 李福元. 栀子泻下及对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 光明中医, 2010, 25(4): 608-610.